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锷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6
转发:0
评论:0
生平生于开元十八年(730年),早年投靠太原人王栩为从子,成为湖南团练府(今湖南长沙)的裨将。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杨炎贬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与锷交谈,二人甚为投机。杨炎拜相后,推荐嗣曹王李皋为湖南观察使,王锷受重用,又因诱降王国良之功升任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建中三年(782年),调守浔阳(今江西九江),以三千精兵渡长江,袭夺蕲州(今湖北蕲春)。以功升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都虞候。王锷随李皋入京觐见德宗,李皋再次推荐王锷,“奏锷文用虽不足,而它可试”,官至鸿胪少卿。提拔为容管经略使(治今广西容县),八年之间,(奚谷)洞蛮族十分安定。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升尚书左仆射、检校司徒、河中节度使(今山西永济),元和三年(808年),王锷入朝,大肆行贿宦官,企图求做宰相。白居易上疏极力反对:“伏以宰相者,人臣极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轻授。锷非清望,又无大功,深为不可。”...

生平

生于开元十八年(730年),早年投靠太原人王栩为从子,成为湖南团练府(今湖南长沙)的裨将。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杨炎贬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与锷交谈,二人甚为投机。杨炎拜相后,推荐嗣曹王李皋为湖南观察使,王锷受重用,又因诱降王国良之功升任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建中三年(782年),调守浔阳(今江西九江),以三千精兵渡长江,袭夺蕲州(今湖北蕲春)。以功升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都虞候。王锷随李皋入京觐见德宗,李皋再次推荐王锷,“奏锷文用虽不足,而它可试”,官至鸿胪少卿。提拔为容管经略使(治今广西容县),八年之间,(奚谷)洞蛮族十分安定。

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升尚书左仆射、检校司徒、河中节度使(今山西永济),元和三年(808年),王锷入朝,大肆行贿宦官,企图求做宰相。白居易上疏极力反对:“伏以宰相者,人臣极位,天下具瞻,非有清望大功,不容轻授。锷非清望,又无大功,深为不可。”。

元和五年(810年),兼太子太傅,调任河东节度使(今山西太原)。元和九年(814年),升任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锷大肆搜刮民财,献上钱2千万。李绛弹劾他:“锷虽有劳,然佥望不属,恐天下议以为宰相可市而取。”卒于元和十年(815年)。追赠太尉,谥魏。有子王稷。

参考书目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

《新唐书· 列传第九十五》

《太平广记》卷第三百七神十七

《白乐天集》第五十八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锷
清朝四川盐大使、书画家王锷简介,王锷的书法作品有哪些?王锷,清代书画家。[清]字绍琴,陕西城固人,清末禀生,历官四川盐大使。工书法,绘事。擅长真,草,隶,篆书。书法苍老圆劲,秀媚传神,有董其昌,赵文敏风格。画学恽南田。尤善兰草。
· 王锷
唐朝太子太傅、王魏公王锷简介,王锷是个怎么样的人?王锷(740年—815年),字昆吾(一作昭范)。自称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子太傅、同平章事,卒赠太尉,谥号“魏”。人物生平王锷年轻时,曾任湖南团练府(治听潭州,在今湖南长沙)营将。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王锷结识了被贬为道州司马(今湖南道县)、路经湖南的杨炎,二人一见如故,晤谈甚为投机。唐德宗即位后,召杨炎入朝,任命为宰相,杨炎推荐嗣曹王李皋为湖南观察使,王锷颇受器重。他曾单枪匹马,只身前往叛将王国良驻地,诱降了王国良,为此,升任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建中三年(782年),嗣曹王李皋改任江南西道(治今江西南昌)节度使,防御背叛中央的藩镇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南侵,王锷被调守浔阳(今江西九江)。他带领三千精兵抢渡长江,袭夺蕲州(今湖北蕲春)。王锷因功升任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都虞侯。王锷随嗣曹王李皋东征西讨,深得信任。一次...
· 单锷
单锷字季隐,江苏宜兴人,北宋嘉祜进士,著名水利专家。不就官司而关心太湖水利,在苏、常、湖等州调查30多年,著有《吴中水利书》。元祜六年(1091年)苏轼将此书代奏于朝。书中单锷对太湖洪水提出以拦排为主的规划性意见。指出当时人对太湖水灾有三种看法:①认为毁了湖西胥溪运河上的五堰,使青戈江、水阳江流域的水东注太湖;②认为江南运河上的吴江长堤壅阻太湖出口;③认为是由于宜兴百渎的淤塞所致。他则认为水患三方面的原因都有,五堰好像肚子,湖四周港渎是脉络,吴江是足,应当修复五堰阻上源,开浚金坛、宜兴、武进之间的夹葶干渎(参见太湖塘浦及围田),整治江阴、常州的河港堰闸,在中流分导坡水入运河,北入长江;疏浚吴江以东各江河,开吴江堤岸,建木桥千所,以宣泄太湖洪水。即所谓上阻。中分、下泄三策。他又主张遍修各县塘浦,反对郏先治田,后决水的意见,认为先成围田,水道狭窄,不能排泄,大水时必致淹圩,坏房屋。徽宗时,郏之...
· 单锷
单锷字季隐,江苏宜兴人,北宋嘉祜进士,著名水利专家。不就官司而关心太湖水利,在苏、常、湖等州调查30多年,著有《吴中水利书》。元祜六年(1091年)苏轼将此书代奏于朝。书中单锷对太湖洪水提出以拦排为主的规划性意见。指出当时人对太湖水灾有三种看法:①认为毁了湖西胥溪运河上的五堰,使青戈江、水阳江流域的水东注太湖;②认为江南运河上的吴江长堤壅阻太湖出口;③认为是由于宜兴百渎的淤塞所致。他则认为水患三方面的原因都有,五堰好像肚子,湖四周港渎是脉络,吴江是足,应当修复五堰阻上源,开浚金坛、宜兴、武进之间的夹葶干渎(参见太湖塘浦及围田),整治江阴、常州的河港堰闸,在中流分导坡水入运河,北入长江;疏浚吴江以东各江河,开吴江堤岸,建木桥千所,以宣泄太湖洪水。即所谓上阻。中分、下泄三策。他又主张遍修各县塘浦,反对郏先治田,后决水的意见,认为先成围田,水道狭窄,不能排泄,大水时必致淹圩,坏房屋。徽宗时,郏之...
· 单锷
单锷字季隐,江苏宜兴人,北宋嘉祜进士,著名水利专家。不就官司而关心太湖水利,在苏、常、湖等州调查30多年,著有《吴中水利书》。元祜六年(1091年)苏轼将此书代奏于朝。书中单锷对太湖洪水提出以拦排为主的规划性意见。指出当时人对太湖水灾有三种看法:①认为毁了湖西胥溪运河上的五堰,使青戈江、水阳江流域的水东注太湖;②认为江南运河上的吴江长堤壅阻太湖出口;③认为是由于宜兴百渎的淤塞所致。他则认为水患三方面的原因都有,五堰好像肚子,湖四周港渎是脉络,吴江是足,应当修复五堰阻上源,开浚金坛、宜兴、武进之间的夹葶干渎(参见太湖塘浦及围田),整治江阴、常州的河港堰闸,在中流分导坡水入运河,北入长江;疏浚吴江以东各江河,开吴江堤岸,建木桥千所,以宣泄太湖洪水。即所谓上阻。中分、下泄三策。他又主张遍修各县塘浦,反对郏先治田,后决水的意见,认为先成围田,水道狭窄,不能排泄,大水时必致淹圩,坏房屋。徽宗时,郏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