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蓝光光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0
转发:0
评论:0
沿革物理格式一个单层的蓝光光盘的容量为25GB,足够录制一个长达4小时的高解析视频。索尼称,以6x倍速刻录单层25GB的蓝光光盘只需大约50分钟。而双层的蓝光光盘容量为50GB,足够刻录一个长达8小时的高解析视频。2010年6月制定的BDXL规格,支持100GB和128GB的蓝光光盘。软件格式Java软件支持在2005年蓝光光盘联盟宣布蓝光光盘会加入由甲骨文公司的Java技术,蓝光光盘播放器跟蓝光光盘可以作出交互功能。数字版权管理蓝光光盘主要以3种方式进行数字版权管理(DRM),包括:AACSAACS(AdvancedAccessContentSystem)负责保护光盘的内容,是数字版权保护中重要的一环。AACS是由AACSLA(AACSLicensingAdministrator)负责制定,联合发展的企业包括迪士尼、英特尔、微软、三菱、松下电器、华纳兄弟、国际商业机器、东芝以及索尼。BD...

沿革

物理格式

一个单层的蓝光光盘的容量为25GB,足够录制一个长达4小时的高解析视频。索尼称,以6x倍速刻录单层25GB的蓝光光盘只需大约50分钟。而双层的蓝光光盘容量为50GB,足够刻录一个长达8小时的高解析视频。2010年6月制定的BDXL规格,支持100GB和128GB的蓝光光盘。

软件格式

Java软件支持

在2005年蓝光光盘联盟宣布蓝光光盘会加入由甲骨文公司的Java技术,蓝光光盘播放器跟蓝光光盘可以作出交互功能。

数字版权管理

蓝光光盘主要以3种方式进行数字版权管理(DRM),包括:

AACS

AACS(Advanced Access Content System)负责保护光盘的内容,是数字版权保护中重要的一环。AACS是由AACS LA(AACS Licensing Administrator)负责制定,联合发展的企业包括迪士尼、英特尔、微软、三菱、松下电器、华纳兄弟、国际商业机器、东芝以及索尼。

BD+

BD+是一个微型虚拟机存储于蓝光光盘,给予获得授权的蓝光光盘播放器可以播放蓝光光盘。

ROM Mark

ROM Mark是一个密码封锁数据,附加于蓝光光盘的内容之中,负责监控及阻止蓝光光盘的内容受到未得到授权的播放程序进行解码内容。

应用

兼容性

蓝光光盘联盟说明所有获得授权的蓝光光盘播放器均可以向下对应,包括DVD-ROM、VCD以及CD,但部分CD和VCD在一些蓝光光盘播放器中无法播放。

电脑文件存储

蓝光光盘使用的文件系统为UDF,可以用蓝光刻录机写入数据,分为BD-R(单次刻录)及BD-RE(多次刻录)格式。

BD-Live

BD-live为索尼公司在2009年4月推出的一款基于Java ME的蓝光交互功能。通过网络连接,可以使影碟电影与互联网交互。

播放软件

蓝光播放软件,主要用于播放蓝光盘、文件夹和ISO文件,有些也支持其他影音格式的播放。大部分的蓝光播放器软件可以去除蓝光盘的加密保护以及区域码。

系统支持

在OS X和Windows系统中,并没有购买相关专利许可,因此并没有操作系统本地的播放支持。最新的电脑大部分已配备了蓝光光驱;但麦金塔电脑并无配备蓝光光驱,用户通常需要外接蓝光光盘驱动器。基于这两点,便促使了蓝光播放器软件的出现。

主流软件

最初这一些播放器并没有相关的专利许可,只是爱好者一时兴起制作。随着蓝光光盘的普及,以及用户对于在电脑上播放蓝光光盘需求的增加,使得蓝光播放软件的发展逐步走向商业化,目前这些软件的发展也逐步成熟。不过获得One-Blue蓝光组织授权专利许可的软件开发更少。

目前较流行的下的蓝光播放软件主要有:

Windows

OS X

Linux

企业支持

设备供应商

兆强(O-VIEW)

奥迪恩(ADM)

Singulus

宏威科技

M2

ORIGIN

电子产品

电影发行商

竞争对手

由于蓝光光盘联盟跟制定DVD标准的国际组织DVD论坛存在极大的分歧,蓝光光盘格式并没有提交到DVD论坛。相反,由东芝及NEC共同开发的HD DVD于2003年11月获得DVD论坛认可并正式命名,同时HD DVD获得微软及英特尔的支持。于是蓝光光盘跟HD DVD两大阵营正式展开格式上的竞争,争取成为次世代的标准光盘格式。竞争最后由蓝光光盘胜出。

