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理藩院侍郎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9
转发:0
评论:0
参考文献《清史稿》卷一百十五·志九十·职官二《钦定皇朝通典》卷二十六·职官四·理藩院朱金甫等编,《清代典章制度辞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参考文献

 

《清史稿》卷一百十五·志九十·职官二

《钦定皇朝通典》卷二十六·职官四·理藩院

朱金甫等编,《清代典章制度辞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理藩院
历史沿革在清初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创立理藩院的前身‘蒙古衙门’(满语:ᠮᠣᠩᡤᠣᠵᡠᡵᡤᠠᠨ,转写:Monggojurgan),因蒙古部落归附清朝日多,故设立衙门,专管外藩事务负责处理对蒙古的事务。在三年后,将蒙古衙门改为理藩院。随着帝国疆土日渐扩张,理藩院成为管理蒙古、西藏、青海、新疆以及西南土司等各个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机关,并兼理对俄罗斯帝国的事务。在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将藩院长官‘承政’改名为‘尚书’,副长官‘参政’易名为‘侍郎’,助理‘副理事官’为‘员外郎’,并在随后的顺治十六年(1659年),让理藩院尚书、侍郎兼任礼部的官衔,将‘理藩院尚书’定为‘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将‘参政’改名作‘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执政的四辅臣认为理藩院管理整个外藩事务,责任重大,附属于礼部不合适,便下谕此后理藩院官员不用兼礼部官衔,理藩院各长官又复称
· 理藩院尚书列表
理藩部尚书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906年11月6日)改组,次日全部任命,理藩院改为理藩部,设满缺尚书一员。理藩部大臣宣统三年四月十日(1911年5月8日)任命组成奕劻内阁,理藩部尚书改为满缺理藩部大臣一员。参考文献《清史稿》卷一百七十八至一百九十六·部院大臣年表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一册·部院大臣年表
· 国土地理院
外部链接日本国土地理院主页,日语
· 理藩院尚书与六部尚书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从唐宋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王朝便形成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样的模式从唐宋时期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清朝入关以后,虽然继承了六部的模式,但朝廷却有7个尚书。因为除了六部尚书以外,还有一位理藩院尚书。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理藩院尚书与其他的尚书相比,谁的权力更大?理藩院这个机构,又是负责干什么的呢?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首先,我们看一下六部的设计。从隋唐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已经奠定了六部分工的模式。当时,出现了三省六部制度。六部的集体分工是这样的:吏部负责人事任命和考核,属于六部中地位最高的一个。礼部负责礼仪、外交和教育,属于比较清流的部门。户部负责全国的财政和民政,属于最富有的部门。兵部负责国防和军队事务,权力也非常大。刑部负责全国的治安和司法工作,地位比较低。工部则负责全国的建筑、水利等所有工程的修建工作,虽然地位低,但是油水很大。六部的模式一直沿用到了明朝,在明朝统治时期,六部尚书、通...
· 侍郎
简介汉朝为郎官的一种,本为是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作为尚书的属官,初任为郎中,满一年为尚书郎,满三年为侍郎。之后随着尚书台的权利加大,侍郎日渐重要。隋唐之时,于京城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国家政务。其中,每部一名之侍郎为辅佐尚书主官之事务实际执行者,相当于今内阁部会次长。中书省的副官称为中书侍郎,门下省的副官称为门下侍郎(黄门侍郎)。宋元明清不改。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六部侍郎升为正三品。之后,清朝沿袭旧制,亦设左右侍郎,左右侍郎均为满人、汉人各一,也就是六部各部之间均有侍郎四名(从二品)。参见参判,朝鲜王朝相当于侍郎的官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