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长沙郡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622
转发:0
评论:0
建置沿革秦代秦代的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今湖南大部分地区,北起洞庭,南逾五岭,东邻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接沅水流域。据明朝崇祯年间编《长沙府志》沿革记载,秦代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县,其范围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永州等部分或全部,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州、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的湖南省。其治所湘县即大致为今长沙市辖区。汉代汉景帝五年(前202年),立吴芮为长沙王,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五郡为长沙国,其中遥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汉文帝后七年(前157年),长沙王吴产薨,无子,国除。汉景帝二年(前155年),立皇子刘发为长沙王,改长沙郡为长沙国。长沙国属荆州刺史部。西汉后期,长沙国领十三县: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烝阳、湘南、昭陵、荼陵、容陵、安成。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

建置沿革

秦代

秦代的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今湖南大部分地区,北起洞庭,南逾五岭,东邻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接沅水流域。据明朝崇祯年间编《长沙府志》沿革记载,秦代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县,其范围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永州等部分或全部,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州、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天整个的湖南省。其治所湘县即大致为今长沙市辖区。

汉代

汉景帝五年(前202年),立吴芮为长沙王,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五郡为长沙国,其中遥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 汉文帝后七年(前157年),长沙王吴产薨,无子,国除。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立皇子刘发为长沙王,改长沙郡为 长沙国 。 长沙国属荆州刺史部。西汉后期,长沙国领十三县: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烝阳、湘南、昭陵、荼陵、容陵、安成。

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贬长沙王刘舜为公。始建国二年(10年),废长沙公刘舜为庶人,改长沙国为 填蛮郡 。东汉初复为 长沙国 。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降封长沙王刘兴为临湘侯,改长沙国为 长沙郡 。 东汉时,析置醴陵县,烝阳县改属零陵郡。

六朝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长沙郡立汉昌郡。 三国时期,长沙郡属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年),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孙皓宝鼎二年(267年),分豫章郡、庐陵郡、长沙郡立安成郡。

晋武帝太康中,长沙郡领十县:临湘、攸、下隽、醴陵、刘阳、建宁、吴昌、罗、蒲圻、巴陵。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分荆州、江州立湘州,治临湘,长沙郡改属湘州。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省湘州。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复立,十二年(416年)又省。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又立,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又省。元嘉十六年(439年),复立湘州,分长沙郡之巴陵、蒲圻、下隽,江夏郡之沙阳四县立巴陵郡。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又省湘州。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又立湘州。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长沙郡及湘州,其地属潭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潭州为长沙郡。长沙郡领四县:长沙、衡山、益阳、邵阳。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改长沙郡为潭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潭州为长沙郡。长沙郡领六县:长沙、衡阳、湘乡、益阳、醴陵、浏阳。天宝八载(749年),衡阳县移治于洛口,改为湘潭县。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长沙郡为潭州。

人口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长沙国有43470户,235825口。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长沙郡有255854户,1059372口。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长沙郡有33000户。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长沙郡有5684户,46213口。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长沙郡有14275户。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长沙郡有32272户,192657口。

行政长官

长沙守(前220年代—前155年)

长沙内史(前145年—前8年)

缪生,东海兰陵人,汉武帝时在任。

张肱 始迁吴郡吴人 张良七世孙汉成帝时在任。

长沙相(前8年—10年)

填蛮大尹(10年—25年)

长沙相(25年—37年)

韩福,汉光武帝建武四年(28年)在任。

长沙太守(37年—289年)

张禁,汉光武帝建武中在任。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汉光武帝建武中继张禁而任。

抗徐,字伯徐,丹杨人,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在任。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出任。

苏代,汉献帝初平中在任。

张羡,南阳人,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卒官。

张怿,南阳人,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继父任。

韩玄,汉献帝建安十四年(209年)降于刘备。

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汉献帝建安中由刘备任命。

濮阳逸,陈留人,孙权时在任。

沈矫,字仲桓,吴兴武康人,晋武帝太康初除,不就。

长沙内史(289年—291年)

长沙太守(291年—301年)

万嗣,晋惠帝时在任。

孙毓,晋朝时在任。

长沙内史(301年—303年)

长沙太守(303年—308年)

长沙内史(308年—310年代)

长沙太守(310年代—329年)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晋愍帝建兴中甘卓上其领,固辞不就。

崔敷,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为杜弢所杀。

陶舆,寻阳柴桑人,晋愍帝建兴中琅邪王司马睿承制时追赠。

长沙相(329年—403年)

袁乔,字彦叔,陈郡阳夏人,晋穆帝时在任。

司马无忌,字公寿,谯王,河内温人,晋穆帝永和初在任。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人,晋穆帝升平四年(360年)出任。

龚登,武陵汉寿人,东晋时在任。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东晋时在任。

孙放,字齐庄,太原中都人,东晋时在任。

盛彦,东晋时在任。

陶延寿,寻阳柴桑人,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在任。

长沙太守(403年—404年)

长沙相(404年—420年)

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晋安帝义熙初除,未拜。

长沙内史(420年—557年)

谢述,字景先,陈郡阳夏人,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离任。

庾炳之,字仲文,颍川鄢陵人,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除,未行。

萧简,兰陵人,宋文帝元嘉中在任。

陆徽,字休猷,吴郡吴人,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出任。

庾深之,字彦静,新野人,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到宋孝武帝孝建中在任。

何慧文,宋前废帝时在任。

孔灵产,刘子勋义嘉元年(466年)正月离任。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宋明帝泰始中在任。

