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隔理论
米尔格拉姆连锁信实验
经过
米尔格拉姆的研究本来在无特定的市民大众进行,而不是在专业的、需要高度合作的数学界及演艺界进行(参见下)。然而仍遭受不少抨击。于首次连锁信实验(纪录于未注明日期论文"Results of Communication Project"),米尔格拉姆寄出60封信给堪萨斯州威奇塔市自愿参加者,请他们转交到麻萨诸塞州剑桥市某指定地点的股票经纪人。
参加者只能把信交给他认为有可能把信送到目的地的熟人,可以亲自送或者通过他的朋友。虽然有50个人参与了实验,但组中只有3封信送到了目的地。当信传到第5个人手上时,只有3封信抵达了目的地。米尔格拉姆在他1967年的那篇著名论文中提到在最初的实验中,其中的一封信在不到4日的时间内,就被传达到了目的地,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实际上只有不到5%的信件最终被送达了。在随后两次连锁信实验,因完成连锁的比例太低,实验结果未被发表。但是幸运的是,研究者发现很多微妙的因素会对连锁信实验的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研究者尝试在不同种族和不同收入人群中来重复实验,他们发现巨大的差异。事实上,在米尔格拉姆合著的一篇论文中揭示如果信件的最终接受者为黑人,实验的送达率为13%,而如果是白人,则送达率上升为33%,尽管实验者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接受者的种族。
发现
虽然饱受议论,但米尔格拉姆带来了不少新奇的发现。经过多次改良实验,米尔格拉姆发现信件或包裹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是影响人们决定继续传递它的重要因素。他成功将送达率提升至35%,后来更上升为97%。抛开对“地球是很小的”这样论断的怀疑不说,人们对“某个特定世界是很小”的论断是没有丝毫怀疑的(例如:从某个学院到密歇根大学到蒙特利尔犹太人社区。平均来看,为实现一次送达,需要6个中间人从而得出了六度分隔理论的说法(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他可能源于六个自由度的说法 (Six Degrees of Freedom)。不仅如此,米尔格拉姆还发现了漏斗效应,他发现大部分的传递都是由那些极少数的明星人物完成的。在一个5%的飞行员实验中,他发现2/3成功的传递是由同一些“明星”来完成的。
尽管如此,这个实验仍然存在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假设:它假设传递链条中所有的实验者都完全有能力发掘链条终端的两个人传递的有效性。
维基百科中的六度理论之应用
原理
利用维基百科每篇条目内的链接,计算从一篇条目到另一个条目所需的次数。
示例
新浪到中央电视台的最短路径为3,伊丽莎白一世到仓颉和几何的最短路径也为3。
微软MSN中的六度理论之应用
微软的研究人员 Jure Leskovec 和 Eric Horvitz过滤2006年某个单一月份的MSN简讯,利用2.4亿使用者的300亿通讯息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任何使用者只要透过平均6.6人就可以和全数据库的1,800百亿组配对产生关连。48%的使用者在6次以内可以产生关连,而高达78%的使用者在7次以内可以产生关连。
脸书FACEBOOK中的研究结果
Facebook 的团队为了宣扬 Facebook 周年纪念的朋友日,研究了目前在其上注册的 15.9 亿人资料,在2016年2月4号时于网站FACEBOOK research公布标题为Three and a half degrees of separation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个神奇数字的“网络直径”是 3.57,翻成白话文意味着每个人与其他人间隔为 3.57 人。如果仅考虑美国使用者的话,这个数字会降到平均 3.46 个人。
根据追踪研究发现,这个“分离度”从 2011 年来有持续下降的趋势。2011年,来自美国康乃尔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的学者与脸书研究团队合作,计算了当时的 7.21 亿使用者资料,发现这个数字是 3.74。现在 Facebook 的人口成长将近 2 倍,这个数字却降低了一些。从研究定义上来看,要在海量资料上计算这个数字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Facebook 研究团队在这个整合、无法回推追踪的大数据上,用了不同学者所发明的一些统计技术与算法,去精确预测了这个距离。
数学家和演员
在更小的世界里,比如数学家或者演员,被认为由个人或者职业关系互相连接在一起。
数学家们创立了埃尔德什数,它用来表示论文的合作者和著名数学界泰斗的远近。一个类似的例子也被运用于演艺界,他是以演员凯文·贝肯为中心,并且后者最终导致了著名的游戏:六度空间的产生。围棋中用秀策数来描述玩家和棋圣本因坊秀策之间的距离。
数学解释
若每个人平均认识150人,其六度就是150 =11,390,625,000,000(约11.4万亿)。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倍。
公式可以进一步抽象成: n = l o g ( N ) l o g ( W ) {\displaystyle n={\frac {log(N)}{log(W)}}} ,其中n表示复杂度,N表示人的总数,W表示每个人的联系宽度。
同名电影
六度分隔理论提出后,引起世人极大关注,同时激发了人们的无限想象力。1990年,戏剧《六度分隔》上演。1993年,基于这部戏剧的同名电影《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英语:Six_Degrees_of_Separation_(film)))上映。
影片主角的台词包括“我们之间,只需要5个人相连”,“不管是美国总统还是威尼斯的船夫,只要找到正确的5个人,我们就能联系起来”,“我们之间联系如此紧密,这让我感到十分安慰”等等。
相关作品
布坎南,《连结》,天下文化
邓肯·华兹,《六个人的小世界》,大块文化
Thomas Blass,《电醒世界的人》,远流文化
哆啦A梦 (动画)水田版第172集第298单元〈六度分隔帽〉(港)/〈成为朋友的发髻〉(台),剧情讲述大雄借助法宝“六度分隔帽”(港)/“七个熟识的人”(台)透过静香→静香叔叔小林→小林的老板田中→咬过田中的狗约瑟芬→约瑟芬认识的狗塔罗吉→伊藤翼的制作人,与伊藤翼成为朋友,之后众人想用它寻找虚构的好莱坞巨星“亚瑟马健驰”(港)/“阿萨麦肯吉”(台),但因两者日文发音雷同,结果找到的是他的同班同学“阿瑟马健池”(港)/“朝间宪次”(台)。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手创乐团专辑《寂静发声》中的一首歌曲
参见
社群网络服务
分散式社交网络
秀策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