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史国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4
转发:0
评论: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晋国简史
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前656年,骊姬之乱,太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前646年,因为晋惠公拒绝向秦国卖粮食赈济饥荒,秦穆公大怒,在韩之战攻打并打败晋国。前636年,重耳(晋文公)即位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前628年,晋文公驾崩,其子晋襄公即位前627年,晋秦ブ战,晋国打败秦国前621年,晋襄公逝世,...
· 谱牒:一家之史,亦国之史
谱牒,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谱牒中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及地方史的资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李鸿章家谱谱牒是中华文化圈中特有的一个档案种类刘耿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谱牒是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一般称作家谱、族谱或宗谱。“谱牒”一词源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广雅》说:“谱,牒也。”《玉篇》说:牒,“谱也”。也就是说,谱与牒是同义词。明代学者方孝孺说:“谱者,普也,普载祖宗远近、姓名、讳字、年号;谱者,布也,敷布远近,百世之纲纪,万代之宗派源流。”清代著名档案学家章学诚认为:“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总之,谱牒体现了档案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旨要,在历史上曾起到“明血统、序昭...
· 不丹王国的历史
面积38394平方公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坡。北部及东北、西北与中国为邻;南部与印度接壤。藏族约占总人口的50%,尼泊尔族约占35%。不丹语“宗卡”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藏传佛教(噶举派)为国教,尼泊尔族居民信奉印度教。境内多山,北高南低;南部山区属带气候,湿润多雨,年降水5000~6000毫米;中部河谷区,气候温和,年降水760~2000毫米;海拔180~7550米。河流均由北向南,主要有阿穆曲河、旺曲河及莫曲河等。珍贵动植物有:蓝绵羊、兰花、野罂粟和雪豹,喜马拉雅雪人。不丹自8世纪即为吐蕃一个部落,元朝统一后,受宣政院管辖,直到清朝时才独立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清代汉文史籍中称布鲁克巴。1322年,帕木竹巴家族的绛曲坚赞担任乌斯藏地方13万户中的帕竹万户长,1353年打败萨迦地方政权(1265—1353年)并受元朝册封为大司徒,正式建立起了帕木竹巴政权(简称帕竹,1353—1618年)...
· 国侨史籍记载
原文《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慢,慢则纠之以猛。猛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1),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译文郑国的子产病重。他对子太叔说:“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严厉更有效的了。比如火势猛烈...
· 罗子国-立国及其历史
罗,是祝融氏吴回之后,也是荆楚的一个先祖芈姓首领穴熊的支裔,所以也姓熊,与楚国之后改姓熊,属于同姓同祖。秦嘉谟所补辑的《世本》云:“罗氏,本自颛顼,末胤受封于罗,国为楚所灭,子孙以为氏。”注:“案《秘笈新书》引《姓纂》,以罗为祝融氏。”《姓苑》也说是“祝融氏之后”。《姓氏急就篇》则就“罗氏,颛顼后。”《通志・氏族略》:“罗氏,子爵,熊姓,一曰祝融之后。”本来祝融是颛顼之后,更说明罗系颛顼系祝融氏吴回的后裔,和荆楚同一祖系。至于罗系熊姓,据《左传・桓公十二年》杜预注:“罗,熊姓国。”疏:“《正义》曰:‘罗,熊姓,’《世本》文也。”《世说新语・方正》注引《罗府君别传》曰:“罗,楚熊姓之后,启土罗国,遂氏姓焉。是则熊姓又似出芈姓也。”张澍注《世本》说:“盖楚君皆以熊为号,疑熊姓,楚所分也。顾亭林以罗为芈姓,非是。”罗泌《路史・国名纪丙》也说:“罗,熊姓罗君也。”又《后纪八》云:“罗,熊析也。”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