刘悛,字士操,彭城人,宋后废帝元徽五年(477年)除,未行。

庾佩玉,颍川鄢陵人,宋顺帝昇明二年(478年)被杀。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城人,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到三年(481年)在任。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齐武帝永明中在任。

刘绘,字士章,彭城人,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年)出任。

刘坦,字德度,南阳安众人,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到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在任。

丘仲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梁武帝天监初在任。

司马褧,字元素,河内温人,梁武帝天监中在任。

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人,梁武帝时在任。

王冲,字长深,琅邪临沂人,梁武帝大通中在任。

王冲,字长深,琅邪临沂人,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解领。

周弘直,字思方,汝南安城人,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年)出任。

长沙太守(557年—569年)

曹庆,陈文帝天嘉中在任。

长沙内史(569年—589年)

樊猛,字智武,南阳湖阳人,陈宣帝太建初领。

长沙郡太守(607年—621年)

长沙郡太守(742年—758年)

李峘,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到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在任。

参见

潭州

潭州路

天临路

潭州府

长沙府

长沙市

长沙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沙郡
秦置郡,汉置长沙国,并在此筑城,隋唐置潭。治所在临湘(今湖南省长沙)。明清为长沙府治,直到民国,长沙历经国、郡、州、府、厅治。南朝宋为长沙国,复置湘州,齐以后为长沙郡,隋平陈废郡,改州曰潭州,复改州为长沙郡,后为萧铣所据,唐复曰潭州,又曰长沙郡,复曰潭州,五代时马殷建楚国,改潭州为长沙府,周广顺初地入南唐,既而周行逢据其地,宋仍曰潭州长沙郡,元立潭州路,改天临路,明初改潭州府,又改长沙府,即今湖南长沙市。秦长沙郡长沙郡,最先设于秦朝,为直属朝廷管辖的三十六郡(一级行政区划)之一。其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并设有郡尉管军事,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行政长官为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又设有县尉掌军事和治安,县远掌司法和税务。县以下设乡、亭、里等社会基层行政单位,有三老、亭长、里正等职,以禀承郡县的命令实施对社会的统治。秦代的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今湖南大部分地区,北起洞庭,南逾五岭...
· 长姓郡望长沙郡
长沙郡:位于今湖南境内,秦始置。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汉为长沙国,晋于郡置湘州。发展历史:秦时长沙郡,最先设于秦朝,为直属朝廷管辖的三十六郡(一级行政区划)之一。其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并设有郡尉管军事,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行政长官为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又设有县尉掌军事和治安,县远掌司法和税务。县以下设乡、亭、里等社会基层行政单位,有三老、亭长、里正等职,以禀承郡县的命令实施对社会的统治。秦代的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今湖南大部分地区,北起洞庭,南逾五岭,东邻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接沅水流域。据明朝崇帧年间编《长沙府志》沿革记载,秦代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这是古代湖南或长沙最早的一批县级行政区域,其范围包括了今岳阳、长沙、湘潭、株洲、益阳、衡阳、邵阳、娄底、郴州、零陵等部分或全部,以及鄂南、赣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
· 翦姓郡望长沙郡
长沙郡:周朝时期即有该地,战国时期楚国始建郡,秦国灭楚国后承之,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其时辖地在今湖南省东部、南部一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全州市、广东省连县、阳山县、英德和江西一部分地区。西汉改郡为长沙国,并筑城。东汉仍改回为郡。隋朝初期废黜,隋大业年间及唐天宝、至德年间曾改潭州为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明、清两朝为长沙府治。直到民国时期,长沙历经了国、郡、州、府、厅治。
· 堂号郡望-长沙郡
长沙郡:周朝即有该地,战国时期楚国始建郡,秦灭楚后承之,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其时辖地在今湖南省东部、南部一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全州市、广东省连县、阳山县等地。西汉改郡为长沙国,东汉仍改回为郡。陈郡:秦朝时期置郡。西汉朝初期改为淮阳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汉献帝时改回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华县、商水县、淮阳县、郸城县、柘城县一带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将其管辖区域限制在今河南的太康、西华、商水、淮阳、郸城、柘城等五、六个县的范围之内,其中的太康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阳夏县。隋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时期皆改为陈州淮阳郡。南朝宋为长沙国,复置湘州,齐以后为长沙郡,隋平陈废郡,改州曰潭州,复改州为长沙郡,后为萧铣所据,唐复曰潭州,又曰长沙郡,复曰潭州,五代时马殷建楚国,改潭州为长沙府,周广顺初地入南唐,既而周行逢据其地...
· 黑氏长沙郡
战国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后置,治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洞庭湖以南湖南省大部、江西省西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北部沿边地区。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为国。东汉为郡,辖境仅有今湖南省邵阳市以北的资水流域、衡阳市以北的湘江流域(其支流涟水中游、蒸水上游、耒水上中游及洣水下游除外)和湖北省通城县地。三国吴分置湘东、衡阳等郡,辖境继续缩小。南朝齐有今湖南省北部的汨罗、湘阴、平江、浏阳、醴陵、株洲等市县地;梁、陈只有今长沙、醴陵、浏阳、株洲等市县地。隋开皇九年(5*)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潭州为长沙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