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闰秒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5
转发:0
评论:0
闰秒的原因需要闰秒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平均太阳日(meansolarday)的长度正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增加中,另一个原因是原子钟赋予秒固定的时间长度。而当结合时,就已经比当时的太阳时的秒短少了一点点。时间现在是以稳定的原子钟来测量(TAI或国际原子时),而地球自转有着许多的变数。以国际单位的秒为基准,从1962年至2010的每日长度改变。最初,秒是依据地球绕着轴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以平均太阳日的⁄86400来定义(参见太阳时)。到了20世纪中叶,很明显的,地球自转没有提供足够一致的标准,于是在1956年改以绕太阳轨道公转一年的时间重新定义秒。在1967年,秒又被以物理学的属性再一次重新定义:以铯133的振荡频率来定义秒,并可以用原子钟来测量。但主要由于潮汐加速,太阳日变成每世纪增长1.7毫秒(每世纪2.3ms,但冰河反弹会缩减0.6ms)。闰秒实行年份列表粗体为正在/将要实行的闰秒。建议取消闰秒...

闰秒的原因

需要闰秒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平均太阳日(mean solar day)的长度正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增加中,另一个原因是原子钟赋予秒固定的时间长度。而当结合时,就已经比当时的太阳时的秒短少了一点点 。时间现在是以稳定的原子钟来测量( TAI 或国际原子时),而地球自转有着许多的变数。

闰秒

  以国际单位的秒为基准,从1962年至2010的每日长度改变。

最初,秒是依据地球绕着轴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以平均太阳日的 ⁄ 86400 来定义(参见太阳时)。到了20世纪中叶,很明显的,地球自转没有提供足够一致的标准,于是在1956年改以绕太阳轨道公转一年的时间重新定义秒。在1967年,秒又被以物理学的属性再一次重新定义:以铯133的振荡频率来定义秒,并可以用原子钟来测量 。但主要由于潮汐加速,太阳日变成每世纪增长1.7毫秒(每世纪2.3ms,但冰河反弹会缩减0.6ms) 。

 

闰秒实行年份列表

粗体 为正在/将要实行的闰秒。

建议取消闰秒

全球定位系统服务界面委员会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举行的第47届会议中宣布,他们已经邮寄出停止闰秒的表决案。这项表决的计划是:

2008年4月:国际电信联合会(ITU)的工作小组提出国际电信联合会的研究,推荐停止闰秒的7A计划案。

在2008年,研究小组通过邮件让各会员国投票表决该议案。

2011年10月:国际电信联合会无线电通讯组(ITU-R)释出他们的研究报告, Status of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C) study in ITU-R ,为2012年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会议做准备;报告上指出,到目前为止,在2010和2011年回应此议案的联合国机构,在192会员国中有16个做了回复,13个赞成改变,3个反对,正反比是13:3 。

2012年1月:国际电信联合会决定在2015年的世界无线电会议中再决定闰秒的存废。法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和美国倾向支持,加拿大、中国、德国和英国倾向反对 。其它,包括尼日利亚、俄罗斯、和土耳其则呼吁要再多研究。BBC国家国际电信联合会决定进一步研究对大众传播社群的影响 。

2015年:世界无线电会议在11月决议继续沿用闰秒,2023年再行检讨。

参见

协调世界时

地球自转速度

闰年

参考资料

书目

Ahuja, Anjana (October 30, 2005). "Savouring the last leap second in history". New Straits Times , p. F10.

Cowen, Ron. (April 22, 2006)."To Leap or Not to Leap: Scientists debate a timely issue". Science News

Grossman, Wendy M. (November 2005). "Wait a Second". Scientific American , pp. 12–13.

Merali, Zeeya. (November 8, 2011)."Time is running out for the leap second". Nature News.

延伸读物

Finkleman, David, et al. "The Future of Time: UTC and the Leap Second", American Scientist , July–August 2011, 99(4):312-319. DOI: 10.1511/2011.91.1

Kamp, Poul-HenningThe One-Second War,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May 2011, 54(5):44-48. DOI:10.1145/1941487.1941505

The leap second: its history and possible future

UTC might be redefined without Leap Seconds

Summary of the US Working Group proposal

Opposition to the change

Efforts to abolish leap second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