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贝叶斯概率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5
转发:0
评论:0
贝叶斯概率的历史贝叶斯理论和贝叶斯概率以托马斯·贝叶斯(1702-1761)命名,他证明了现在称为贝叶斯定理的一个特例。术语贝叶斯却是在1950年左右开始使用,很难说贝叶斯本人是否会支持这个以他命名的概率非常广义的解释。拉普拉斯证明了贝叶斯定理的一个更普遍的版本,并将之用于解决天体力学、医学统计中的问题,在有些情况下,甚至用于法理学。但是拉普拉斯并不认为该定理对于概率论很重要。他还是坚持使用了概率的经典解释。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在《数学基础》(1931年)中首次建议将主观置信度作为概率的一种解释。Ramsey视这种解释为概率的频率解释的一个补充,而频率解释在当时更为广泛接受。统计学家BrunodeFinetti于1937年采纳了Ramsey的观点,将之作为概率的频率解释的一种可能的代替。L.J.Savage在《统计学基础》(1954年)中拓展了这个思想。有人试图将“置信度”的直观概念进...

贝叶斯概率的历史

贝叶斯理论和贝叶斯概率以托马斯·贝叶斯(1702-1761)命名,他证明了现在称为贝叶斯定理的一个特例。术语贝叶斯却是在1950年左右开始使用,很难说贝叶斯本人是否会支持这个以他命名的概率非常广义的解释。拉普拉斯证明了贝叶斯定理的一个更普遍的版本,并将之用于解决天体力学、医学统计中的问题,在有些情况下,甚至用于法理学。但是拉普拉斯并不认为该定理对于概率论很重要。他还是坚持使用了概率的经典解释。

弗兰克·普伦普顿·拉姆齐在《数学基础》(1931年)中首次建议将主观置信度作为概率的一种解释。Ramsey视这种解释为概率的频率解释的一个补充,而频率解释在当时更为广泛接受。统计学家Bruno de Finetti于1937年采纳了Ramsey的观点,将之作为概率的频率解释的一种可能的代替。L. J. Savage在《统计学基础》(1954年)中拓展了这个思想。

有人试图将“置信度”的直观概念进行形式化的定义和应用。最普通的应用是基于打赌:置信度反映在行为主体愿意在命题上下注的意愿上。

当信任有程度的时候,概率计算的定理测量信任的理性程度,就像一阶逻辑的定理测量信任的理性程度一样。很多人将置信度视为经典的真值(真或假)的一种扩展。

Harold Jeffreys, Richard T. Cox, Edwin Jaynes和I. J. Good研探了贝叶斯理论。其他著名贝叶斯理论的支持者包括John Maynard Keynes和B.O. Koopman。

贝叶斯概率的变种

术语主观概率, 个人概率, 认知概率和逻辑概率描述了通常成为贝叶斯学派的思想中的一些。这些概念互相重叠,但有不同的侧重。这里提到的一些人物不会自称是贝叶斯学派的。

贝叶斯概率应该测量某一个体对于一个不确定命题的置信程度,因此在这个意义下是主观的。有些自称贝叶斯学派的人并不接受这种主观性。客观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是Edwin Thompson Jaynes和Harold Jeffreys。也许现在还在世的主要客观贝叶斯学派人物是杜克大学的James Berger。Jose Bernardo和其他一些人接受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但相信在很多实际情况中有使用"先验参照(reference priors)"的需要。

逻辑(或者说,客观认知)概率的推崇者,例如Harold Jeffreys, Rudolf Carnap, Richard Threlkeld Cox和Edwin Jaynes, 希望将能够在两个有相同关于某个不确定命题的真实性相关的信息的人计算出同样的概率的技术规律化。这种概率不和个人相关,而只和认知情况相关,因此位于主观和客观之间。但是,他们推荐的方法有争议。批评者对这个声称发起挑战,在关于相关事实的信息缺乏的时候,更偏好某一个置信度是有现实依据的。另一个问题是迄今为止的技术对于处理实际问题还是不够的。

贝叶斯概率和频率概率

贝叶斯概率和统计概率相对,它从确定的分布中观测到的频率或者在样本空间中的比例来导出概率。

采用统计概率的统计和概率的理论由R.A. Fisher, Egon Pearson和Jerzy Neyman在20世纪上半叶发展起来。A. N. Kolmogorov也采用频率概率来通过勒贝格积分为测度论中的概率奠定数学基础(《概率论基础》(1933年))。Savage, Koopman, Abraham Wald和其他一些学者自1950年以来发展了贝叶斯概率。

