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激肽
结构
缓激肽的结构
缓激肽是一种含有九个氨基酸的肽链。缓激肽的氨基酸序列是:精-脯-脯-甘-苯丙-丝-脯-苯丙-精。因此其经验式为:C 50 H 73 N 15 O 11 。
合成
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通过溶蛋白性裂解其激肽原前体而产生出缓激肽,这里的激肽原前体是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或HK),完成此过程的酶为激肽释放酶。
代谢
在人体中,缓激肽被三种激肽酶降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氨肽酶P(APP)以及羧肽酶N(CPN),他们分别切割7~8、1~2和8~9号位肽键 。
生理学作用(功能)
效应
缓激肽是一种强大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剂,会导致非血管的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且亦涉及到疼痛的机制。缓激肽也会导致尿钠增多,有助于降低血压。
缓激肽会使新皮质的星形胶质细胞内部钙离子水平升高,致使它们释放谷氨酸 。
在某些使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抑制药的病人中,缓激肽被认为是导致干咳的诱因。这种难以治疗的咳嗽通常是由于停止ACE抑制药的治疗而导致的。在此种情况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被用于下一步治疗。
缓激肽的活性过高被认为在一种名叫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罕见疾病中扮演了角色,这种病曾被称为遗传性血管-神经水肿 。
分娩后婴儿首次分泌的缓激肽会导致动脉导管收缩并最终使其退化,形成肺动脉干与主动脉弓之间的动脉韧带。
受体
B 1 受体(亦称为缓激肽受体B 1 )仅在作为组织受伤的结果下被表达,并推测其在慢性疼痛之中起作用。亦发现这一受体在炎症反应中起到作用 。最近,现已表明激肽B 1 受体会通过产生趋化因子CXCL5而招募嗜中性粒细胞。此外,现发现内皮细胞是这一B 1 受体-CXCL5通路的潜在来源 。
The B 2 受体是组成型表达产物且参与缓激肽的血管舒张作用。
激肽B 1 与B 2 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
历史
缓激肽于1948年由三名工作于Maurício Rocha e Silva领导的巴西圣保罗生物学会中巴西生理学家与药理学家发现的。
用于治疗的可能性
另见
低血压输血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