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纪传体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8
转发:0
评论:0
体例纪本纪简称纪,按年月记一国大事,详述帝王兴废,为全书的总纲,是以编年体的方法记事,为帝王的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者,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为实质的国家元首。之后的史书从陈寿《三国志》开始,开国皇帝的先祖及后来即位为皇帝,但其父为藩王的人物也被列入本纪,少数如《魏书》、《金史》、《秦史》,叙述帝王称帝前的先祖时,取古《尚书》世纪名,称“世纪”。传列传为该朝大臣与其他知名人物生平之传记。《史记》在列传之外还有类传,即同一类的人物放在一起作传,如〈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范晔《后汉书》体例新增了七篇类传,即〈党锢传〉、〈宦者...

体例

本纪 简称 纪 ,按年月记一国大事,详述帝王兴废,为全书的总纲,是以编年体的方法记事,为帝王的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雉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另外项羽也是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者,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为实质的国家元首。之后的史书从陈寿《三国志》开始,开国皇帝的先祖及后来即位为皇帝,但其父为藩王的人物也被列入本纪,少数如《魏书》、《金史》、《秦史》,叙述帝王称帝前的先祖时,取古《尚书》世纪名,称“ 世纪 ”。

列传 为该朝大臣与其他知名人物生平之传记。

《史记》在列传之外还有类传,即同一类的人物放在一起作传,如〈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范晔《后汉书》体例新增了七篇类传,即〈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其中〈文苑传〉是独立自〈儒林传〉之外,代表文学与经学的区别,后来的正史如《明史》皆沿用之。

其余如〈风教传〉为谢承《后汉书》所独创,〈清介〉、〈纯固〉、〈勇侠〉、〈知足〉、〈游说〉等类传为鱼豢《魏略》所新增。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亦广立类传,且最具特色,例如〈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杂传〉等等。

世家

世家 始见于《史记》,内容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其叙事方法,大体与本纪相同,即以编年之体记载列国诸侯之事。因为“王侯开国,子孙世袭”而名。后人总结为“公侯传国则为世家”(《后汉书·班彪传》),“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盖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刘知几《史通》),“世家以纪侯国”(赵翼《廿二史札记》)。

《汉书》之后多数史著取消《世家》改为《列传》,遭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传》者,传一人之生平也;王侯开国,子孙世袭,故称《世家》。今改作《传》,而其子孙嗣爵者,又不能不附其后,究非体矣。”(赵翼《廿二史札记》)所以《世家》一体,后代史书也屡屡采用,有欧阳修《新五代史》撰有《世家》10卷,《宋史》有《世家》6卷。有的虽改名目,其体例依然,如《东观汉记》、《晋书》、《西魏书》、《十国春秋》、《西夏书》之“ 载记 ”、《辽史》之“ 外记 ”,《西夏书》叙其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先祖之“ 世记 ”。清代王鸣盛曾言:“考《世家》之名,《晋书》改称《载记》,要皆不过小小立异,大指总在司马氏牢笼中”(《十七史商榷》)。可见《世家》一体的重要影响。

志 又作 书 (见《史记》)、 意 (见《东观汉记》)、 考 (见《新五代史》)、 典 (见华峤《汉后书》)和 录 (见郝经《续后汉书》),其记载重点是记录社会、经济、交通、天文与学术的事物演变。

类别方面,有礼、仪、乐、律、历、刑法(又称刑罚)、天文(又称天象)、符瑞(又称祥瑞)、五行(又称灾异)、封禅(又称郊祀、祭祀)、河渠(又称沟洫)、食货、艺文(又称经籍)、地理(又称地形、州郡、郡国、疆域)、职官(又称百官)、舆服(又称车服)、释老、兵、选举、朝会、交通、邦交等20余类。

表 ,一作 谱 (见华峤《汉后书》),与本、传、志不同,以纪年为主,把重要的历史大事或历史人物,按年代或时期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目的在指示史实的体年,以简驭繁,一目了然,以使人易于理解,可补其他体例的不足。

优点

优点是“〈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序其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 。

缺点

纪传体也有缺点,像是记事重复互见,例如《史记》写“鸿门宴”事,此一事件在《项羽本纪》描写最为详尽,但《高祖本记》、《留侯世家》、《樊哙滕灌列传》中又一再出现。刘知几说:“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陈书》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8卷,《天嘉起居注》23卷,《天康光大起居注》10卷,《太建起居注》56卷,《至德起居注》4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如顾野王的《陈书》3卷,傅縡的《陈书》3卷,陆琼的《陈书》42卷等。它主要记述了梁、陈之际的政治变化和陈皇朝时期(557—589年)三十余年的史事。从《陈书》中,我们只见到有两卷帝纪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姚察在陈史撰述方面遗留给姚思廉的旧稿比梁史少得多。姚思...
· 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陈书》
《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灭国首尾三十三年间的史事,由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撰写的。《陈书》中的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无表志。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8卷,《天嘉起居注》23卷,《天康光大起居注》10卷,《太建起居注》56卷,《至德起居注》4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如顾野王的《陈书》3卷,傅縡的《陈书》3卷,陆琼的《陈书》42卷等。它主要记述了梁、陈之际的政治变化和陈皇朝时期(557—589年)三十余年的史事。从《陈书》中,我们只见到有两卷帝纪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姚察在陈史撰述方面遗留给姚思廉的旧稿比梁史少得多。姚思...
· 南朝历史合编的纪传体史著南史
《南史》是合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为一编的纪传体史著,记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记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当李大师开始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齐书、魏收的魏书已经流传很久,魏澹的魏书和王劭的齐志等也已成书。而当李延寿继续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梁、东、北齐、周、隋五代史的编纂工作也正在进行或定稿。既然关于南北朝的史书已有多种,那么,李氏父子为什么还要另外编写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呢?李延寿的自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他的父亲“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显然,在隋、唐全国统一的局面形成后,人们很需要综合叙述南北各朝历史的新著。同时,分裂的...
· 二十五史之纪传体史书《魏书》
《魏书》,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邓渊编写代记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采用编年体。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李彪参加修史,始改为纪传体,大概编写到拓跋弘统治时代。以后,邢峦、崔鸿等先后编写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肃宗(元诩)三朝的起居注。北魏原有邓渊所撰《代记》、崔浩所撰《国书》等编年史,和李彪、崔光改修的纪传体史书等,为魏收取材所资,今皆亡佚。南朝著作如沈约《宋书》等,魏收当亦得见。他于天保二年(551)奉诏撰魏史,五年(554)完成。虽有高隆之任总监,房延祐等六人协助斟酌,主要由魏收执笔。魏收以前和同时代人曾经编写过魏史和其他资料,隋、唐时期也有人另写过几种魏书,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唐代李延寿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
· 南朝历史合编的纪传体史著南史
《南史》是合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为一编的纪传体史著,记事起自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公元420年),止于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记述南朝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当李大师开始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齐书、魏收的魏书已经流传很久,魏澹的魏书和王劭的齐志等也已成书。而当李延寿继续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梁、东、北齐、周、隋五代史的编纂工作也正在进行或定稿。既然关于南北朝的史书已有多种,那么,李氏父子为什么还要另外编写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呢?李延寿的自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他的父亲“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显然,在隋、唐全国统一的局面形成后,人们很需要综合叙述南北各朝历史的新著。同时,分裂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