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力
名称及历史
伯力之名始于唐朝,西元722年,唐玄宗任命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为勃利刺史,并将黑水都督府勃利州治所设于今日的哈巴罗夫斯克。到了辽朝,勃利改名为博和哩,并设有五国部节度使,辖黑龙江下游各部。
十五世纪时明朝在此设巴忽鲁卫,隶属于奴儿干都司。
后金汗国(清朝前身)清太宗崇德八年(1643年)在此设博和哩噶珊。颇黎、勃利、博和哩、剖阿里都是伯力、伯利的谐音,来源于部落名博和哩(满语: ᠪᠣᡥᠣᡵᡳ ,穆麟德: Bohori )。据《满洲源流考》卷11《疆域》载:“博和哩,满洲语,豌豆也”。
1858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派遣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侵国黑龙江沿岸并在此设军事哨所。穆拉维约夫为纪念十七世纪俄国探险家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哈巴罗夫在远东地区的探勘行动,将伯力改称为“哈巴罗夫卡”( Хабаровка )。随着居民点的扩大,1883年10月又改为“哈巴罗夫斯克”( Хабаровск )。俄文名称便来源于此 。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原属清朝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界处东侧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连同库页岛一并割让予俄国, 伯力 遂属俄境。
此后,中方又后退于牡丹江流域另建"勃利",以延续"伯利"之统辖边疆功能,即今七台河市的勃利县。(中国历史上这种情况在人口稀少的边疆屡见不鲜,如汉代玉门关与唐代玉门关相距数百里,而明代铁岭卫治所本在今朝鲜境内,后来才搬迁至今铁岭市)
气候
交通
列宁娜广场上的无轨电车
伯力的水、电、气、交通、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市区内高楼大厦不多 。伯力与中国的交通方便,水路可直达松花江上游,铁路连接绥芬河、满洲里两个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公路与黑龙江省所有陆路口岸相通,航空直达沈阳、哈尔滨等城市。整体来说,伯力的整体城市景观与1990年代初期的哈尔滨相仿。伯力向北有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雅库斯克、马加丹、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向南有双城子、海参崴等大城市,向西是西伯利亚山地。伯力是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的重要集散地,两国商人通过此地将货物向俄国西部运输。1916年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后,加强了伯力向西运输的方便性。1940年建成沃洛恰耶夫卡通苏维埃港的铁路后,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河港及航空要站。伯力为远东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以机械制造、造船、石油加工、木材加工、建材等部门为主,食品等轻工业也很发达。有来自库页岛的输油管道在本市附近炼油。
本市大众运输包括: Public transport includes:有轨电车- 8 条路线;无轨电车- 4 条路线; 公车和苏式小巴- 大约 100 条路线).
AKSM-321 低地板无轨电车
RVZ-6 有轨电车
LM-99 有轨电车
71-623 有轨电车
伯力火车站
列宁娜广场上的一座喷泉
位于黑龙江江畔的哈巴罗夫斯克工业区空照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