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巡幸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7
转发:0
评论:0
中国中国自秦始皇东巡始,皇帝巡视各地并不鲜见。皇帝出巡,通常会命太子监国。民间对皇帝出巡多有演义、传说。微服私访的传说更是不胜枚举。另一种情况,以巡幸一词,指代皇帝出逃首都一事,如唐朝皇帝的八次出幸,晚清庚子事变中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巡。相关微服私访行幸(日本)注释

中国

中国自秦始皇东巡始,皇帝巡视各地并不鲜见。皇帝出巡,通常会命太子监国。民间对皇帝出巡多有演义、传说。微服私访的传说更是不胜枚举。

另一种情况,以巡幸一词,指代皇帝出逃首都一事,如唐朝皇帝的八次出幸,晚清庚子事变中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巡。

相关

微服私访

行幸 (日本)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不走“回头路”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山越岭进入草原,...
· 揭秘: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不走“回头路”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网络配图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网络配图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
· 揭秘:元朝皇帝两都巡幸竟然不走“回头路”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网络配图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网络配图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
· 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为何从来都不走“回头路”?
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山越岭进入草原,经明安、李陵台、桓州等驿站抵达上都。从上都返还大都走的是西路,全长540多公里,共设立24处行营。其路线为:由上都南下至今张家口,然后大致沿着今京包铁路线至大都。这条道...
· 清高宗乾隆皇帝为何74岁高龄时仍要巡幸江南?
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巡幸江南,乾隆皇帝也效法皇祖,六次南巡。乾隆认为,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师”,率军西征,平定西北;另一件是“南巡”,在前后30多年中,六次巡视江南。可见下江南在乾隆心目中意义非同小可。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返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来回一趟,至少需要三五个月的时间。每次出巡,皇帝带领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卫队侍从有两三千人,动用五六千匹马,四五百辆车,上千只船,需要耗费一二百万两白银。乾隆第六次南巡时已是74岁高龄了,如此长途跋涉,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为什么皇帝却不辞辛劳连续南巡呢?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解释,他下江南有四条原因:一是江浙官民诚心恭请;二是朝中百官一再建议;三是江浙人稠物丰,地位重要,应当亲自去考察民情戎政;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这些说法不过是一种官样文章,其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