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行星照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98
转发:0
评论:0
地照地照是月球的夜晚部分反射的来自地球的光线,也被称为月球的灰光或是新月怀老月。列奥那多·达芬奇在1506年至1510年间的CodexLeicester上,描绘的眉月和地球反照的部分。地球反照是在新月的前后可以短暂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发生在残月之后或眉月之前的月相。当月相是新月之际,从月球看到的地球几乎完全未被阳光照亮的部分,从地球反射到月球夜晚一侧的阳光便会被反映出来,使夜晚的月球散发出依稀的微光,让整个球面都朦胧可见。月球反射的地球光,明亮的区域是直接被太阳照亮的,其余可见的月球则是被自地球的反射光照亮的。使用望远镜下所拍摄的地照现象,明亮的区域是直接被太阳光照亮的,其余可见的月球部分则是被来自地球的反射光所照亮的。列奥那多·达芬奇早在1500年代就意识到地球和月亮都会反射阳光而做出了解释,从地球反射到月球的阳光再被反射回地球,成为地球反照。地球反照被利用来协助测量地球的反照率,这些资料...

地照

地照是月球的夜晚部分反射的来自地球的光线,也被称为月球的灰光或是新月怀老月。

行星照

列奥那多·达芬奇在1506年至1510年间的Codex Leicester上,描绘的眉月和地球反照的部分。

地球反照是在新月的前后可以短暂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发生在残月之后或眉月之前的月相。当月相是新月之际,从月球看到的地球几乎完全未被阳光照亮的部分,从地球反射到月球夜晚一侧的阳光便会被反映出来,使夜晚的月球散发出依稀的微光,让整个球面都朦胧可见。

行星照

月球反射的地球光,明亮的区域是直接被太阳照亮的,其余可见的月球则是被自地球的反射光照亮的。

行星照

使用望远镜下所拍摄的地照现象,明亮的区域是直接被太阳光照亮的,其余可见的月球部分则是被来自地球的反射光所照亮的。

列奥那多·达芬奇早在1500年代就意识到地球和月亮都会反射阳光而做出了解释,从地球反射到月球的阳光再被反射回地球,成为地球反照。

地球反照被利用来协助测量地球的反照率,这些资料被用来分析全球的云覆盖率和气候的因素。海洋的反射至少占了10%,陆地反射10-25%的阳光,云的反射大约在50%,所以,可以确定在任何时间的地球白天侧反射到月球的光量,和从月球可见部分反射回来的地球反照有多亮。

行星照

金星与有着地球反照月球的合。

研究地球反照可以显示地球的云层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初步的结果显示在1985年和1997年之间,云量的覆盖率变化减少约6.5%,而在1997年至2003年则有相对应的增加。这对气候的研究有特别的意义,特别是关于全球暖化。有些云因为会补获热量,而有变暖的影响,但是其他的云却有冷却的效果,而且因为反照率的增加,因而使得对全球温度的影响仍然不清楚[1]

行星照

有着地球反照的月球合金星(顶端)。

参见:安德烈-路易·丹戎、丹容量表

环照

在卡西尼号长时间的影像中,土星环的亮光照亮了土星的背阳面。

搜寻类地行星

科学家指导NASA从事类地行星探测的计划,启动了类地行星发现者(TPF,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任务[2]。 TPF将从行星环绕恒星的轨道上搜寻行星照,以研究是否有生命藏匿在其中。它将使用先进的望远镜技术从反射的行星照中来寻找生命的痕迹,包括水、氧气和甲烷等。

欧洲空间局也有相似的任务,命名为达尔文任务,正在研议之中。这也会项研究地球的行星照一样,来检测生命的征兆。[3]。

不同于天文上一般的挑战,这些任务面临最严重的挑战不是来自在微弱的星球收集足够的光子,而是在非常靠近明亮恒星的旁检测出光度微弱的行星。就一颗类地行星与炙热的主恒星对比,在热红外线上大约是~10-10,或在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上是 ~10-10。由于这个原因,达尔文任务和类地行星发现者-I,都会在热红外线的波段上工作。但是,使用光学和近红外线搜寻类地行星也有其优势,因为对给定大小的望远镜,会有着较小的衍射极限。因此,NASA也进行一个类地行星发现者-C的任务,它会使用光学和近红外线的波常来搜寻和研究类地行星。类地行星发现者-C同时也会针对系外行星的行星照进行研究,达尔文和类地行星发现者-I将搜寻这些被行星释放(或是散射)的热红外线,而大多数的天文学家不认为那些是行星照。

为这些任务作准备,天文学家已经对地照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天文学家特别关注地照是否可以在红边(红光临界区),一种在植物光谱上的特征上观测得到。 来自一个岩质系外行星的光中类似光谱特征的发现将会特别有趣,因为它可能是来自于一个光能补获的有机体。而红边几乎可以肯定是通过地照直接观测地球上生物最简单的方法。对另一个有类似生命的行星而言,由于是在事前不知道的光谱波长特征,它可能也是种极难解释的一种特征(与大多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特征不同)。

相关条目

灰光

参考资料

Ford, E. B., Turner, E.L. & Seager, S. (2001)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solar terrestrial planets from diurnal photometric variability Nature, Volume 412, Issue 6850, pp. 885-887.linkandpreprint