贝叶斯学派和频率学派在概率解释上的分歧在统计学实践上有重要的结果。例如,在用同样的数据比较两个假设的时候,假设测试理论基于概率的频率解释,它允许基于错误推出数据更支持另外那个模型/假设的概率来否定或接受一个模型/假设(零假设)。出现这种错误的概率称为一类误差,它要求考虑从同样的数据源导出的假想的数据集合要比实际观测到的数据更为极端。这个方法允许论断"或者两个假设不同或者观测到的数据是误导性的集合"。 相对应的是,贝叶斯方法基于实际观测到的数据,因此能够对于任何数量的假设直接赋予后验概率。对于代表每个假设的模型的参数必须赋予概率的要求是这种直接方法的代价。

贝叶斯概率的应用

自1950年代以来,贝叶斯理论和贝叶斯概率通过考克斯定理, Jaynes的最大熵原理以及荷兰书论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多应用中,贝叶斯方法更为普适,也似乎较频率概率能得出更好的结果。贝叶斯因子也和奥卡姆剃刀一起使用。数学应用请参看贝叶斯推论和贝叶斯定理。

有些人将贝叶斯推论视为科学方法的一种应用,因为通过贝叶斯推论来更新概率要求从对于不同假设的初始信任度出发,采集新的信息(例如通过做试验),然后根据新的信息调整原有的信念。调整原有的信念可以意味着(更加接近)接受或者推翻初始的假设。

贝叶斯技术最近被应用于垃圾邮件的过滤上。贝叶斯垃圾邮件过滤器采用电子邮件的一个参考集合来定义什么最初被认为是垃圾邮件。定义了参考之后,过滤器使用参考中的特点来将新的邮件判定为垃圾邮件或有效邮件。新电子邮件作为新的信息出现,并且如果用户在垃圾邮件和有效邮件的判定中发现错误,这个新的信息会更新初始参考集合中的信息,以期将来的判定可以更为精确。参看贝叶斯推断和贝叶斯过滤。

概率之概率

对于贝叶斯概率解释曾有过的一个批评是一个单独的概率赋值不能给出信念的真实性——也即,它有多少科学实证。考虑如下的这些情况:

你有一个装了白球和黑球的盒子,但是不知道它们的数量

你有一个盒子,你从中取了n个球,一半黑,一半白

你有一个盒子,你知道有同样数量的黑球和白球

下一个取出的球是黑球的贝叶斯概率对于所有三种情况都是0.5。Keynes称这为“证据的权重”问题。一个反映这些证据支持的区别的方法是对于这些概率本身赋予概率(所谓的“元概率”)如下:

其它贝叶斯概率论者辩解说概率不一定要是精确的数字。

因为频率解释中没有元概率的容身之地,频率论者必须用其它方式表达证据支持。Cedric Smith和Arthur Dempster分别发展了上下极限。Glenn Shafer进一步发展了Dempster的理论,现在它被称为Dempster-Shafer理论。

争议

频率概率论者对属于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在这些解释中,什么是可能的不依赖于观察者的喜好,而是将事件作为可以应用统计分析的工具的某个聚合的成员。

虽然没有理由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使用一个词的不同解释(意义)

参看

概率解释

频率概率

不确定性

推理

贝叶斯推理

末日论证,贝叶斯推理的有争议的一个应用

最大熵热力学 - 贝叶斯观点的热力学

数学哲学

外部链接及参考

On-line textbook: Information Theory, Inference, and Learning Algorithms, by David MacKay, has many chapters on Bayesian methods, including introductory examples; arguments in favour of Bayesian methods (in the style of Edwin Jaynes); state-of-the-art Monte Carlo methods, message-passing methods, and variational methods; and examples illustrating the intimate connections between Bayesian inference and data compression.

A nice on-line introductory tutorial to Bayesian probabilityfrom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Jaynes, E.T. (1998)Probability Theory : The Logic of Science.

Bretthorst, G. Larry, 1988,Bayesian Spectrum Analysis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in Lecture Notes in Statistics, 48,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New York;

David Howie: Interpreting Probability, Controversies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521-81251-8

Colin Howson and Peter Urbach: Scientific Reasoning: The Bayesian Approach, Open Court Publishing, 2nd edition, 1993, ISBN 0-8126-9235-7, focuses on the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Bayesian and frequentist statistics. Argues for the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probability.

Wing-Ho Shum, Kwong-Sak Leung, and Man-Leung Wong. Learning functional dependency networks based on genetic programming. In ICDM05,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pages 232-230, 2005.

Luc Bovens and Stephan Hartmann: Bayesian Epistem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Extends the Bayesian program to more complex decision scenarios (e.g. dependent and partially reliable witnesses and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using Bayesian Network models. The book also proofs an impossibility theorem for coherence orderings over information sets and offers a measure that induces a partial coherence ordering.

Jeff Miller"Earliest Known Uses of Some of the Words of Mathematics (B)"

James FranklinThe Science of Conjecture: Evidence and Probability Before Pascal, history from a Bayesian point of view.

