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宝墩文化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2
转发:0
评论:0
遗址范围宝墩文化的主要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由新津宝墩村、都江堰芒城村、崇州双河村和紫竹村、郫县古城村、温江鱼凫村等座落于成都平原的众多史前遗址群组成,也包括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期。其中宝墩遗址为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个,约250万平方米,建立的城墙有卵石覆盖出土文物从宝墩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但也能制作陶器了,主要有绳纹花边陶、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宽沿平底尊等。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宝墩文化在陶器制作工艺上有所创新。源流宝墩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其形制是这一时期成都平原时代最早的古城址的典型代表。一种主流的看法是,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对上述6座古城的发掘与研究证明:它们与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期属于同期文化,并且可与以三星堆古城为代表的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或古蜀文明相衔接。考古发掘显示,宝墩人在成都平原上的800年,文明程度没有明显的发展进步...

遗址范围

宝墩文化的主要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由新津宝墩村、都江堰芒城村、崇州双河村和紫竹村、郫县古城村、温江鱼凫村等座落于成都平原的众多史前遗址群组成, 也包括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期。其中宝墩遗址为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个,约250万平方米,建立的城墙有卵石覆盖

出土文物

从宝墩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但也能制作陶器了,主要有绳纹花边陶、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宽沿平底尊等。 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宝墩文化在陶器制作工艺上有所创新。

源流

宝墩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其形制是这一时期成都平原时代最早的古城址的典型代表。一种主流的看法是,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对上述6座古城的发掘与研究证明:它们与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期属于同期文化,并且可与以三星堆古城为代表的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或古蜀文明相衔接。

考古发掘显示,宝墩人在成都平原上的800年,文明程度没有明显的发展进步。而同一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古埃及,国家和青铜此刻已经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土于马家窑文化,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也发现了铜。其中的原因至今不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宝墩古城考论
问:这条报道你来看一下,(2011年)5月6日下午,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津新平镇宝墩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发现宝墩古城外城墙。外城墙所围成的宝墩古城面积是276万平方米。这个面积仅次于浙江良渚古城和山西陶寺大城。请对这一新闻作一评论。答:这个新古城面积是僭越礼制的面积。从报道可以知晓,外城墙兴建的时间比内城墙要晚,虽然两者可能同时并存过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宝墩古城初建的时候,它只有一圈城墙,没有第二圈城墙,即外城墙。这是符合当时礼制的城市尺寸。龙山时代(也就是2600BC至2100BC的时代,下同)中国已经存在礼制。对此,学者多有论述,兹不赘。因此,城市的规模是受国家规定制约的。我们可以推断龙山时代中国城市的前两个等级的城市面积。第一等级的城市,就是全中国的首都,其理论面积是300万平方米。第二等级的城市,是中国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划分中每一区的都城,即地区性大都会,其理论面积...
· 阮公墩真“软”公墩
清嘉庆初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将浚挖的淤泥集中堆叠,这便是后来湖中三岛之一的阮公墩,又称阮滩。到了光绪年间,退休的湘军将领彭玉麟钟情西湖山水,在小瀛洲(三潭印月)筑退省庵为栖居之地后,又打算在阮公墩上辟建成数间小屋,便亲自上岛来察看地形地貌。没走几步,他发觉岛上泥土特别松软,就拿来撑船的竹篙往地上刺,才稍一用力,竹篙便应手而入土中,有好一截长。这么松软的土质,建房屋是不可能的。彭玉麟自湖上归来后,笑对亲家公俞曲园(樾)说道:“阮公墩真是‘软’公墩哩!”此后近百年间,阮公墩上除一度栽杆木芙蓉外,一直只有野树乱草,鸟雀为窝,无人敢议兴建。直到一九八一年后,岛上加土改造地基,才建起了环碧小筑。(《春在堂随笔》)
· 龙墩围(墩上)分居祖屋
龙墩围(墩上)分居祖屋,位于兴宁市宁中新塘村。喝磨形围龙屋,方向癸山渠了、清朝康熙年间由十一世祖虞昌公(即茂熙公)所建。十二世祖济惠公由和山镇和寨迁出。现有人口200多人,人才济济。俊新宗亲曾任国家建设部监察局局长、高级工程师;有大学毕业生7名,分别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为国家出力;有企业家多名。他们为祖屋维修、村道、路灯、水利设施等方面做了不少好事。
· 落星墩
相关记载水经注:湖中有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因以名焉。又有孤石,介立大湖中,周回一里,竦立百丈,矗然高峻,特为瑰异。上生林木,而飞禽罕集,言其上有玉膏可采,所未详也。耆旧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纪功,或言秦始皇所勒,然岁月已久,莫能合辨之也。太平御览:《浔阳记》曰:蠡湖西湾,夏秋水渺涨,商徒萦纡牵舟循绕,人力疲劳,号为西疲湾,亦云西湾。又有白沟湾,亦在湖西,泛涨惊波似雪,汹涌沟湾,因是名焉。又有落星湾,湾内有落星石,周围百步许。又有神林,下有庙,祈福而获前进,由是名焉。又有女儿庙,祈祷亦有灵应,即不许,所值亦无害。全唐文:祖僧六叶雁其下,瑉石一拳星其上(庐山湾落星石上有佛舍)。历史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落星石,周蛔百余步,高五丈,上生竹木。传曰有星坠此以名焉。”星子二字得名。陶渊明诗《游斜川》写道:“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曾城,即落星墩。大和...
·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戚家墩古文化遗址位于杭州湾东北部金山县山阳乡戚家墩村防汛海塘内外两侧。最初发现于1935年,遗址上层属西汉时期文化,下层则以几何印纹硬陶和釉陶为特征的春秋战国文化。中文名称戚家墩古文化遗址地理位置杭州湾东北部金山县开放时间全天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目录1简介2发掘▪发掘历史▪遗留建筑▪出土器物戚家墩古文化遗址简介分布于杭州湾东北部金山县山阳乡戚家墩村防汛海塘内外两侧。最初发现于1935年,1962年2月、1964年5月先后进行考古发掘。遗址上层属西汉时期文化,下层则以几何印纹硬陶和釉陶为特征的春秋战国文化。遗址发掘灰坑4座,古井2口,发掘墓葬8座。在出土文物中,有陶器与釉陶,其中几何印纹陶占39.9%,泥质陶占39.5%,夹砂陶占12.5%,釉陶占8.1%.器形有炊器,如鼎、鬲,釜、甑;饮食器,如碗、杯、豆、盘;盛贮器,如坛、罐、瓮、盆、钵、盒等。此外,还有西汉的陶器、铜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