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双电层电容器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2
转发:0
评论:0
概念比较三个电容的原理。左:“正常”的电容器中:电解电容右:双电层电容器在传统的电容器中,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储存的电荷量则称为电容。双电层电容器的原理: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电极表面与液面两侧会出现符号相反的过剩电荷,从而使相间产生电位差。那么,如果在电解液中同时插入两个电极,并在其间施加一个小于电解质溶液分解电压的电压,这时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迅速向两极运动,并分别在两上电极的表面形成紧密的电荷层,即双电层,它所形成的双电层和传统电容器中的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极化电荷相似,从而产生电容效应,紧密的双电层近似于平板电容器,但是,由于紧密的电荷层间距比普通电容器电荷层间的距离更小得多,因而具有比普通电容器更大的容量。双电层电容器没有传统的电介质,而是使用绝缘体隔开。这个绝缘层可以让电解...

概念

双电层电容器

比较三个电容的原理。 左:“正常”的电容器 中:电解电容 右:双电层电容器

在传统的电容器中,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储存的电荷量则称为电容。

双电层电容器的原理: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电极表面与液面两侧会出现符号相反的过剩电荷,从而使相间产生电位差。那么,如果在电解液中同时插入两个电极,并在其间施加一个小于电解质溶液分解电压的电压,这时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迅速向两极运动,并分别在两上电极的表面形成紧密的电荷层,即双电层,它所形成的双电层和传统电容器中的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极化电荷相似,从而产生电容效应,紧密的双电层近似于平板电容器,但是,由于紧密的电荷层间距比普通电容器电荷层间的距离更小得多,因而具有比普通电容器更大的容量。双电层电容器没有传统的电介质,而是使用绝缘体隔开。这个绝缘层可以让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通过。该电解液本身不能传导电子。所以当充电结束后,电容器内部不会发生漏电(电子不会从一极流向另外一极)。当放电的时候,电极上的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从一极流向另外一极。结果是电极与电解液中的离子吸附显著降低。从而使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重新均匀分布开来。

双电层电容器具有远高于电池的功率密度。

因此,虽然现有的双电层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是传统电池的1/10,但其功率密度是后者的10至100倍。它们适用于电化学电池(持续的能量释放),静电电容器 (瞬间能量释放)之间的应用。

缺点

能量密度低于电化学电池;

存在介质吸收效应;

高自放电 - 大大高于电化学电池;

工作电压低;

非常低的内部电阻允许极快速放电,有发生电火花的危险;

循环周期内电压变化幅度大,放电不平稳,往往需搭配DC-DC电路。

优点

寿命长;

每周期的成本低;

可逆性好;

充电和放电效率高;

非常低的内部电阻(ESR);

高周期效率(95%以上);

高输出功率;

功率密度高。根据ITS(戴维斯,加利福尼亚交通研究学院)的测试结果,双电层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可超过6kW/kg,效率为95%;

一般采用腐蚀性较低,或无腐蚀性的中性电解质,提高了使用和储存的安全性。

参见

en: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en:Types of capacitors

en:Nanoflower

en:Rechargeable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

飞轮能量储存

新兴技术列表

en:Lithium ion capacitor

en:Self-powered equipment

动力灯

en: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电容器
历史不同种类的电容器。左起:积层陶瓷电容、圆板形陶瓷电容、积层形聚酯电容、管形陶瓷电容、聚苯乙烯电容(轴向、圆板形)、金属化膜聚酯电容、电解电容,尺上的大刻度为公分。历史上第一个有留下记录的电容器是克拉斯特主教(EwaldGeorgvonKleist)在1745年10月所发明;是一个内外层均镀有金属膜的玻璃瓶,玻璃瓶内有一金属杆,一端和内层的金属膜连结,另一端则连结一金属球体。借由在二层金属膜中利用玻璃作为绝缘的方式,克拉斯特主教让电荷密度出现明显的提升。在1746年1月时,一个荷兰物理学家彼得·范·穆森布罗克(英语:PietervanMusschenbroek)也独立发明了构造非常类似的电容器,当时克拉斯特主教的发明尚未广为人知。由于马森布鲁克当时在莱顿大学任教,因此将其命名为莱顿瓶。当时人们认为电荷是储存在莱顿瓶中的水里,不过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研究莱顿瓶,证明其电荷是储存在玻璃上,并非...
· 双电层
历史一般认为亥姆霍兹(1879)是最早提出双电层结构模型的。他用简单的平行板电容器来模拟胶粒的外层结构,电容的两板平行且电性相反,一板位于质点表面上,另一板则在液体中。该模型过于简单,无法对电动现象做出解释。Gouy和Chapman于1910-1913年间对亥姆霍兹模型进行修正,他们认为溶液中的反离子并非平行地被束缚在与质点表面相邻的液相中,而是扩散分布在质点周围的空间内,其浓度随与质点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电泳时发生固-液滑动处的电位与溶液内部的电位之差称Zeta电位,它是表面电位的一部分。Gouy-Chapman模型可以解释电动现象与电解质对Zeta电位的影响,但无法解释Zeta电位的变号。Stern(1924)进一步对Gouy-Chapman模型进行修正,他将上述模型中的扩散双电层分为两层,一层是紧靠质点表面的紧密层(Stern层),该层中电势变化情况与Helmholtz模型中类似;另一...
· 电离层
地球物理地球大气层最下面的一层是对流层,它从地面延伸到约10公里的高处。10公里以上为平流层,再向上为中间层。在约80公里以上的增温层大气已经非常稀薄,在这里阳光中的紫外线和X射线可以使得空气分子电离,自由的电子在与正电荷的离子合并前可以短暂地自由活动,这样在这个高度造成一个等离子体。在这里自由电子的数量足以影响电波的传播。在电离层中阳光电离大气分子与离子重新捕获自由电子的过程平衡。一般来说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则电离过程越占上风。不过电离层的特性还随许多其它因素影响。电离过程的主力是太阳活动。电离层内电离度主要由获得的太阳辐射所影响。因此电离层随周日和季节(冬季半球远离太阳,因此受到的辐射比较少)而变化。太阳活动主要随太阳黑子周期而变化。一般来说太阳表面黑子越多,太阳活动越强烈。除此以外随地球表面纬度的不同当地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也不同。耀斑和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可以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导致...
· 电子层
参考资料Tipler,Paul&RalphLlewellyn(2003).ModernPhysics(4thed.).NewYork:W.H.FreemanandCompany.ISBN0-7167-4345-0
· 双电子积分
双电子积分的基本形式双电子积分的基本形式是这样的:∫∫-->dx1dx2χχ-->1∗∗-->(x1)χχ-->2∗∗-->(x2)1r12χχ-->1(x1)χχ-->2(x2){\displaystyle\intdx_{1}dx_{2}\chi_{1}^{*}(x_{1})\chi_{2}^{*}(x_{2}){\frac{1}{r_{12}}}\chi_{1}(x_{1})\chi_{2}(x_{2})}其中的χχ-->1(x1){\displaystyle\chi_{1}(x_{1})}、χχ-->2(x2){\displaystyle\chi_{2}(x_{2})}表示参与积分的单电子波函数;x1{\displaystylex_{1}}、x2{\displaystylex_{2}}表示电子坐标,其中包含三个方向的笛卡儿坐标和一个自旋坐标;1r12{\displaystyle{\f...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