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播
互联网上的多播技术
IP多播(将在本条目中加以描述)
互联网中继交谈
NNTP
PSYC
网络会议
WWCP
“多播”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IP多播。IP多播是一种通过使用一个多播地址将数据在同一时间以高效的方式发往处于TCP/IP网络上的多个接收者的协议。此外,它还常用来与RTP等音视频协议相结合。
然而,互联网上一些其他的协议也实现了多播的概念。一些面向连接的链路层协议——例如异步传输模式——内建了点到多点或多点到多点的连接机制。这种模型一般都假定参与通信的站点是事先就已确定好的,这样,网络组件就可以在实际的数据流量开始之前生成分发树并同时分配资源。与之相反,互联网架构师戴夫·克拉克是这样描述IP多播的:“你把数据包从一头放进去,网络就会试图将它们传递到想要得到它们的人那里。”
尽管IP多播是一个非常令人满意的概念模型,但它对于网络内部的状态需求要比仅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IP单播模型大得多——这一点已经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更糟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机制能保证IP多播模型可以被扩展到足以容纳数以百万计的发送者和多播组的地步,而这往往又是使完全通用的多播应用成为商用互联网中的实际应用的必要条件。到2003年为止,人们为扩展多播以适应大型网络所作的努力还是只集中在较为简单的、只存在单个源端的情况——这种情况的计算貌似更加简单一些。
由于以上以及经济方面的原因,IP多播在商用互联网上用得并不多。其他一些不基于IP多播的多播技术——例如互联网中继交谈和PSYC——却反而很受欢迎。尽管它们可能不如IP多播设计得那么精巧,但它们更为实用,而且在存在大量小规模的组的情况下更具有可扩展性。
IP多播
然而,公共互联网中的一些团体经常会用到IP多播,Mbone就是一个例子),此外IP多播还被用于Internet2等私有IP网络中的一些特殊应用。
链路本地多播是指将IP多播包发往处于同一物理的或虚拟的数据链路层的若干主机组。由于这种多播不需要复杂的路由,因此其应用要广泛得多。在IPv6中,它被用于地址解析,而在零配置网络中,它取代了低效的广播协议,完成服务发现、名字解析和地址冲突解析的功能。
IP多播会议的第一次大规模演示是在1992年3月的第23届IETF大会上,当时它被用于向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和感兴趣的观察员们广播一些会议。之后,IETF的一些会议就被有选择地继续在MBONE和一些私有多播网络上多播。
多播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标准的、实用的通信安全解决方案一般采用的是对称加密。但是将其应用于IP多播流量可能会使任何一个接收方都拥有冒充发送方的能力。这显然是令人无法接受的。IETF的MSEC工作组正在开发用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安全协议,这些协议大多都是在IPsec协议集的体系框架内开发的。
IPsec不能被用于多播方案,这是因为IPsec安全关联是被绑定到两个而非多个主机的。IETF提出了一个新的协议——TESLA,就多播安全性而言,这个协议是灵活且令人信服的。
IP多播有三种基本的传递方式:
密集多播
稀疏多播
源特定多播
现在的多播算法往往具备结合前两种模式的能力。
IP多播协议: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
协议无关多播(PIM)
距离矢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
多播OSPF(MOSPF)
多播BGP(MBGP)
多播源发现协议(MSDP)
多播监听器发现(ML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