CD、DVD、HD DVD 与 BD 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蓝光LED
发现历程一些蓝色LED灯1971年,雅克·彭哥芬(JacquesPankove)和艾德·米勒(EdMiller)两人论证了用掺锌(Zn)的氮化镓(GaN)制造出蓝光LED的可能性——尽管随后他们造出的第一个用氮化镓制成的LED是发绿光的。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赫伯·马洛斯卡(HerbMaruska)与威利·怀恩斯(WallyRhines),以及该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博士研究生们研发出了第一种能发出蓝紫光的LED。这种LED的材料为掺镁(Mg)的氮化镓。。1974年,美国专利局将上述成果的专利权授予了Maruska,Rhines和斯坦福大学教授大卫·史蒂文森(专利号:US3819974A)。直到今天,掺镁(Mg)的氮化镓都仍然是所有商用蓝光LED和激光二极管的基础材料。但是,用掺镁(Mg)的氮化镓制造出的蓝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太弱,不足以投入实际使用。而且,随后关于氮化镓元件的研究也迟迟未能获...
· 光盘
原理光盘的记录利用了双重自动修正的编码:当音频以24-bit从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之后,会先加入第一组的checkdigit成为一串28-bit的信号;然后这28-bit的信号会平均分布在28组相连的数据串,并有1-bit的差异,再加入第二组的checkdigit。这样,即使光盘的物理介质受到损伤,由于有双重的自动修正,使解码器亦能把大多数损伤移除,无损音频的质量。光盘类型红外激光CD(CompactDisc)VCD(VideoCompactDisc)SVCD(SuperVideoCompactDisc)PVD红色激光DVD(DigitalVersatileDisc)EVD(EnhancedVersatileDisc)FVD(ForwardVersatileDisc)HVD(High-definitionVersatileDisc)HDV(HighDefinitionVideo)NVD(...
· 影音光盘
技术规范VCD是全动态、全屏播放的视频标准。格式可分为:分辨率为352x240像素,每秒29.97幅画面(适合NTSC制式电视播放)分辨率为352x240像素,每秒23.976幅画面(适合电影每秒24格的视频)分辨率为352x288像素,每秒25幅画面(适合PAL制式电视播放)整体来说,分辨率大约是对应电视制式分辨率的四分之一。VCD的视频采用MPEG-1压缩编码,音频采用MPEG1/2Layer2(MP2)编码,码率分别为视频1150kbit/s、音频224kbit/s。VCD的比特率和普通音乐CD相当,因此一张标准的74分钟的CD可以存放大约74分钟的VCD格式视频。标准VCD2.0提供类似DVD-Video的“播放菜单(PBC)”,有此功能的影碟机会有名为“Return”的按钮VCD有三个正式标准:1.0、1.1和2.0:1.0:原始版本。1.1:修正版。2.0:增加了播放菜单功能(...
· 光盘驱动器
分类CD-ROM内部笔记本式电脑的光驱(上)和软驱(下)苹果电脑使用的SuperDrive(英语:SuperDrive)外接光驱激光读取头包括以下几类:只读光盘驱动器:CD-ROM、DVD-ROM多用驱动器(Combo):部分厂商曾称之为“康宝”光驱,有读CD、DVD,写CD功能。有采用可以调节为两档以分别读写CD和读DVD的单激光头类型,也有采用不同激光头来分别读写CD和读DVD的双激光头类型。可读写光盘驱动器:CD-RW、DVD-RW、DVD+RW、DVD±RW(DVD-Dual)、DVD-RAM、DVD-SuperMulti电子游戏机专用驱动器:如PlayStation2、GAMECUBE、DreamCast、XBOX简介随着多媒体电脑的盛行,光盘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大众对多媒体光盘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在电脑上配备一台驱动器,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由于其体积较大,以及...
· 数字多功能影音光盘
历史在1990年代早期,有两种高容量光盘标准正在研究阶段;一个是多媒体光盘(MMCD),支持者是飞利浦和索尼。另一个是超高密度光盘(SuperHighDensityDisc),支持者分别是东芝、时代华纳、松下电器、日立、三菱电机、先锋、汤姆逊和JVC。IBM则出面希望合并两个标准,以免1980年代VHS和BETAMAX的标准之战又再出现。后来由于电脑界业者(包括微软、英特尔等厂商)坚持他们仅支持一种统一的规格,两大阵营于是将标准合并成为DVD,并于1995年推出。DVD原是DigitalVideoDisc(数字视频光盘)的首字母缩略字,因初推出时大多厂商只针对视讯方面的宣传及推出产品,而且当时的电脑产业对高容量的储存媒体没有太大需求。后因定位更改,于1995年规格正式确立时,重新定义为DigitalVersatileDisc(数位多用途光盘),但旧称的DigitalVideoDisc也有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