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菊朋京剧艺术的得与失
言菊朋在演唱艺术上确是独树一帜,有不可磨灭的优点;但也不能过分夺大他的优点。其实,言菊朋的京剧艺术还是有不少局限性的。
我们知道,美学上有所谓优美和雄壮之分,就戏曲表演艺术来说,有的演员在演唱风格上比较豪放雄壮,有的则比较含蓄清秀。显然,言菊朋的演唱风格是属于优美这一类型的。
言菊朋
言菊朋嗓音虽小而有韵味,有些地方体会感情比较细腻,耐人寻味;当然他也演《定军山》等比较雄壮的戏,但总不如优美的戏演得恰到好处。应该指出,言菊朋的表演艺术有不少的成分,他过分强调了“字韵”的作用,有时候为了刻板地把字咬准,往往忽视了具体环境下的人物感情。我觉得,这就是有些比较豪放的剧目,言不如余(叔岩)的原因。这不是天赋问题,而是创作思想问题。余叔岩也很注意音韵,但不太拘泥于字韵,更注意人物的思想感情。
譬如余叔岩《秦琼卖马》里显得悲中有壮,像个落魄英雄,而言菊朋则落魄有余,英雄不足;言的“店主东牵马”一句叫头,从来很多人赞赏,但我党得未免失之凄苦,有失秦琼身份。注重声韵咬字固然是优点,但如果过分夸大它的特点和成就,也容易成为错误。言菊朋过分注重声韵,有时不太注意剧情和习惯,不免流于咬文嚼字,娇柔造作,反映了创作思想上的。
余叔岩
记得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文雅容易流于做作。而一流于做作,就不可能严肃认真地琢磨对象了。”过分雅致流于技巧,这是值得注意的。关于这方面,我想举个例子。
比如言菊朋在《定军山》中“二六转快板”:“弃暗投明”的“弃”字,刻板地按去声高滑。字虽不倒,而下面的“暗”字又是去声,还得往上挑,就显得做作。其实在语言里字与字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采相互制约的。譬如京剧里常用的“你去问来”,“去问”二字皆属去声,如真刻板地都按去声念岂不难听?在日常语含里也是把“去”字念得接近阴平,所以人们常说“两去则一平”,这是有道理的。言菊朋演唱,孤立地强调每个字,缺乏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因此有些人说言腔比较“怪”(忽高忽低),也是事实。
言菊朋《定军山》
从以上分析来看,言菊朋淀唱艺术上的还是比较产重的,我们不能轻易抹杀古人的成就,但也不能迷信古人,耍知道,总是后来居上。言菊朋的这些毛病,在以后的一些有成就的演员,不是已经有所克服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