Paul Graham"Bayesian spam filtering"

novomind AG"Outlook categorizing tool based on Bayesian filtering"

Howard Raiffa Decision Analysis: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Choices under Uncertainty. McGraw Hill, College Custom Series. (1997) ISBN 0-07-052579-X

Devender Sivia, Data Analysis: A Bayesian Tutorial.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6), pp. 7-8. ISBN 0-19-851889-7

Henk Tijms: Understanding Probabi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 the portrait of Thomas Bayes authentic?Who Is this gentleman? When and where was he born?The IMS Bulletin, Vol. 17 (1988), No. 3, pp. 276-278

BayesianSpam FilterforMicrosoft Outlook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贝叶斯网络
数学定义令G=(I,E)表示一个有向无环图(DAG),其中I代表图形中所有的节点的集合,而E代表有向连接线段的集合,且令X=(Xi)i∈I为其有向无环图中的某一节点i所代表之随机变量,若节点X的联合概率分配可以表示成:则称X为相对于一有向无环图G的贝叶斯网络,其中pa(i){\displaystylepa(i)}表示节点i之“因”。对任意的随机变量,其联合分配可由各自的局部条件概率分配相乘而得出:依照上式,我们可以将一贝叶斯网络的联合概率分配写成:上面两个表示式之差别在于条件概率的部分,在贝叶斯网络中,若已知其“因”变量下,某些节点会与其“因”变量条件独立,只有与“因”变量有关的节点才会有条件概率的存在。如果联合分配的相依数目很稀少时,使用贝氏函数的方法可以节省相当大的内存容量。举例而言,若想将10个变量其值皆为0或1存储成一条件概率表型式,一个直观的想法可知我们总共必须要计算210=10...
· 托马斯·贝叶斯
参考(英文)AndrewI.Dale."MostHonourableRemembrance:TheLifeandWorkofThomasBayes".ISBN0-387-00499-8.Springer,2003.
· 贝叶斯定理
陈述贝叶斯定理是关于随机事件A和B的条件概率的一则定理。其中P(A|B)是在B发生的情况下A发生的可能性。在贝叶斯定理中,每个名词都有约定俗成的名称:P(A|B)是已知B发生后A的条件概率,也由于得自B的取值而被称作A的后验概率。P(B|A)是已知A发生后B的条件概率,也由于得自A的取值而被称作B的后验概率。P(A)是A的先验概率(或边缘概率)。之所以称为"先验"是因为它不考虑任何B方面的因素。P(B)是B的先验概率或边缘概率。按这些术语,贝叶斯定理可表述为:也就是说,后验概率与先验概率和相似度的乘积成正比。另外,比例P(B|A)/P(B)也有时被称作标准相似度(standardisedlikelihood),贝叶斯定理可表述为:从条件概率推导贝叶斯定理根据条件概率的定义。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同样地,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整理与合并这两个方程式,我们可以得...
· 贝叶棕
形态高约25米,直径约60厘米,环状叶痕密。叶大,扇状深裂,长1.5~2米,宽2.5~3.5米,裂片多达百片,裂至中部,剑形,先端浅2裂,长100厘米,宽9厘米;叶柄长2.5~3米,粗壮,宽10厘米。花序顶生,大型圆锥形,高4~5米,甚至更高,为分枝花序中最高的。花序轴包有多数佛焰苞,分枝花序由苞的裂缝中抽出,有30~35个分枝花序,有4级分枝,末级分枝上有几个小花枝,其上生花,乳白色小花,两性,有臭味。球形果实,直径3.5厘米,球形或卵球形种子,直径约2厘米。花期2~4月,开一次花即死,寿命35~60年。果期为次年5-6月。分布原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中国引入已有700多年历史,今西双版纳的佛寺内有少量栽培。用途印度和中国傣族用贝叶棕的叶书写佛经,俗名“贝叶经”;花序含糖可制糖,亦为绿化观赏植物。参考资料
· 贝叶经
缅文贝叶经是贝叶上镂刻以的缅文或缅文巴利语的贝叶经典。贝叶片片整齐叠放,整落贝叶的上下有护经板将其夹住,在贝叶经距中间相等距离处有两洞孔,以细木签将其上下贯穿,以固定整落贝叶经,之后再用两条绑绳,在左右处将其牢固捆绑,而贝叶经之外面则有包裹巾及饰带包起来。有的再加上一把分叶签,以协助读经者能分开相黏的叶面。缅文贝叶经之叶码标示非数字标示记号,而由缅文子音之变化12音为一组的数值。同一套贝叶经含有数部经典,叶码有时会连续标示,而有些则另起叶码从“ka”开始通常使用铁笔将文字刻于贝叶上再用天然油涂抹在叶面上,使刻出的字迹能清楚显现。缅文贝叶经中,“kammavaca”是一种装饰性的典籍,每片贝叶仅刻写四行,字体状似罗望子种子而著称,华丽者有以螺钿来装饰字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