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矢
定义
正弦波波长λ可以通过测量相位相同的任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得到,这两点可以是相邻的波峰、波谷或是如图所示的零交点(英语:Zero crossing)。
当波行进时,给定点的值以正弦作正弦振动。
波矢有两种常见的定义,区别在于振幅因子是否乘以2π π -->{\displaystyle 2\pi },两种定义分物理学物理学和晶体学以及它们的相关领域。
物理学定义
理想的一维行波遵循如下方程:
其中:
x为位置;
t为时间;
ψ ψ -->{\displaystyle \psi }(x和t的函数)是对波进行描述的扰动(例海浪于海浪,ψ ψ -->{\displaystyle \psi }是超出水面声波度;对于声波,ψ ψ -->{\displaystyle气压psi }是超气压);
A是波的振幅(振动的峰值);
φ φ -->{\displaystyle \varphi }是相位偏移,描述了两个波互相之间不同步的程度;
ω ω -->{\displaystyle \omega }是波的角频率,描述了在一个给定点波振动的快慢程度;
k{\displaystyle k}是波数,与波长成反比,由k=2π π -->/λ λ -->{\displaystyle k=2\pi /\lambda }求出。
此波在+x方向上行进,相速度为ω ω -->/k{\displaystyle \omega /k}。
推广到三维情况下,方程为:
其中:
r是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矢量;
⋅ ⋅ -->{\displaystyle \cdot } 是矢量点积;
k是波矢。
这一方程描述了平面波。一维情况下,波矢的大小是角波数|k|=2π π -->/λ λ -->{\displaystyle |{\mathbf {k} }|=2\pi /\lambda }。波矢的方向是平面波行进的方向。
晶体学定义
在晶体学中,描述相同的波的方程略有不同。在一维和三维情况下的方程分别为:
不同点在于:
晶体学定义使用了频率ν ν -->{\displaystyle \nu },而不是角频率ω ω -->{\displaystyle \omega },由公式2π π -->ν ν -->=ω ω -->{\displaystyle 2\pi \nu =\omega },二者可以相互转换。这种置换主要反映了在晶体学中的常见应用。
波数k以及波矢k的定义方式不同。此处的k=|k|=1/λ λ -->{\displaystyle k=|{\mathbf {k} }|=1/\lambda },而在物理学定义中,k=|k|=2π π -->/λ λ -->{\displaystyle k=|{\mathbf {k} }|=2\pi /\lambda }。
狭义相对论
接近单色光的波包可以由波矢
准确描述,若明确的改写成共变和反变形式,则
于是波矢的大小为
最后一步等于零是因为对于真空中的光满足
洛伦兹变换
对波矢作洛伦兹变换可导出相对论性多普勒效应。洛伦兹矩阵定义为
在光被快速移动的波源激发的情况下,若要在地球坐标系(实验室坐标系)中检定光的频率,就要使用洛伦兹变换,如下所示。注意波源位于坐标系S,地球位于观测系S。 对波矢进行洛伦兹变换得到
只考虑μ μ -->=0{\displaystyle \mu =0}分量的情况,得到
因此
波源远离观测者
当波源径直地远离观测者时,θ θ -->=π π -->{\displaystyle \theta =\pi },方程变为:
波源接近观测者
当波源径直地接近观测者时,θ θ -->=0{\displaystyle \theta =0},方程变为:
参考文献
Brau, Charles A. Modern Problems in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19-51466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