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
起源
“貔貅”较早的文献出处有以下数个:
《尚书·牧誓》:“如虎如貔”《传》:“貔,一名执夷,虎属也”说明西汉初年的孔安国认为貔貅与虎同类,另“执夷”可能就是“貔”的缓读。
在 《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曾经训练猛兽建立军队,其中包括六种猛兽,熊、罴、貔、貅、䝙、虎 。《索隐》:“《尔雅》云“貔,白狐””...郭璞云:“《书》称猛士如虎如貔。貔盖豹属,亦曰执夷,白狐之云似是而非。”从这里可知道西汉初年的《尔雅》与晋代郭璞对于“貔”的解释显然不同。
《周礼‧大司徒》:“裸物虎豹貔[豸禽]之属。”郑众:“貔即貅也,云浅毛者。若以浅毛言之则入裸虫中。”这说明东汉的郑众认为貔貅是短毛的兽。
《说文解字》:“豹属,出貉国。”说明东汉末年的许慎认为貔貅与豹同类。
《诗·大雅》:“献其貔皮。”陆玑疏:“貔似虎,或曰似熊,辽东谓之白熊。”说明晋代陆玑认为貔貅像虎又像熊,在辽东则称为白熊。《礼记‧曲礼》:“貔貅”郑玄注:“貔貅,亦挚兽也。《书》曰:如虎如貔士或为仕。”贾公彦疏:“貔貅者挚兽,猛而能击,谓虎狼之属也。貔貅,是一兽,亦有威猛也。”此处说明唐朝的贾公彦认为貔貅是一种猛兽。
现代
有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猫熊(大熊猫) ,但是从先秦古文看来,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有学者认为大熊猫被称为“貔貅”是源自清代旅游家胡世安所著的《译峨籁》一书,这本书明确说明,此“貔貅”跟史记记载的猛兽“貔貅”完全是两码事。《译峨籁》书中的貔貅,实际上是皮裘的谐音,作者认为“皮裘”太俗,所以改称“貔貅”。后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前后两种貔貅混为一谈,所以就闹出大熊猫参军的笑话。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貔貅在古代有两种,分别是单角貔貅和双角貔貅,有人说单、双角区别公(貔)母(貅),还有人说是区别善恶,总之是有单角貔貅的,而今多数都是双角貔貅,已经很难看到单角貔貅了。
从以上记录看来,貔貅可能是一种像虎的短毛猛兽,具体是什么则没有明确记载。
貔貅自古至今一直被用作辟邪化煞,镇宅旺财的神兽, 现代的风水师经常将貔貅与辟邪混淆在一起。“辟邪”是另一种与貔貅外貌相近的神兽,由辟除邪秽的想法具像化而产生。
引申义
基于貔貅的猛兽形象,古时候人们常以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相关
中怪列表
参考来源
动物分类学报文章 《大熊猫古名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