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蝗虫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6
转发:0
评论:0
特征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为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后翅为半透明。一些种类的蝗虫翅膀退化变小,一些种类如菱蝗已丧失飞行能力。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种类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白茅、垂盆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虫种类是杂食性,也吃昆虫尸体,甚至连同类的尸体都吃。一些种类的雄虫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虫,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音结构不同。与螽斯、蟋蟀的不同蝗虫身体细长,触角短。蝗虫的耳朵不在前足,在胸部和腹部之间。蝗虫的雌虫的尾部有产卵管,不过不太突出。蝗虫大部分的种类,雌虫的身体比雄虫大。生活史蝗虫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卵、若虫、成虫)。卵产于土中,若虫和成虫在地上生活。交尾结束后,雌虫的腹部可伸长约两倍,向土中产卵。卵被雌虫分泌的泡沫状物包起来,保护蛋

特征

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为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后翅为半透明。一些种类的蝗虫翅膀退化变小,一些种类如菱蝗已丧失飞行能力。

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种类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白茅、垂盆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虫种类是杂食性,也吃昆虫尸体,甚至连同类的尸体都吃。

一些种类的雄虫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虫,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后腿发出声音,与蟋蟀用前翅的发音器官发音结构不同。

与螽斯、蟋蟀的不同

蝗虫身体细长,触角短。

蝗虫的耳朵不在前足,在和腹部之间。

蝗虫的雌虫的尾部有产卵管,不过不太突出。

蝗虫大部分的种类,雌虫的身体比雄虫大。

生活史

蝗虫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卵、若虫、成虫)。卵产于土中,若虫和成虫在地上生活。

交尾结束后,雌虫的腹部可伸长约两倍,向土中产卵。卵被雌虫分泌的泡沫状物包起来,保护蛋不受季节的变化和干燥的危害;通常去年暖冬或寒冬不够长久,第二年蝗灾即颇严重。蝗虫喜旱怕雨,一旦天雨,翅膀沾湿不能觅食,往往会饿死。

刚孵化的幼虫仍包裹着薄皮,从土来后,开始在地面进行最初的蜕皮。幼虫没有翅膀。随着重复蜕皮,蜕皮共约五次,身体会逐渐变大,翅膀也会越来越明显。

进行最后的蜕皮后,成虫的翅膀伸长,雌虫的产卵管形成。交配时,雄虫会跳到雌虫背上进行交尾。

蝗虫的天敌是鸟类以及蛙类。

蝗害

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大陆沙漠地带分布的蝗虫,有时候大量发生,形成大集团,使其路过的农作物受到毁灭性的伤害;而且一旦食物耗尽,在蝗虫的集团内也会发生同类相残的情况。不过,近年来农药大量地使用使得蝗害的发生频度降低了。

中国古代的记载

中国古代对蝗虫认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说法,又有“蝗鱼(虾)互化”之说,如:宋代陆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鱼卵所化”,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有蝗化为鱼虾”。李昉《太平御览》〈虾门〉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李苏《见物》记载:“旱涸则鱼、虾子化蝗,故多鱼兆丰年。”。

自宋朝以后,对蝗灾有了较科学化的认知,并总结一些灭蝗的方法,如:鸣金驱赶法、捕击法、火烧法、沟坎深埋法、掘种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湿难飞用器具抄掠法等。明末徐光启撰有《除蝗疏》,疏中根据历史上从春秋至元朝记载的一百一十一次蝗灾分析,得到蝗灾“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故为害最广”的结论。王鼎钧在回忆录提到抗战期间仍不时有蝗灾,最大蝗虫称为虫王,据说体型大如鸡,当时灭蝗的方式仍是千年来相沿的捕击法、火烧法。

