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咸丰黄河大改道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4
转发:0
评论:0
背景黄河夺淮至明代潘季驯四次治理黄河,黄河河道固定于明清河道三百余年。此次改道之前,以现行行政区划分,黄河大体经由河南、山东、安徽北部,最终在江苏北部入海。清朝政府处置时值太平天国兴起之际,清政府已无力封堵铜瓦厢的决口。影响江苏北部的城镇摆脱黄河水患,但山东受灾严重。山东济水两岸的城镇因此衰落,以齐东县城为代表。相关条目黄河夺淮花园口决堤事件

背景

黄河夺淮至明代潘季驯四次治理黄河,黄河河道固定于明清河道三百余年。此次改道之前,以现行行政区划分,黄河大体经由河南、山东、安徽北部,最终在江苏北部入海。

清朝政府处置

时值太平天国兴起之际,清政府已无力封堵铜瓦厢的决口。

影响

江苏北部的城镇摆脱黄河水患,但山东受灾严重。山东济水两岸的城镇因此衰落,以齐东县城为代表。

相关条目

黄河夺淮

花园口决堤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黄河曾经多次神秘“改道”暗藏哪些玄机
1、新莽魏郡改道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今临漳西南)元城(今大名东)以上决口,泛滥清河(今县东南)以东数郡。王景、王吴治理黄河,使“河汴分流”,固定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的新河道,即东汉到隋唐五代的黄河下游河道。从长寿津(今濮阳西南)与西汉大河分离,流经今濮阳、范县以南,阳谷、东阿以北,茌平以东,禹城以北,商河、惠民以南,东至利津入海。图片来源于网络王景治河以后,黄河进入一个相对安流时期,原因除了中游地区由农变牧,来沙量减少外,也和这条河道距海较近,地形低下,水流顺畅有密切关系。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2、北宋时期的“二股河”第二次改道是在宏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又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决口,河水泛滥后分为两脉:1034年七月,黄河从澶州(今濮阳西南)横陇埽(今濮阳东)决口,冲出一条新河道,称为横陇河,从今宾县以北入海。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河决澶州胡埽(今濮阳东)从...
· 揭秘:黄河曾经多次神秘“改道”暗藏哪些玄机?
1、新莽魏郡改道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今临漳西南)元城(今大名东)以上决口,泛滥清河(今县东南)以东数郡。王景、王吴治理黄河,使“河汴分流”,固定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的新河道,即东汉到隋唐五代的黄河下游河道。从长寿津(今濮阳西南)与西汉大河分离,流经今濮阳、范县以南,阳谷、东阿以北,茌平以东,禹城以北,商河、惠民以南,东至利津入海。王景治河以后,黄河进入一个相对安流时期,原因除了中游地区由农变牧,来沙量减少外,也和这条河道距海较近,地形低下,水流顺畅有密切关系。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2、北宋时期的“二股河”第二次改道是在宏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又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决口,河水泛滥后分为两脉:1034年七月,黄河从澶州(今濮阳西南)横陇埽(今濮阳东)决口,冲出一条新河道,称为横陇河,从今宾县以北入海。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河决澶州胡埽(今濮阳东)从今天天津市入海...
· 黄河改道到底有多可怕清朝淹没了两座千年古城
黄河改道到底有多可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黄河,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但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曾使千万百姓受苦。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太多,河床年年增高,已经超过了两岸的地面,黄河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河”,即“地上河”。出三门峡以后的黄河,在下游左右横扫,制造出了中国人曾经唯恐避之不及的黄泛区,令人闻之色变。清康熙七年,山东郯城县发生8.5级的强烈地震,由莒县、郯城方向波及而来,给当时的下邳古城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然后黄河从邳州花山坝决口,无情的黄水吞没了残破的州城,“残屋剩椽,荡然无余”。下邳即今天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当下邳的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后来,汉朝平定天下,将郯郡改名为东海郡;后置下邳国。后汉武帝设置徐州刺...
· 济水并不是由于黄河改道形成,而是本来就有的一条河。
有一条发源于河南,穿越山东而入渤海,与黄河大致平行的一条河流,为“济水”。但随着时间的飞逝,黄河多次改道,济水下游河道被黄河所占,今天,人们对济水知之甚少,几乎被淡忘了。其实,济水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直至今日,它的历史痕迹依存。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595页就写着:“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济源就因是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可见,济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济水是一条古代河流,现在的黄河在济水故道上,不过在古代,济水是济水,黄河是黄河!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
· 黄河曾多次神秘改道,只为了一个目的,现在还没有解决
新莽魏郡改道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今临漳西南)元城(今大名东)以上决口,泛滥清河(今县东南)以东数郡。王景、王吴治理黄河,使“河汴分流”,固定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的新河道,即东汉到隋唐五代的黄河下游河道。从长寿津(今濮阳西南)与西汉大河分离,流经今濮阳、范县以南,阳谷、东阿以北,茌平以东,禹城以北,商河、惠民以南,东至利津入海。王景治河以后,黄河进入一个相对安流时期,原因除了中游地区由农变牧,来沙量减少外,也和这条河道距海较近,地形低下,水流顺畅有密切关系。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北宋时期的“二股河”第二次改道是在宏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又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决口,河水泛滥后分为两脉:1034年七月,黄河从澶州(今濮阳西南)横陇埽(今濮阳东)决口,冲出一条新河道,称为横陇河,从今宾县以北入海。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河决澶州胡埽(今濮阳东)从今天天津市入海。这就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