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中国路灯史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0
转发:0
评论:0
中国第一路灯建于1843年上海街头,由煤油点燃。直到1879年,上海十六浦码头终于亮起了中国第一盏电灯,配备的是一台10马力的内燃机发电组,相当于一辆手扶拖拉机的功率。1906年北京官办路灯京师华商电灯公司首先在东城安装了官办路灯1911年北京城内7个区的街道路灯中,有电灯600多盏。1929年北京煤油纱罩灯陆续换成了电灯。1943年北京最后一批87盏煤油路灯被电灯取代,煤油灯退出历史舞台。1960年前门地区安装了23盏日光灯路灯。这是北京第一次试用新光源,大大提高了路灯照明度。1981年高杆路灯出现,中国第一盏高杆路灯建在车公庄环岛路口。当时灯杆高23.5米,上端灯盘直径有5米,分两层。90年代后灯源技术升级随着新的光源技术的出现,后逐步升级为高强气体放电灯、LED路灯。路灯后时代-智慧路灯

中国第一路灯建于1843年上海街头,由煤油点燃。

直到1879年,上海十六浦码头终于亮起了中国第一盏电灯,配备的是一台10马力的内燃机发电组,相当于一辆手扶拖拉机的功率。

1906 年北京官办路灯京师华商电灯公司首先在东城安装了官办路灯

1911年 北京城内7个区的街道路灯中,有电灯600多盏。

1929年 北京煤油纱罩灯陆续换成了电灯。

1943年 北京最后一批87盏煤油路灯被电灯取代,煤油灯退出历史舞台。

1960年 前门地区安装了23盏日光灯路灯。这是北京第一次试用新光源,大大提高了路灯照明度。

1981 年高杆路灯出现,中国第一盏高杆路灯建在车公庄环岛路口。当时灯杆高23.5米,上端灯盘直径有5米,分两层。

90年代后 灯源技术升级随着新的光源技术的出现,后逐步升级为高强气体放电灯、LED路灯。

路灯后时代-智慧路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老路灯
老路灯主要内容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路灯的一生。它在路边为过路人照亮,因为它为人们服务了很多年,所以人们亲切的叫它“老路灯”。慢慢的,老路灯快退休了,它在想它的接班人是谁呢?他又很伤心地想,明天我要被三十六位先生检查,如果合格就可以继续值班了,如果不合格就会去修理厂了。可是最后它被一个老太太买走了,老太太每天擦它、洗它、喂它,它呢,用自己最后的能力为老太太一家带来了光明。老路灯在这个老太太家生活了一辈子。
· 路灯拉长的寂寞
琉璃瓦城市的傍晚,落日隐没于耸立的高楼间。华灯初上,整个城市像换上了一套华丽的衣裳,霓虹灯闪烁,映照出人们脸上喜悦的表情,面容却有些模糊,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繁华的地方人来人往,不再是白天的脚步匆匆。此刻的城市,像是一幅动感的画。唯独远处的路灯,安静的为每一个路人守候。我着一袭长裙,迎着风,在路灯的淡黄的笼罩下漫步。风吹散了我的长发,拨弄着我的裙子,我低着头,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细长细长的。偶尔会有三三两两的人从我身边经过,然后又只剩下我和我的影子,还有为我守候的路灯。我翘起嘴角,对着它们微笑,我知道它们肯定也在和我微笑,虽然我看不见。一个人走完了那段长长的路,陪我的是那被拉长的寂寞。我不知道是在哪个路口,你把我丢下的,只知道你的身边多了另一个人的身影,而我一个人穿过那一排排的路灯,走向下一个路口。一个人的生活,会被定义为寂寞。或许有的人会说一个人更自由、更精彩,但我必须承认一个人不可能会...
· 中国吏治史
周朝《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魏晋南北朝严耕望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级地方官自由任用本府属吏,上级和中央政府绝不干涉。”当时“刺史府官,则命于天朝。其州吏以下,并牧守自置。”唐朝唐朝士子读经书,诵疏文,不习政务,赵匡在《选举议》中说:“及临人决事,取办胥吏之口而已。”柳宗元《封建论》中说:“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旧唐书》一百六《杨国忠传》:杨国忠历、兼四十余官,事务“皆责成胥吏”。近代学者瞿同祖认为:“秦汉法律为法家系统,不包含儒家礼的成分在内。儒家以礼入法的企图在汉代已开始。虽因受条文的拘束,只能在解释法律及应用经义决狱方面努力,但儒家化运动的成为风气,日益根深蒂固,实胚胎酝酿于此时,时机早已成熟,所以曹魏一旦制律,儒...
· 中国简史——安史之乱
关键词:马嵬驿之变755年~763年在开元年间,唐玄宗能够做到励精图治,采取各种积极的政策振兴唐朝,因此才有了开元盛世的局面。然而到了天宝年间,志得意满的唐玄宗在后宫宠信杨贵妃,纵情声色,挥霍无度;在朝政上,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荒废政务;在军事上,他将地方的军政、经济大权毫无限制地交给安禄山等地方节度使,使得国家军事力量外实而内虚,整个唐朝被巨大的社会危机所笼罩。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今属河北)起兵作乱,一场规模空前的安史之乱彻底打碎了唐帝国的盛世迷梦。安禄山的发迹安禄山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其父早逝,做女巫的母亲阿史德氏改嫁突厥番官安延偃,改姓安,改名禄山。安禄山既善于处理各种纠纷,又敢于同当地的恶少争斗,以勇敢善斗闻名于幽州。后来投军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帐下。由于他为人狡诈,善于揣度人心,所以很受张守珪的青睐,甚至被张守珪收为义子。因此,他也不断...
· 中国制茶史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就制茶历史做简单介绍。(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