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l样受体
发现类Toll受体最早在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中以基因的形式被发现,该基因对于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背腹轴起到控制作用。Toll样受体数据库TollML:TollML数据库是目前唯一的关于类Toll受体氨基酸序列水平上的Motifs的数据库。所有已知蛋白质序列的类Toll受体首先被划分为信号肽、胞外域穿膜域和胞内域4个结构单位;每个胞外域再被划分为单个的亮氨酸富集重复序列;每个亮氨酸富集重复序列进而被划分为高度保守区和可变区。所有划分都通过半手动进行。类Toll受体家族配体信号传递作用参看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免疫佐剂Toll基因家族参考文献^AkiraS,TakedaK,KaishoT.Toll-likereceptors:criticalproteinslinkinginnateandacquiredimmunity.NatImmunol.2001Aug;2(8):6...
发现
类Toll受体最早在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中以基因的形式被发现,该基因对于果蝇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背腹轴起到控制作用。
Toll样受体数据库
TollML : TollML数据库是目前唯一的关于类Toll受体氨基酸序列水平上的Motifs的数据库。所有已知蛋白质序列的类Toll受体首先被划分为信号肽、胞外域穿膜域和胞内域4个结构单位;每个胞外域再被划分为单个的亮氨酸富集重复序列;每个亮氨酸富集重复序列进而被划分为高度保守区和可变区。所有划分都通过半手动进行。
类Toll受体家族
配体
信号传递
作用
参看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免疫佐剂
Toll基因家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受体
受体特性受体的特性是通过与配体结合的特点而产生的。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是化学性的,绝对多数配体与受体是通过范德华力、离子键、氢键等分子间的吸引力来结合的,少数通过共价键结合,这样的结合较难逆转。一个真正的受体,有以下特点:区域分布性(regionaldistribution):受体在生物体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的分布密度不同。饱和性(saturability):受体在每一细胞或每一定量组织内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配体到达一定浓度时,即使继续增加,与受体的结合值也不再改变。特异性(specificity):特定的受体只与某种特定的配体结合,受体接合部位与配体的结构具有专一性,从而产生特定的效应。可逆性(reversibility):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从配体-受体复合物中解离出来的配体和受体结构不发生变化。高亲和力(highaffinity):受体对其配体的亲和力很高,相当于内源性配体的...
· 核受体
参考文献^核受体Nur77和RXR——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张松波,周宏灏.药物代谢性别差异及与核受体的关系(PDF).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3):292–4.1001-1978(2007)03-0292-03(中文).^陈彬、周度金.核受体转录辅激活蛋白:结构与功能(PDF).生命的化学.2001,21(1):18–21.1000-1336(2001)0l-0018-4(中文).
· Toll基因家族
参见Toll样受体
· β受体阻断药
例子二氯异丙肾上腺素(英语:Dichloroisoprenaline),第一种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Propranolol)毕索洛尔(Bisoprolol)
· H2受体抗阻剂
历史与发展西咪替丁是H2受体阻抗剂的原型药,是由Smith,Kline&French(现称葛兰素史克)于1960年代中期时发展出来并于1976年时上市,商品名称为Tagamet,很快的西咪替丁就成了畅销药。后来用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发展出其他相关的药物,第一个被发展出来的是雷尼替丁,有较少的副作用、交互作用而且效力更强。早在1964年就知道组织胺会促进胃酸的分泌,但传统的抗组织胺药物对胃酸分泌没有影响。从这个现象来看,SK&F的科学家就假设有两个组织胺受体的存在。H1是传统的组织胺受体;H2为刺激胃酸分泌的组织胺受体。SK&F团队用组织胺的结构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合成了数百个修饰过的化合物,为的就是要作用在一个完全未知的H2受体上。第一个突破是Nα-guanylhistamine,为不完全的H2受体阻抗剂。而后又根据此物重新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