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
纪年参看中国年号索引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参考文献^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12月:205.ISBN978-7-101-02512-5.^夏燮《明通鉴》卷25。&
纪年
参看
中国年号索引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参考文献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205. ISBN 978-7-101-02512-5.
^夏燮《明通鉴》卷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洪武赶散
洪武赶散,明朝初年将江南人口迁徙到苏北的历史事件,又称“红巾赶散”“红蝇赶散”,发生在明代初期,当时朝廷从江南迁移大量人口到苏北一带进行垦荒,历史学家称之为“洪武赶散”,因朱元璋的部队头扎红巾,故民间称之为“红巾军”、“红军”,“洪武赶散”也被称为“红巾赶散”或“红军赶散”。“红蝇赶散”则是“红巾赶散”的讹传,可能是出于对红巾军的不满而将其暗喻为红蝇瘟疫的缘故。“赶散”亦被称作“赶汉”。中文名:洪武赶散兴起人:朱元璋历史时期:明朝初年别称:红巾赶散、红蝇赶散首先强令富豪搬迁到首都附近朱元璋占领淮河两岸的大片地域实行"中盐法"人口往外迁移奇特的现象本段简介洪武赶散,明朝初年将江南人口迁徙到苏北的历史事件,又称“红巾赶散”“红蝇赶散”,发生在明代初期,当时朝廷从江南迁移大量人口到苏北一带进行垦荒,历史学家称之为“洪武赶散”,因朱元璋的部队头扎红巾,故民间称之为“红巾军”、“...
· 洪武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改善元末时期的混乱局面,开始考虑恢复经济,恢复民生,力求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提升国力。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应运而生,元末以来的混乱局面终于得到控制,国家呈现盛世之相,史称洪武盛世,又名洪武之治。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画像就政治举措而言,中央上,朱元璋以“谋不轨”罪名为由诛杀丞相胡惟庸,并借此机会,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彻底废除秦汉以来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同时,改革吏治,设置了检察机关—御史台。严禁各级官职玩忽职守,蠹(dù)政害民。朱元璋在吏治整顿上甚至引入考核升降级制度,对于中下级官吏,称职者升级,不称职者降级,品德卑劣的官员会被罢职为民。对于贪官,洪武年间的惩罚更是十分严厉,只要赃款超过六十两以上的,就会被剥皮并枭首示众。法律上,朱元璋重视法制的建设与实践,并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亲加裁酌《大明律》,肯定了明初人身地位的变化,废除了元...
· 洪武之治
政治改革官制及废丞相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承袭元朝。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行中书省则总管一省军、政、司法。不久,朱元璋发现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权力过大,于是决心加以改革。他首先废除某某等处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三者分立又互相牵制,防止了地方权力过重。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执行皇帝的命令。其后,进一步宣布不许再议置丞相。秦汉以来行之一千六百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整顿吏治明朝初年的监察机关称为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御史台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负责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监察御史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却重,外出巡查,号“代天子巡”狩。此外还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六科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驳...
· “洪武移民”
“洪武移民”的历史背景在元朝末年的反元大起义中,苏北地区是反元义军之一的张士诚部崛起之地,也是反元和后来各路割据势力相互兼并的主要战场,经常有争城夺地的殊死之战,再加上连年的灾荒,苏北平原人口流失,户口凋零,田地荒芜,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明初,土地荒芜、居民少是普遍现象,但苏北平原的人口之少实在令人吃惊。昔日繁华的扬州为朱元璋所得时,“城中仅余十八家”,“淮安仅存槐树李、梅花刘、麦盒王、节孝徐等七家。”这些说法虽说有些夸张,但当时苏北平原人口稀少则是事实。明王朝要巩固政权,首先就得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其中有一项措施就是移民。移民的原则是“狭乡之民迁之宽乡,欲地无遗利,人无失业也。”规定对移民“给牛种车粮、三年不征其税”;“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并鼓励种植经济作物,额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江南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五府,由于占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比其他地区发达,人口...
· “洪武移民”
“洪武移民”的历史背景在元朝末年的反元大起义中,苏北地区是反元义军之一的张士诚部崛起之地,也是反元和后来各路割据势力相互兼并的主要战场,经常有争城夺地的殊死之战,再加上连年的灾荒,苏北平原人口流失,户口凋零,田地荒芜,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明初,土地荒芜、居民少是普遍现象,但苏北平原的人口之少实在令人吃惊。昔日繁华的扬州为朱元璋所得时,“城中仅余十八家”,“淮安仅存槐树李、梅花刘、麦盒王、节孝徐等七家。”这些说法虽说有些夸张,但当时苏北平原人口稀少则是事实。明王朝要巩固政权,首先就得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其中有一项措施就是移民。移民的原则是“狭乡之民迁之宽乡,欲地无遗利,人无失业也。”规定对移民“给牛种车粮、三年不征其税”;“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并鼓励种植经济作物,额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江南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五府,由于占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比其他地区发达,人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