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河
干流概况汝河发源于河南省泌阳县黄山口乡大寨子山北麓,为伏牛山与桐柏山交界处。汝河在泌阳山区的上源称为象河,汝河东北流至遂平折向东南,经汝南等县至新蔡县班台闸入洪河。流域概况汝河流域西部属于桐柏山、伏牛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区,地势高峻、山峦重叠;中部属于山前倾斜平原,东部属华北平原的西南边缘。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92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9.5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合计约为149.9万吨以上。洪涝灾害频发,流域内建有板桥、宿鸭湖、薄山等大型水库。
干流概况
汝河发源于河南省泌阳县黄山口乡大寨子山北麓,为伏牛山与桐柏山交界处。汝河在泌阳山区的上源称为象河,汝河东北流至遂平折向东南,经汝南等县至新蔡县班台闸入洪河。
流域概况
汝河流域西部属于桐柏山、伏牛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区,地势高峻、山峦重叠;中部属于山前倾斜平原,东部属华北平原的西南边缘。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92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9.5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合计约为149.9万吨以上。洪涝灾害频发,流域内建有板桥、宿鸭湖、薄山等大型水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臻头河之汝河

汝河,俗称南汝河,淮河支流洪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河南省泌阳县五峰山,流经遂平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新蔡县班台与小洪河汇流入大洪河。与洪河相汇前河长222.5公里,流域面积7376平方公里,除西部为山区外,其他均为平原。在汝南县沙口以上河长146公里,河床比降1/4720;沙口至班台河长76.5公里,河床比降为16500。汝河为古汝水元代截流后下游演变而来,故也称南汝河,而原上游段演变为现代沙颍河支流,称北汝河。1951年在泌阳县建板桥大型水库,1975年8月被冲毁。1959年在下游汝南县宿鸭湖建平原大型水库。古代,汝河只有一条,《荀子》中有“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其中一源沙河发源于伏牛山区木达岭,北源北汝河发源于嵩县跑马岭,在襄城县岔河口汇入沙河,沙汝汇合后,古代统称汝河,亦名隐水。古汝河于郾城县南流入西平、上蔡、汝南诸县,“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后),汝水泛滥,有司自舞阳截断...
· 河南睢阳汝氏世系
河南睢阳汝氏世系中华汝氏网2013年9月12日汝氏河南睢阳汝氏世系:汝梓材:汝洲之子。后裔未续。注:传至六世汝延秀,自曲江徙居下湾。后裔未详待考。汝U世系:汝寿:汝秉口之长子。新建亮山支。后裔未续。注:汝寿分迁双领支祖。汝福:汝秉口之次子。新建亮山支。后裔未续。注:汝寿分迁双领支祖。汝瑞:汝秉章之长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汝玉:汝秉章之次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汝尔:汝秉章之三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注:汝尔生汝文炳,迁居南昌桑林支祖。汝珍:汝秉章之四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汝琅:汝秉章之五子。新建头议支。后裔未详待考。汝口:汝秉章之五子。新建议头支。后裔未详待考。汝秽:汝秉辙之子。三江口观下支。后裔未详待考。横江谱:汝秽迁塘头之基祖。汝演:汝秉海之子。三江口观下支。后裔未详待考。横江谱:汝演迁东岸之基祖。汝富:汝秉淋之子。新建莲横支。后裔未详待考。横江谱:汝富莲塘...
· 盛姓在河南汝南形成望族
盛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第五子姬奭,因封于召(今陕西岐山县西南),人称召公、召康或召伯,后因助武王灭商有功,召公被封于燕。召公的一支子孙被封盛(当时汝南郡境),是燕国的附属国。其子孙,就以祖上的名字奭为姓。到了西汉元帝刘奭即位,为了避讳刘奭的名字,奭姓人就以国名盛为姓。如《姓谱》上载:“北海太守式伟,避元帝讳,奭姓人改为盛姓。”《后汉书·西羌传》也指出:“东海盛包,其先姓式,避元帝讳改姓盛。”盛姓的始祖召公,是正宗的姬姓后裔。盛姓的迁移西汉末年,盛姓在汝南形成望族,他们活动区域主要在今河南的广大地区,盛姓迁移一是西汉历朝实行过移民戍边政策,一些盛姓迁徙到四川、云南、河北等地。西汉末年,中原战争使一些大姓望族被迫南迁,此时盛姓望族南迁广陵(今扬州市),成为广陵郡的望族,其分支又继续南迁至会稽郡(秦时治所在今苏州市,汉时在今绍兴市),东汉时,会稽郡出一名人盛吉,字君达,官至廷尉。其长子盛宪,...
· 河南汝南冀氏字辈
河南汝南冀氏字辈冀氏字辈艾安敖巴白柏班包宝鲍悲贝毕边卞宾邴薄卜补布步蔡藏曹岑查柴禅常畅巢车陈谌成程池迟仇丑初储楚褚从丛崔达笪代戴单旦但党邓狄邸底刁丁东东方董都窦杜段顿多鄂鹗尔樊范方房费丰封冯逢奉伏苻符福付傅富盖干甘皋高郜戈葛耿弓公宫龚巩勾缑苟辜古谷顾关官管归桂郭国虢果过哈海韩撖杭郝何贺黑恒洪侯候呼胡扈花华黄霍姬嵇吉汲籍计纪季冀加荚贾菅简翦见江姜蒋焦矫颉解金晋靳荆井景净敬靖居琚鞠瞿阚康亢柯孔寇匡邝况旷来赖兰蓝郎朗劳乐雷冷黎礼李力历厉励郦栗连廉练良梁廖林蔺凌令狐刘柳六龙隆娄楼卢芦鲁陆鹿路吕栾伦罗骆雒麻马麦满毛茅冒么梅门蒙孟糜米苗闵名明缪莫牟慕穆那南倪聂宁牛钮农欧欧阳潘攀盘庞逄裴彭皮平蒲朴浦戚漆亓祁齐契钱羌强乔钦秦卿邱裘区曲屈渠全权荃冉饶刃任荣容茹阮桑沙山商上上官尚邵佘舍申申屠沈绳盛师施石时史释首寿殳舒束帅水税司司徒斯宋苏宿粟隋孙索邰谈覃谭汤唐陶腾滕藤田仝佟童涂屠万汪王旺危巍韦卫位尉尉迟魏温文闻...
· 尤――尤姓系承晡季 源起河南汝南
尤姓,是来自福建的沈家,跟姓沈的人实际上是同一家人。尤、沈的这段渊源,是见诸宋代学者李纲所撰的《梁奚谷漫录》:“系出沈姓,五代王审知据闽,闽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的尤氏。”由此可见,五代时期福建姓沈的人,为了避讳当时潜立为闽王的王审知的名字的读音,就把沈字的水旁去掉,改为尤姓。于是,开始有了“尤”这个姓氏。尤姓既然是出自沈姓,则其来源当然也跟沈姓一样,是黄帝的后裔。根据《姓纂》的记载,沈姓是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晡季,因为食采于沈而得姓,所以天下尤姓最早的发源地自然也是三千年前的沈国。当时的沈国,现在的位置就在今河南省汝南县的东南,以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一带的地方。大约于1000年以前在福建出现的尤姓,后来又自福建繁衍出来,成为了江苏吴兴一带的望族,因此,尤姓人家,以福建和江苏两地最多。最早见诸史书的尤姓人士,是宋朝绍兴年间的进士尤袤,后来做到礼部尚书。他是江苏无锡人,学识渊博,十分受到朝廷的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