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达摩四行观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3
转发:0
评论:0
内容序由达摩弟子昙琳撰写,述说了几方面的资料。一是传经者达摩祖师的身世,二是来华传法的因由,三是旁听人二祖惠可、道育是祖师的传承人,最后简介了法师所传之法的重要性,是大乘安心之道。以下为序中一些字词的粗略解释:正文内文可粗分为五段。第一段扼要地说出世间之法、令人觉悟之法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四行。理入为思想上依靠佛法(经)的觉悟,最后做到了不随文教(不执著于法(经)所云)。如《金刚经》中所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四行即四种应对浊世的法门(指导),万行皆出于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第二段说出了何为报冤行。在世间修法的人必然会遇上苦劫,即使今生行善,因为前生(过往无数劫)“自己”犯下了业(因),今世时辰到了仍然有果出现。如《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非上天、普通人所能轻易改变。...

内容

由达摩弟子昙琳撰写,述说了几方面的资料。一是传经者达摩祖师的身世,二是来华传法的因由,三是旁听人二祖惠可、道育是祖师的传承人,最后简介了法师所传之法的重要性,是大乘安心之道。

以下为序中一些字词的粗略解释:

正文

内文可粗分为五段。第一段扼要地说出世间之法、令人觉悟之法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四行。理入为思想上依靠佛法(经)的觉悟,最后做到了不随文教(不执著于法(经)所云)。如《金刚经》中所说“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四行即四种应对浊世的法门(指导),万行皆出于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第二段说出了何为报冤行。在世间修法的人必然会遇上苦劫,即使今生行善,因为前生(过往无数劫)“自己”犯下了业(因),今世时辰到了仍然有果出现。如《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非上天、普通人所能轻易改变。所以当我们受苦时仍抱着“逢苦不忧”的心态,因为“识达故”(知道因由),知道人被因果所控,更知道佛法的重要性,今生更应该多亲近佛法。经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第三段说明了随缘行。众生无“我”,众生的我并非是真的我,是一个被因果摆布的物体。有苦有乐皆是过往种下,即使今生大富大贵,缘尽亦归于无,下世亦可以转变成下等人,所以虽有得失,但应做到不为此改变心性,内心仍旧向于道,向于佛法,求解脱之门,找回真我。上段针对了世间的苦,此段则对应喜乐,“天耽乐忽解脱”意思是享乐使人忘记寻法,《阿含经》里有一则海龟喻云:“人身难得,犹如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六道中看似天道最好,但从学法而言却是人道。如五祖曾向弟子云:“自性若迷,福何可救?”,诸君在人之乐中亦不应忘法。

第四段是阐释无所求行。如名所述教人行道无所求,主要需不为贪所迷,不贪色、不贪名、不贪利、不贪食。不是求淡泊,不是求看破,是放开求念的心。八苦中有一种名求不得苦,正是说出“有求皆苦”的道理。如世人问石头希迁:“如何是解脱?”希迁却道:“谁缚汝?”。

第五段是解释称法行。性净则可回归于法,如何可性净? 当悟出众相为空、无你我他之别。“相”会产生垢,而俗世的思想使相产生。“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源于《维摩诘经》。身命财行檀舍施中的“檀”字于梵语解作布施,布施为佛法其中一种波罗蜜,亦是四摄法之一,是一种修行的法门。身命财则为布施的种类。布施可自证亦可助他人证,是大乘之道。文中“三空”有不同的意指,如空、无相、无愿。

参考文献

1. 《达摩四行观》 梁寒衣讲述,宇河文化,2011

2. 达摩祖师论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四行诗
基本形式aabbabababbaabcbaaba
· 十四行诗
概论英语名字"sonnet"来自法语的"sonet"和意大利语的"sonetto",都是小歌曲的意思。中国新文动时曾译为“商籁”。意大利十四行诗意大利十四行诗分为两段,先八后六。前八句韵牌是a-b-b-a,a-b-b-a。后六句有两种,c-d-e-c-d-e,或者c-d-c-c-d-c。第九句不止改韵牌,很多时候题目或感觉也不一样。意大利十四行诗的规则由Guittoned"Arezzo(1235年-1294年)所建,他自己写了将近300首。最著名的早期十四行诗人是彼特拉克(FrancescoPetrarca,1304年-1374年)。别的意大利诗人也写了一些十四行诗,如但丁(1265年-1321年)和GuidoCavalcanti(约1250年-1300年)。英国十四行诗详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大利十四行诗传入英国之后,...
· 达摩血脉论
参考资料《菩提达摩在中国禅宗史的地位》.黄伟雄.国际佛学研究第二期(1992.12出版)
· 菩提达摩
人物背景中国北传佛教以中国为中心。东汉桓帝时,洛阳已成为佛教传播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动乱,人民苦难,期望从宗教中寻求安慰,佛教得到广泛发展。达摩所处的中国是宋、齐、梁、陈四朝偏安于江南的时期,史称南朝。这段历史的演变大致如下:公元420年,刘裕废晋建宋,宋历8帝共60年。公元479年,萧道成废宋建齐,齐历7帝共24年。公元502年,萧衍代齐建梁,梁历8帝共56年。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建陈,陈历5帝共33年。公元589年,陈被隋所灭,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结束。印度四世纪末五世纪初是超日王的强盛时期,笈多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实力达到鼎盛。笈多王朝统治下的北印度政治稳定,宗教宽容。佛教发源于印度次大陆,后经南北两个方向向外传播,南传佛教以小乘为主,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各国,其经典属汉文系统。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今比哈尔邦巴特那县境内拉吉
· 达摩曾被人下毒六次:达摩究竟活了多少岁
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说532、528)达摩通称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刹帝利种姓。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般若多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菩提达摩被般若多普度众生的理想,以及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