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马来西亚教育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7
转发:0
评论:0
特征马来西亚教育可分成几个阶段:托儿所教育(英语:NurseryEducation)幼儿教育(英语:KindergartenEducation)小学教育(英语:PrimarySchoolEducation)中学教育(英语:SecondarySchoolEducation)大学先修教育(英语:Pre-UniversityEducation)高等教育(英语:HigherEducation)马来西亚一共有两个执法部门负责本国教育事务,它们分别为马来西亚教育部(英语:MinistryofEducationMalaysia)和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英语:MinistryofHigherEducationMalaysia)。教育部负责处理国立中学、国立小学事务,而高等教育部则负责处理中学以上的国立以及私立高等教育事务。马来西亚政府和教育部提倡“强化马来语,提倡英语,并掌握母语”的教育制度,鼓励学生必须掌...

特征

马来西亚教育可分成几个阶段:

托儿所教育( 英语: Nursery Education )

幼儿教育( 英语: Kindergarten Education )

小学教育( 英语: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

中学教育( 英语: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

大学先修教育( 英语: Pre-University Education )

高等教育( 英语: Higher Education )

马来西亚一共有两个执法部门负责本国教育事务,它们分别为马来西亚教育部( 英语: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laysia )和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 英语: 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Malaysia )。教育部负责处理国立中学、国立小学事务,而高等教育部则负责处理中学以上的国立以及私立高等教育事务。马来西亚政府和教育部提倡 “强化马来语,提倡英语,并掌握母语” 的教育制度,鼓励学生必须掌握两语之外,也同时鼓励各族学习自己的母语,因此马来西亚人通常都能轻松掌握三种基本语言,大部分华人更因为家族的关系而懂得方言,马来西亚人甚至会因为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生活环境下懂得他族的母语。现今的马来西亚学生也热爱学习他族的母语或他国的语言(如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以让自己的语文知识再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在马来西亚的新教育蓝图下,马来西亚政府和法律明定所有马来西亚国民必须接受5年中学、6年小学的强制性教育。公立中学以及公立小学由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直接拨款赞助。同时,马来西亚政府的 “贷书计划” 也允许让所有拥有马来西亚国籍的国立学校学生借用所有课本,而后在学年结束前归还。国立高等学府也获得政府津贴学费。在地学生只需支付大约十分之一的学费就可完成大学课程。

教育制度

学前教育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非常普及化。许多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入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以便让孩子们在上小学前打好基础。

为了提高马来西亚学生与新加坡学生的竞争力,马来西亚政府在这几年开始推行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也规定负责学前教育的教职人员必须接受专业训练和拥有合格的专业证书才能教授学生。这些训练包括儿童心理学、教学方法及其它与照顾和发展和发展儿童有关的课程。正式注册的幼儿园也必须遵守政府所立下的条规。

小学教育

在马来西亚,绝大部分的小学都是政府学校,分为国民小学(马来语: Sekolah Kebangsaan )及国民型小学(马来语: 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两种,只有非常少数的私立小学。目前,政府小学分成3个源流,即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称为国民小学(国小);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及以淡米尔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淡米尔小学(淡小)。这3种源流的小学虽然教学媒介语不一样,但都采用共同的课程纲要,而且国文和英文都是华小和淡小的必修必考科。

华小一般上由该校董事部管理和经营。该部主要负责行政、租借学校礼堂和食堂招聘的事务,而学校方针则还是得听命于马来西亚教育部。

其实,在之前还有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英文小学(英小),不过在《1967年国语法案》通过后,英小就于70年代中期全部被改为马来文为媒介的国小或华文为媒介的华小。在马来西亚,家长都非常重视小学教育,教育部的统计显示在2000年,小学的入学率高达96.8%。

中学教育

大学先修班(Pre-University Education)

马来西亚学生可在完成中五课程后继续修习中六课程。在完成中六课程后,学生可凭STPM成绩申请国内外大学。除此之外,学生亦可报读私立大学所开办的大学先修课程( 英语: Foundation Programme )或二至三年的文凭课程( 英语: Diploma course )。

学生亦可在私立中学选修国外先修文凭,当中包括"A"水准考试、IB课程、南澳大学先修课程( 英语: SACE )等。

而另一个升学途径则是由马来西亚教育部开办的马来西亚大学先修课程( 英语: Malaysian Matriculation Programme ,亦称“Matrikulasi”)。不过自2006年起,此课程将会保留百分之三十的学位于土著学生。此课程亦普遍上被认为比STPM宽松,在考获佳绩上相对容易。同时,本地公立大学亦偏向选择以土著学生为主的大学先修课程毕业生。部分热门科系如医学系、药剂系和法律系也会保留百分之七十的学位予土著学生。