中国古史有“蝗一夕抱草而死”的记载,如《旧五代史·五行志》载,乾祐二年(949年),蝗虫蔓延到宋州(今河南商丘),“蝗一夕抱草而死”。民国《高淳县志》卷十二:“同治四年十月,农工将毕,有飞蝗东来,坠落水成乡地方,来春蝗生遍野,不俟扑打,尽抱草而死。”这种“蝗一夕抱草而死”的记载殊为可议,有人认为只是官员为,但也有人认为当地植物有杀蝗效果,如周怀宇《隋唐五代淮河流域蝗灾考察》一文说:“在淮河流域的植物类中,也有杀蝗的草本植物……”,“宋州发现当地生长杀蝗的草本植物……”,也有人认为蝗虫的蝻及成虫也可发生疾病,由真菌感染,最后爬到草尖端,前、中足抱草而死,一般称此现象为“抱草瘟”,或吊死瘟(蝗霉病)。

蝗害预警及阻击

在中国,治蝗灭鼠指挥部的治蝗专家组负责将蝗害减至最小。为建立相应的监测防治机制,须留意适合飞蝗滋生的环境(比如滩涂的大面积增加),预测飞行能力强的蝗虫何时进入成虫期,以及预测受波及的地区。灭蝗手段有:使用灭蝗机械、飞机,人工化学方法,或者修筑禽鸟巢穴蓄养灭蝗禽鸟(新疆治蝗专家在2009年首次把粉红椋鸟及家禽如牧鸡、牧鸭等喜食蝗虫的禽鸟作为灭蝗主力)等。

食用

蝗虫

供食用的蝗虫

蝗虫也是一种符合犹太教规的食物,常在饥馑下被穷人食用。此外日本的佃煮亦有使用蝗虫作为食材腌制。

其他寓意

“蝗虫”在上海、香港等地,也用作称呼外来的低素质人口。(参见:蝗虫论)

