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
历史上的发现
![中子星](https://imgs0.zupu.cn/news/2020/10/19/88/66188519-4bd0-4435-81fc-d222c02c6715.jpg)
中子星的模型
1932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因此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当时正在丹麦著名物理学家波尔那里访问,参加了波尔召集的新发现的中子的讨论。讨论会上,朗道敏锐地推断如果恒星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也不会一直塌缩下去,因为电子会被压进氦原子核中,质子和电子将会因引力的作用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子。中子和电子一样,也是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费米子,因此这些中子在一起产生的“中子简并压”力,可以抗衡引力使得恒星成为密度比白矮星大得多的稳定的中子星。但朗道的想法并没有发表。1934年,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的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发表文章称,中子简并压力能够支持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的恒星,预言中子星的存在 。为寻找超新星爆炸的解释,他们提议中子星是超新星爆炸后的产物。超新星是突然出现在天空中的垂死恒星,在出现后的几天或整个星期内,在可见光的亮度上可以超越整个星系。巴德和茨威基正确的解释产生中子星时释放出的引力束缚能,供给超新星的能量:“在超新星形成的过程中大量的质量被湮灭”。如果在中心的大质量恒星在他崩溃之前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3倍,那么在中心可能形成一颗2倍太阳质量的中子星。被释放出来的束缚能(E = mc )相当于一个太阳的质量全数转化成能量,这足以作为超新星最后的能量来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和沃尔科夫提出系统的中子星理论,认为在质量与太阳相似的恒星内部可以达到简并中子的流体静力学平衡,但是并没有引起天文学界的重视。
1965年,英国射电天文学家安东尼·休伊什和Samuel Okoye在公元1054年的超新星(天关客星)爆炸后的残骸“蟹状星云” 发现一个异于平常的高电波亮度温度源。
1967年,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安东尼·休伊什的女学生乔丝琳·贝尔发现1.337秒有规律的无线电脉冲,人们将这一类新天体称为“脉冲星”,并且确认它们就是30年前朗道预言的中子星,发出的脉冲是中子星快速旋转的结果。
1968年有人提出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 。
1969年,在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残骸蟹状星云中,发现了一颗射电脉冲星(中子星),证明了脉冲星、中子星和超新星之间的关系。
1971年,里卡尔多·贾科尼等人发现半人马座的X射线源半人马座X-3具有4.8秒的周期 ,他们解释这是一颗炙热的中子星环绕者另一颗恒星的结果,能量来源是持续不断掉落至中子星表面的气体释放出的引力势能。这是第一颗证认的X射线双星。
1974年,安东尼·休伊什因为在脉冲星的发现上所扮演的角色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共同的发现者Samuel Okoye和乔丝琳·贝尔并未一同获奖。
一些能观测的中子星
X-射线爆发–中子星与低质量恒星共同组成的联星,在质量吸积的过程中会造成中子星表面不规则的能量爆发。
脉冲星–一般的说法是由于中子星强大的磁场,使得发射的电磁波随着中子星的自转,以脉冲的形式定期的朝向我们发射。
磁星–磁场特别强大的中子星,有些磁星能够连续的发射软γ射线。
脉冲星
当脉冲星被发现之后,快速的脉冲(大约1秒钟,在1960年代的天文学是很不寻常的)被半认真的视为外星高智生命传送来的讯息,随后被半开玩笑的称为小绿人,标示为 LGM-1 。但在更多的,以不同的自转周期散布在天空各处的脉冲星被发现之后,就迅速的排除了这种可能性。而在发现船帆座脉冲星和超新星残骸的关联性之后,更进一步发现蟹状星云的能量来自一颗脉冲星,不得不令人信服脉冲星是中子星的解释。
磁星
还有另外一种中子星,称作磁星。磁星具有大约10 特斯拉的磁场,大约是普通中子星的1000倍。这足以在月球轨道的一半距离上擦除地球上的一张信用卡。作为对比,地球的自然磁场是大约6×10 特斯拉;一小块钕磁铁的磁场大约是1特斯拉;多数用于数据存储的磁介质可以被10 特斯拉的磁场擦除。
磁星有时会产生X射线脉冲。大约每10年,银河系中就会有某一颗磁星爆发出很强的伽马射线。磁星有比较长的自转周期,一般为5到12秒, 因为它们的强磁场会使得自转速度减慢。
巨大核心
中子星大致分成三层,核心部分因压力更大,由超子组成;中间层则是自由中子,表面因中子进行β衰变成电子、质子、中微子。因具有原子核的某些包括密度在内的性质。因此,在流行的科学文献中,中子星有时被称为巨型原子核。然而在其他方面,中子星和真正的原子核是很不一样的。例如,原子核是靠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而中子星是靠引力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根据当今主流理论,把它们看作天体会更正确一些。
中子星的例子
PSR J0108-1431 –最近的中子星
LGM-1–第一个公认的无线电脉冲星
PSR B1257+12–第一个中子星发现有行星(毫秒脉冲星)
SWIFT J1756.9-2508 –一个毫秒脉冲星与行星质量范围的的恒星型伴侣(在褐矮星下面)
PSR B1509-58“上帝之手”的照片,由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拍摄。
PSR J0348+0432–至今发现质量最高的中子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