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洋美术馆
历史
《沉思者》(奥古斯特·罗丹)
川崎造船所(现在的川崎重工业)社长、企业家松方幸次郎(1865年-1950年)于1916年(大正5年)开始从伦敦收集美术品。其收藏品在1928年至1934年间于日本国内出售,许多收藏品流入普利司通美术馆等地,有些则不知去向。
松方幸次郎的收藏品后来存放于英国和法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要求法国返还。1951年(昭和26年)旧金山和约,日本首相吉田茂与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协商法国返还收藏品事宜。
1953年(昭和28年)末,文部省成立“法国美术馆设置准备协议会”。当时因为日本政府财政困难,无法建设新的国立美术馆。文部省计划将上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内当作收藏品展示馆,但是法国坚持收藏品须放置于法国建筑师设计的美术馆,才将收藏品送回日本。勒·柯布西耶被选为美术馆设计师,1955年(昭和30年)3月,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动工。1955年11月,勒·柯布西耶前往日本,他的三个日本学生前川国男、坂仓准三、吉阪隆正负责制定详细的设计图纸与监督施工。
1959年(昭和34年)1月23日,法国外交部将收藏品运送至日本,4月份装载收藏品的船舰抵达日本。同时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成立,富永惣一为初代馆长。同年6月10日,高松宫宣仁亲王夫妻与岸信介首相出席开馆仪式,6月13日开放民众参观。当年度入场人数达到58万人次。
1964年4月8日至5月15日,米洛的维纳斯于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展出,吸引83万人次参观,排队观众甚至延伸至上野公园入口。1979年,本馆附近的新馆(地上2层、地下2层)开馆,设计者是前川国男。1994年,亚伯特·巴恩斯(Albert C. Barnes)作品展出,吸引107万人次参观。
1998年(平成10年),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入选“公共建筑百选”。2007年(平成19年),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成为重要文化财。
2008年,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申请成为日本世界遗产,但是在2009年确定落选,后来成为日本登录纪念物。
2016年7月17成功与柯比意的其他16个建筑作品入选世界遗产(编码1321-016)。
收藏品
《睡莲》
《睡莲》(克洛德·莫内)
《沉思者》(奥古斯特·罗丹)
《地狱之门》(奥古斯特·罗丹)
《玫瑰》(文森·梵高)
《耶稣》(格雷考)
《斜躺的日光浴者》(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
《特鲁维尔沙滩》(尤金·布丹)
《春》(尚-法兰索瓦·米勒)
《圣特罗佩港口》(保罗·希涅克)
《路维希安的风景》(阿尔弗雷德·西斯莱)
参考文献
高阶秀尔编“松方コレクション”‘近代の美术’2号、至文堂、1971
石田修大‘幻の美术馆 甦る松方コレクション’丸善ライブラリー、1995
国立西洋美术馆企画・监修‘国立西洋美术馆公式ガイドブック’淡交社、2009
“特集 なるか、世界遗产 国立西洋美术馆のすべて”‘芸术新潮’710号、新潮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