高等教育

马来西亚的高校从名称上就是有严格级别的,分为大学级别、大学学院级别及学院级别,这些划分是非常严格的,是高等教育部审核评估后给予的资格。一般来说从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或大学学院晋升为大学都是要经过至少5年的发展,高等教育部从办学质量,学校设施和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估,然后再给予合格的院校进行晋升(这些制度在加拿大等国家也是相同的)。

本地学生只可以凭着STPM或马来西亚大学先修课程( 英语: Malaysian Matriculation Programme ,亦称“Matrikulasi”)申请进入本地大学。此外,马来西亚公立大学在录取新生方面采取“种族固打制”,这也造成马来西亚人才大量外流。一直以来,华裔学生考获佳绩却不被本地公立大学录取的新闻频频见报。

许多学生选择到私立的高等学府深造,而这些高等学府也会与国外大学合作。此外,马来西亚亦吸引不少国外著名大学前来本地开设分校,其中包括诺丁汉大学( 英语: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南安普敦大学( 英语: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蒙纳士大学( 英语: Monash University )等。

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 英语: International School )主要以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私立学校。此校课程同时衔接部分欧美国家的教育系统。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提供的课程和国际性考试包括"O"水准考试、"A"水准考试和IB课程。

 

考试制度

马来西亚拥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考试制度。由于马来西亚教育非常注重考试制度,因此会以许多种统一化考试来评定一位学生的学术资格和能力。在国立学校,马来西亚一位学生平均每2或3个月就必须接受一次全科考试。每位国立小学学生一年需要接受4到7次全科考试(视学级而定);而国立中学学生一年需要接受4次以上全科考试(视学级而定)。无论是学校的普通考试或是统一化考试的成绩都将会永久记载在马来西亚教育部考试局的系统里。

国立小学考试分数评级

2015年,马来西亚教育部修改和大幅度提高了中学(中一到中三,包括预备班)每个评级的分数要求。教育部也计划将及格分数要求从原有的40分提高到50分,目前教育部已在少部分学校实行50分及格制。

注意:表格中所显示的分数是全国通用的分数制度;而括号中的分数则是少数学校实行,难度和水平都较高的分数制度。

国立中学考试分数评级

国立学校考试制度

国立小学 方面无论是国型小学(SK)或国民型小学(SJK),所以考试制度都依据马来西亚教育部所颁布和规定的考试制度执行。每位国立小学生在六年级学期结束前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化考试“小六评估考试”(马来语: Ujian Pencapaian Sekolah Rendah ,简称UPSR),如考生在UPSR考试中在两份马来语试卷,即国语书写(BM Penulisan)和国语理解(BM Pemahaman)中其中一份试卷不及格(即获得“E”评级,为40分以下的分数),考生下一年将会被编入中学预备班(Kelas Peralihan),无法直接升到中一班。

国立中学 方面无论是国型中学(SMK)或国民型中学(SMJK),所以考试制度都依据马来西亚教育部所颁布和规定的考试制度执行。每位国立中学生在中三学期结束前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化考试 ——中三评估(马来语: Pentaksiran Tingkatan 3 ,简称PT3),考生的PT3成绩将会直接影响到考生未来2年的中学生涯会被编入什么科系,分别为理科班和文科班。理科班的科目以科学和高数为主,较广泛的科目为化学( 英语: Chemistry ,马来语: Kimia )、物理( 英语: Physics ,马来语: Fizik )、生物( 英语: Biology ,简称为BIO,马来语: Biologi )、高等数学( 英语: Additional Mathematics ,简称为Add Maths,马来语: Matematik Tambahan );而文科班则注重语文程度,而大部分文科生除了修读语文课之外,也会修读如商业学( 英语: Business ,马来语: Perdagangan )、会计原理( 英语: Principles of Accounts ,马来语: Prinsip Perakaunan )、经济学( 英语: Economy ,马来语: Ekonomi )、设计发明( 英语: Invention ,马来语: Reka Cipta )等这些在文科班比较广泛性的科目。有趣的是,理科生一般会被学校或家长们标签为“精英班”的学生,而文科生往往会被认为是“非精英班”的学生,所以常会出现明明对理科毫无招架之力的学生却出现在理科班名单上的情况。

