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
异化的种类
劳动过程中的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论基于他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程的观察:工人不可避免地失去对自己工作的控制,从而失去对生活及自我的控制。工人从来都不是自主、自我实现的人类存在,他只能以资产阶级欲其所是的模式而存在。
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异化,因为每个人借着劳动为社会添砖加瓦,然而个体的这个社会面向是透过私有制表现的,其中个体只是工具,而非社会的存在: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下劳动的异化划为四类:
工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
工人之间的异化,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将劳动化约为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商品,而非社会关系。
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因为产品脱离工人自身的控制,反而成为异己的、敌对的关系。
工人与其劳动行为本身的异化,劳动成为无意义的活动,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
异化论的重要性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念
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精神处在一个摆脱无知,迈向自我了解的历史进程中。在青年马克思的相应理论中,精神的无知成为异化,而历史的超越终结成为人的“类本质的实现”。
这种马克思哲学的目的论解读(Alexandre Kojève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特别支持)被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在关于“随机唯物主义”(法语:matérialisme aléatoire)的论著中抨击。阿尔都塞认为这种解读让无产阶级成为历史的主体(一如卢卡奇在名著《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阐述的),这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污染。此流“主体哲学”已经流行了五百年,阿尔都塞批评这是资产阶级哲学意识形态。
异化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写道“这样一来,现在情况就变成了这样: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换言之,马克思似乎认为尽管人类需要自我实现(异化的反面),这在历史上还是次要的,因为他认为资本主义给工人如此迅速地堆积无产阶级的苦难,以致于他们必须采取社会革命以求生存,而无暇顾及自我实现的问题。Raya Dunayevskaya等人的马克思人本主义在这点上着力较深。
异化与阶级
在《神圣家族》(1845年)第四章中,马克思述及资本家与无产者同样遭受异化,只是经验方式不同。资本家在异化中得到了轻松与力量,他们在这种异化中仿佛获得了人类的存有感;无产阶级在异化中感到无力及非人的存在。马克思以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正题、反题叙述两者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其它文献
Introductory article on alienation
Short article on alienation
G.A. Cohen (1977) discusses alienation and fetishism in Ch. VI of 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A Defence.
Althusser, For Marx, Verso
Marcuse, Herbert, Reason & Revolution, Beacon
The Evolution of Alienation: Trauma, Promise, and the Millennium, edited by Lauren langman and Devorah K. Fishman. Lanham, 2006.
"Does Alienation Have a Future? Recapturing the Core of Critical Theory," by Harry Dahms (in Langman and Fishman, The Evolution of Alienation, 2006).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by István Mészáros
Alienation in American Societyby Fritz Pappenheim, Monthly Review Volume 52, Number 2
参见
商品拜物教
乔治·卢卡奇的阶级意识及物化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