Seager, S., Turner, E. L., Schafer, J., & Ford, E. B. (2005) ``Vegetation"s Red Edge: A Possible Spectroscopic Biosignature of Extraterrestrial Plants Astrobiology, Volume 5, Issue 3, pp. 372-390. (linkandpreprint)

Qiu J, Goode PR, Palle E, Yurchyshyn V, Hickey J, Rodriguez PM, Chu MC, Kolbe E, Brown CT, Koonin SE. Earthshine and the Earth"s albedo: 1. Earthshine observations and measurements of the lunar phase function for accurate measurements of the Earth"s Bond albedo.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2001, 108 (D22): 47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内侧行星和外侧行星
历史这些专有名词最初是用在克劳狄斯·托勒密的宇宙观,用来区分本轮位于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内侧的行星(水星和金星)和在太阳轨道之外的行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16世纪,这些名词被否认托勒密宇宙观模型的尼古拉斯·哥白尼修饰,用来区分行星的轨道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大小。不同类别的行星当以地球为参考点或定点来陈述行星:"内侧行星"是指水星和金星,它们比地球更靠近太阳。"外侧行星"是指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这个名词可以有更广泛的用法,例如:从火星看,地球是一颗在内侧的行星。其它的行星术语这些名词的意义不同于内行星和外行星,他们是以小行星带为分界,轨道在小行星带的里面,较靠近太阳的是内行星,外侧离太阳较远的的是外行星。内侧行星也不同于微型行星(minorplanet)或矮行星。外侧行星也不同于气态巨行...
· 行星系
起源和演化与太阳系相似的行星系统一般认为是在恒星形成的同时形成。还有的早期理论假想,在两颗恒星“擦肩”而过时,因彼此之间的重力吸引,恒星中的部分物被拖曳出来,这些物质逐渐聚合形成了行星。然而以我们现在的知识来判断,如此近距离的恒星“错车”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当今被普遍接受的是行星系统由星云产生的学说。但是另有一些与“我们”迥然不同的行星系统:比如我们已通过某些脉冲星电磁辐射周期的轻微变动推断出它们有行星系统存在。脉冲星是超新星猛烈爆炸的产物,普通的行星根本不可能禁受如此强大的冲击波——在此状况下,行星不是被蒸发掉就是因恒星质量急骤下降而摆脱引力束缚跑得无影无踪。有理论认为是左近的伴星在超新星爆发中几乎完全蒸发,其残骸变成了脉冲星的行星。或者是脉冲星周围的吸积盘(accretiondisk)以某种方式形成了行星。里程碑太阳系——太阳和附属的行星系统,这是最早认识的行星系统。PSRB1257+...
· 行星
名称及由来在中国,根据西汉《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修正历法,订出正月起始)。”《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颖达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英文行星一词planet源于古希腊文“πλανήτης(planētēs)”,意为“游走者”(wanderer)。1792年日本学者本木良永在翻译哥白尼的地动说时将“行星”译作“惑星”,取其位置游移不定让人迷惑之意。明治时代亦有京都大学的学者使用“游星”一词来指“行星”。1859年伟烈亚力与李善兰合作翻译的《谈天》是中文文献中第一次介绍哥白尼的地动说,也是中文“行星”一词第一次出现。历史更多资料:天文学史和行星定义一个摘录自《宇宙志》(安特卫普,1539)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模型从古典时代的神圣的游星演化到科学时代的实在的...
· 矮行星
历史的概念从1801年开始,天文学家在火星和木星之间陆续发现谷神星和其它天体,几十年间它们都被认为是行星。大约在1851年间,这些天体的数量达到23颗,天文学家开始改用小行星这个字眼来称呼这些体积较小的天体,并且不再以行星命名与将它们归类为行星。在1930年发现了冥王星,多数的科学家都认为太阳系有9颗行星,再加上数以千计值得注意的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大约有50年的时间,冥王星被认为比水星大。但是,在1978年发现冥王星的卫星夏戎,使冥王星的质量可以精确地被测量出来,确定她远远的比与最初估计的小。它的质量只有水星的廿分之一,使得冥王星成为最小的行星。然而,它的质量依然超过主小行星带最大的天体,谷神星的10倍,大约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的五分之一。此外,它还有一些不寻常的特性,如大的轨道离心率和轨道倾角,这很明显地使它完全不同于其它的行星。在1990年代,天文学家开始在冥王星所在的空间区域(现...
· 双行星
卫星与双星的区分双星的概念来源于恒星之间的相互绕行,由于恒星有很好的定义(足够大,因而引发核聚变发光),所以不存在“卫恒星”的概念,凡是相互绕行的恒星,无论大小差异如何,都是双星(或者三联星等)。然而在行星系统内,行星与卫星按照轨道区分,直接绕恒星的就是行星,绕行星的是卫星。但双星的情形模糊了行星与卫星的区别,如果两颗相互绕行的星球大小非常接近,毫无疑问会被归类于双行星;如果大小差别非常大,则小星体是卫星;而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即两星体大小相当,同时差别明显,这就产生了定义的疑难。按照一般的科学定义原则,不宜人为地给出某个比值(比如质量差别1/10)作为区分界限,而应该以某种引力、轨道相关的现象作为标准。而事实上,人们仍从直观上认为两者质量在同一数量级为双行星。(即比值1/10作为心理分界)在过去,曾经有一些辩论双行星和行星-卫星系统之间的精确定义界限。在许多的例子中,都不是问题,因为这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