考生在两年后的中五学期结束前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化考试“中学教育文凭考试”(马来语: Sijil Pelajaran Malaysia ,简称SPM),考生必须在SPM考试中得到历史与马来语及格的成绩,如其中一科不及格考生将无法获得“中学毕业文凭”,而且也不能留级,必须在该学期结束后离校,考生需自修并在下一年通过教育部申请重考。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马来西亚
语词来源1914年美国出版的地图上,马来西亚用来指称马来群岛马来(Melayu)一词源自梵文Malaiur或Malayadvipa,可译为“群山之地”,这个词由古代印度商人所采用,指称马来半岛。这个名称后来用来指末罗瑜王国,它在7世纪到13世纪存在于苏门答腊。在1850年,英国民族学家乔治·厄尔(GeorgeEarl),在《印度群岛和东亚期刊》的文章中,建议将印尼群岛命名为Melayunesia或Indunesia。他支持前者用作殖民者命名。法国航海家杜蒙德·于维尔在1826年于大洋州从事探险时,发明了“Malaisia”、密克罗尼西亚群岛(Micronesia)与美拉尼西亚(Melanesia)这三个字汇,将这些太平洋文化和岛群从波利尼西亚区分出来。1831年,他将这些名称提交到法国地理学会。杜蒙德于维尔描述“Malaisia”是“通称为东印度群岛的这个地区”。当时,有人认为,这个区域的...
· 东马来西亚
行政区域沙巴(旧称北婆罗洲)及砂拉越:在1963年9月16日和马来亚联合邦共同组成马来西亚。作为联邦的一员,沙巴及砂拉越比半岛的州属享有更高度的自主权,譬如不同的移民系统。2006年以前,进入东马的半岛人民必须持有马来西亚护照。目前则采用内附芯片的大马卡进出东马。纳闽:原是沙巴的一部分;1984年纳闽被划为联邦直辖区,直接由管辖。主要城市:政治东马两州一直是执政国民阵线的大本营。天然资源东马虽然经济上普遍落后于西马,但它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石油及天然气:丰富的藏量尚待开采。姆禄石洞群:位于砂拉越的姆禄国家公园,在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最著名的是世界上最大石灰岩洞穴-砂拉越洞厅。沙巴北端的京那峇鲁山,海拔4,095.2米。
· 马来西亚菜
概要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24%,中国菜和原有马来人的料理相融合,演化为汇聚了二者精髓的娘惹菜,成为马来西亚料理的主要形式,而后又与其他烹饪形式相互影响。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将一部分香辛料,如辣椒、柠檬草、姜、咖喱叶和孜然等引入马来西亚,受其烹饪方法的影响,部分马来料理衍生成以蒸、煮和炒为主的浓味菜式。马来亚北部菜系和泰国菜味道比较接近,酸辣为主,多用名为Assam的香料。马来亚南部菜系类似新加坡口味,偏甜偏重。东马沙巴菜则是清淡浓味兼有的马来华人菜式,同时糅合进椰香味重的娘惹菜特色。以“叁巴酱”(SAMBAL)煮出来的菜肴如:(一)素菜类:四大天王(菜豆混杂:羊角豆、茄子、臭豆和四季豆等)、马来风光(叁巴炒蕹菜)、叁巴豆腐;(二)海鲜类:叁巴鱼、虾、墨鱼;(三)肉类:叁巴猪肉、鸡肉等……食材主食椰浆饭马来西亚人以米饭、米粉及面条为主食。马来人使用的米饭多数以椰奶蒸熟,俗称‘椰浆饭’;印度人则偏...
· 马来西亚政治
政治现况马来亚联合邦于1955年,举行第一届全国大选开始,经过1957年独立,由巫统领导的“联盟”开始执政,当时的巫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联合马华公会及国大党等其他各族领袖向英国政府争取马来亚独立。1963年与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组成马来西亚后,国会增加了来自东马及新加坡的各党议员。之后由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对种族政治的分歧,迫使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随后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执政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到重挫,引发了五一三种族暴乱。1973年由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萨邀请更多反对党加入政府,将原有的执政集团联盟扩大成国民阵线政府以稳定政局,但为了平抑各族的政治势力,强调马来西亚的“非殖民地化”,马来西亚首相一直是由巫统领袖担任。1981年马哈迪出任首相后宣布“向东学习”政策,即向日本和韩国学习。日本和韩国的现代化工程成了马来西亚的楷模。这也是马哈迪为了不想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而另觅的新路
· 马来西亚封衔
联邦授勋联邦授勋由最高元首颁授:敦敦(Tun):是马来西亚的最高荣誉,全国只可以有50人拥有此名衔。最新受封为敦的是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丹斯里阿里芬。敦头衔在古代用以称呼王族,由男性世袭,在现代则由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颁赐对国家建设有卓越贡献者。凡是获颁护国玛哈拉惹勋章或效忠玛哈拉惹勋章者都能使用敦的头衔。男性敦的妻子称为“杜潘”。尽管上述两种勋章在联邦授勋及嘉奖制度中并属于第一级别(即联邦皇家册封及王族勋章,只限最高元首及各州属最高统治者),但是在马来西亚拥有敦头衔者,地位最为尊贵。丹斯里丹斯里(TanSri):是继敦之后第二最高封衔,与拿督斯里荣誉级别相等,全国只可以有250人拥有此名衔。若持有丹斯里封衔的是男性,他的太太则被称为潘斯里(PuanSri);但相反若持有封衔的是女性,她的丈夫并没有特殊的名衔。“丹斯里”的头衔分成两种,P.M.N和P.S.M.。P.M.N.的封赐人数最多仅限75...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