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异部宗轮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4
转发:0
评论:0
译本汉传佛教共有三个版本,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部》:《十八部论》,姚秦时译,译者不详。旧题为真谛译,可能是鸠摩罗什译。《部执异论》,陈朝真谛译。《异部宗轮论》,唐朝玄奘译,共一卷。窥基《异部宗轮论述记》是对它的注释。藏传佛教中,《异部宗轮论》有两个译本,一是《异部宗轮论》的藏译,二是清辨注解本《异部宗精释》。简述“异部”是指佛教不同的教派;“宗轮”指各教派不同的修行宗旨。《异部宗轮论》记述的根本分裂传说和部派名目,与《文殊师利问经·分部品》基本一致,《十八部论》列在《文殊师利问经·分部品》之后如同注疏解说。《异部宗轮论》以旁观者的角度,把持有类似观点的部派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即“本宗同义”,区别差异观点时则称为“末宗异义”。《异部宗轮论》记载了三支根本宗义,即大众部、说一切有部、化地部三支根本宗义,其他部派在其一基础上再有自己独特宗义。姚秦时译《十八部论》记载,佛教僧团因诤论三比丘提出...

译本

汉传佛教共有三个版本,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部》:

《十八部论》,姚秦时译,译者不详。旧题为真谛译,可能是鸠摩罗什译 。

《部执异论》,陈朝真谛译。

《异部宗轮论》,唐朝玄奘译,共一卷。窥基《异部宗轮论述记》是对它的注释。

藏传佛教中,《异部宗轮论》有两个译本,一是《异部宗轮论》的藏译,二是清辨注解本《异部宗精释》。

简述

“异部”是指佛教不同的教派;“宗轮”指各教派不同的修行宗旨。《异部宗轮论》记述的根本分裂传说和部派名目,与《文殊师利问经·分部品》基本一致 ,《十八部论》列在《文殊师利问经·分部品》之后如同注疏解说。

《异部宗轮论》以旁观者的角度,把持有类似观点的部派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即“本宗同义”,区别差异观点时则称为“末宗异义”。《异部宗轮论》记载了三支根本宗义,即大众部、说一切有部、化地部三支根本宗义,其他部派在其一基础上再有自己独特宗义。

姚秦时译《十八部论》记载,佛教僧团因诤论三比丘提出五事异说,而分裂为根本二部 ;藏传清辨《异部精释》中也提到类似的说法 。到了陈朝时译《部执异论》,修改为四众诤论外道提出的五事,而分裂为根本二部 ;到了唐朝时玄奘译《异部宗轮论》,再修改为四众诤论大天五事,而分裂为根本二部 ,与后来制多部祖师大天同名而出现了两个大天;又将十八部中说转部有别名为经量部,改为经量部为本名说转部为别名。

在《异部宗轮论》所追溯出来的根本上座部的支派中含有以三支根本宗义为基础的部派,而根本大众部支派中也出现了以说一切有部宗义为基础的部派。

作者考证

真谛译本题为“天友大菩萨”造 ,玄奘译本题为“世友菩萨”造,菩萨之称来自迦湿弥罗国编撰《大毘婆沙论》时作为上座之“世友”当次于弥勒菩萨之后成佛的传说 。因作者题为“世友菩萨”,本论常被认为出自说一切有部四大论师之“世友”。

题为“世友菩萨”造的《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引述并破斥了《大毘婆沙论》中的说一切有部四大论师之“世友”的学说,此“世友菩萨”与“世友”绝非一人 。印顺法师认为本论中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的宗义不晚于《大毘婆沙论》,从而作《异部宗轮论》的“世友菩萨”同《大毘婆沙论》中说一切有部四大论师之“世友”是同一人 。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医学源流论―卷上病同人异论
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梁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内经》言之极详,即针灸及外科之治法尽然,故凡治病者,皆当如是审察也。
· 医学源流论―卷下五方异治论
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又西北地寒,当用温热之药;然或有邪蕴于中而内反甚热,则用辛寒为宜。东南地温,当用清凉之品;然或有气随邪散,则易于亡阳,又当用辛温为宜。至交广之地,则汗出无度,亡阳尤易,附桂为常用之品。若中州之卑湿,山陕之高燥,皆当随地制宜。故入其境,必问水土风俗而细调之。不但各府各别,即一县之中,风气亦有迥殊者,并有所产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土人皆有极效之方,皆宜详审访察。若恃己之能,执己之见,治竟无功,反为土人所笑矣。湖州长兴县有合溪,小儿饮此水则腹中生痞。土人治法:用线挂头,以两头按乳头上剪断,即将此线挂转,将两头向背脊上一并拽齐线头尽处,将黑点记脊上。用艾灸之,或三壮,或七壮即消。永不再发,服药无效。
· 医学源流论―卷上药石性同用异论
一药有一药之性情功效,其药能治某病,古方中用之以治某病,此显而易见者。然一药不止一方用之,他方用之亦效何也?盖药之功用不止一端,在此方则取其此长,在彼方则取其彼长,真知其功效之实,自能曲中病情而得其力。迨至后世,一药所治之病愈多,而亦效者,盖古人尚未尽知之,后人屡试而后知。所以历代本草所注药性,较之神农本经所注功用增益数倍,盖以此也。但其中有当有不当,不若神农本草字字精切耳。又同一热药,而附子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药,而石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同。一或误用,祸害立至。盖古人用药之法,并不专取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也。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所生之方,或取其嗜好之偏。其要似与病情之寒热温凉补泻若不相关,而投之反有神效,古方中如此者,不可枚举。学者必将神农本草,字字求其精义之所在,而参以仲景诸方,则圣人之精理,自能洞晓。而己之立方,亦必有奇思妙想,深入病机,而天下...
· 各地宗谱差异
各地宗谱差异各地宗谱所记载各部落之间的辈序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炎帝至黄帝政权的建立(公元前3217年~前2697年。共520年)◆2003年4月7日,央视国际播放了对现任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历史学家何光岳研究员的研究成果。据何光岳考证:炎帝神农氏部落的第一、二代均在渭水中游的宝鸡境内,称帝从第二代始,其后裔后来迁徙四方。湖北随州为炎帝神农氏第三代的弟弟(名柱,也称炎帝烈山氏、连山氏)部落的迁徙地;湖南酃县(今炎陵县)古有炎帝陵,当为第八代炎帝神农氏榆罔的陵墓。炎帝神农氏共八代。平均每代65年。◆《帝王世纪》:神农→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衰→帝榆罔共八代,530年。平均每代66.25年。◆《山海经》:帝轨→帝临魁→帝承→帝明→帝宜→帝来→帝衰(炎居)→节并→戏器→祝融(缙云氏)共十代,平均每代52年。◆《吕氏春秋》: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平均每代30.59年。◆浙江温州《苍...
· 半部论语
【成语】半部论语【成语】半部论语【拼音】bànbùlúnyǔ【解释】论语:儒家基本经典之一。为孔子言行的记录。古时既是儿童启蒙的读本,又被奉为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本义指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是旧时对《论语》的夸赞之辞。【出处】严复《救亡决论》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又何疑哉!又何难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