蝗虫由于侵害性大,在不同文化上均视为灾祸与毁灭的象征,如圣经《出埃及记》神以蝗灾打击埃及;《启示录》中以蝗虫比喻魔鬼。电影《驱魔人》亦有蝗虫袭击人的意像。

图集

参见

蝗虫霉

中国蝗灾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蝗灾没粮食吃的时候为什么不吃蝗虫呢?是因为蝗虫都不够吃
华夏文明是农耕文明孕育起来的,而中国自古就是个农业大国,但也十分依靠农业。一旦发生灾荒,轻则家破人亡,重则国家动荡,像元末和明末的农民起义都是伴随着灾荒的。往往是百姓没饭吃,政府赈灾还做得也不到位,这就很容易形成大股难民,朝廷就很难控制了。灾荒还往往伴随着瘟疫,所以灾荒严重的地区,往往是十室九空,要不就饿死病死了,要不就逃荒去了。我们这里仅讨论蝗灾的问题,那就是蝗灾来了为什么灾民不吃蝗虫呢?要知道蝗虫的蛋白质含量也是很高的。其实一开始老百姓确实不吃蝗虫,唐代以前蝗虫还被称作蝗神,百姓不仅不吃它,还要敬拜它,原因当然是想让它快点走。这毕竟是封建迷信,后来还是有了第一个吃螃蟹,不对,是吃蝗虫的人,这个人名气还很大,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唐人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记载了一个唐太宗吞蝗的故事。贞观二年,京师蝗虫大起,大臣上报灾情,唐太宗听闻很动容,但没有蹦出晋惠帝司马衷那句“何不食肉糜?”,而是提出要...
· 世界最大的蝗虫群,估计有2500亿只蝗虫,重量达55万吨
小编今天来介绍一下世界最大的蝗虫群这一世界纪录。清代学者徐光启说,“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水旱为灾,信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又据李凤荪教授统汁,从公元前707年到公元1935年的2642年间,发生蝗灾的年份为796年,平均每三年多时间就发生一次蝗灾,可见其为害之烈。最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过严重的蝗灾。1979年,美国密苏里河西部14个州的牧场和农田,被密密的饥饿的鳇虫所覆盖,华盛顿州的亚基马等地,蝗虫铺满了路面,它的厚度足以给行驶的车辆带来危险。历史上最大的蝗群纪录.是1889年红海上空出现的一个蝗虫群,估计有2500亿只蝗虫,重量达55万吨。飞行时声振数里,遮天蔽日,太阳为之失色,也叹它为“奇观'蝗虫的飞行能力十分惊人,它们能连续飞行3天。蝗虫掉在水里,也不会马上淹死,成虫能在水中游动24小时以上。一般的高山江湖,都难以阻...
· 蝗虫之灾改变的大宋政局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四月,寇准第四次下课后,宋真宗对朝廷的官员进行了一番升调,重新调整了各方的势力。在这番升调中,宋真宗重新起用王钦若,让他成为了帝国的副相,变成了帝国第三号人物。得此高位后,王钦若势力倍增,理应不可一世了吧。然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伴随着三个人的先后出事,王钦若的势力不但没有扩大,反而缩小很多。第一个人,就是他的绝对亲信,当年一起给宋真宗洗脑的陈尧叟。这个人以老迈生病为由,告老还乡了。第二个人,就是丁谓。丁谓的家人病逝,他回家守孝去了。第三个人,就是三司使林特。虽然寇准没有告倒他,但为了平息民怨,林特也被罢去了三司使职务。接替他的人,是与寇准交好的李士衡,他也成为了寇准留在宫中的一枚棋子。伴随着这三个人的离开,王钦若的势力大减,在没有寇准的情况下,宋真宗终于重新维护了官场平衡。至此,天下太平,官员们替皇帝治理国家,皇帝继续封禅拜神,这个国家看似再次回归正路了。...
· 唐玄宗治蝗灾为何他先去田里抓蝗虫吃?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富的朝代,有人第一个就会想起宋朝。宋朝GDP占当时世界的80%,无人出其右,比当下的美国可风骚多了。但我们也知道,GDP是比较虚的概念,宋朝富在国家而不是民众,国富民强才是追求的根本。这一点上,唐玄宗李隆基当政前期看得很清楚,任用千古名相姚崇帮忙治理国家,有武则天打下的底子,加上李隆基励精图治开创了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开元盛世”。但唐玄宗刚即位之时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情,他的解决办法让我们感觉到当皇帝是个技巧性很强的工种。网络配图开元四年,河南地区闹蝗灾。蝗虫大面积肆虐,将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糟蹋了,百姓苦不堪言。蝗灾通常发生在大旱之年,有“旱极而蝗”的说法。蝗虫对农作物的破坏是致命的,极易引发粮食短缺造成饥荒,所以古代视蝗灾为大敌。但古时迷信,认为蝗虫是神虫,不仅不能驱赶消灭,而且要祭祀。一旦发生大面积蝗灾,往往被解读为人间办了错事,上天降下来的灾祸。灾区领导倪若水就...
· 古时候闹蝗灾为何百姓不吃蝗虫充饥呢
古代闹蝗灾为何不吃蝗虫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是唯一由昆虫引起的灾荒,蝗虫过后,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饥民造反,社会动荡。明朝崇祯末年,河南和山东出现了旱灾过后出现蝗灾,草根树皮吃干净了之后,就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当时有妇女、儿童被绑起来拉到市场上像牛羊一般宰杀了卖,称之为“菜人”。古代蝗灾频发,秦汉蝗灾平均八年一次,两宋为四年,元代为两年,明、清两代均为三年,蝗灾之频繁,百姓深受其害。西安地区,古称“天府陆海”,膏脂之地,但逢蝗灾来临也是难以抵挡。史载:新莽始建国三年夏天,飞蝗蔽日,自东方来,至长安,草木食尽。唐朝永淳元年,关中大旱,蝗虫成灾,死者无数。后晋天福七年四月,关中诸州皆蝗,人死者十有七八。元朝至正十九年,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人马不能行。明朝崇祯十三年蝗虫增生,食禾至尽,因蝗灾饥荒死者十之六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