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共生体学说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5
转发:0
评论:0
历史线粒体和质粒起源的一个模型。1905年,康斯坦丁·梅列施柯夫斯基(英语:KonstantinMereschkowski)最先提出叶绿体是由原先的内共生体形成的这一想法,随后1920年代IvanWallin提出了对线粒体的相同想法。随着人们发现它们含有DNA,这些想法被HenryRis重新提出。内共生假说被琳·马古利斯所普及。在她1981年的《细胞进化中的共生》中,她认为真核细胞起源于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的群落,也包括内共生的螺旋体形成了真核生物的鞭毛和纤毛。后一种想法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鞭毛缺乏DNA,在结构之外和原核生物也没有明显相似性。根据马古利斯和多里昂·萨根(英语:DorionSagan)(1996),“生命并不是通过战斗,而是通过协作占据整个全球的”,而达尔文关于进化由竞争驱动的想法是不完善的。然而也有人认为内共生更像奴隶制而非互利共生。有人认为过氧化物酶体可能也具有内共生起源...

历史

共生体学说

  线粒体和质粒起源的一个模型。

1905年, 康斯坦丁·梅列施柯夫斯基 ( 英语 : Konstantin Mereschkowski ) 最先提出叶绿体是由原先的内共生体形成的这一想法,随后1920年代Ivan Wallin提出了对线粒体的相同想法。随着人们发现它们含有DNA,这些想法被Henry Ris重新提出。

内共生假说被琳·马古利斯所普及。在她1981年的《细胞进化中的共生》中,她认为真核细胞起源于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的群落,也包括内共生的螺旋体形成了真核生物的鞭毛和纤毛。后一种想法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鞭毛缺乏DNA,在结构之外和原核生物也没有明显相似性。根据马古利斯和 多里昂·萨根 ( 英语 : Dorion Sagan ) (1996),“生命并不是通过战斗,而是通过协作占据整个全球的”,而达尔文关于进化由竞争驱动的想法是不完善的。然而也有人认为内共生更像奴隶制而非互利共生。

有人认为过氧化物酶体可能也具有内共生起源,尽管它们缺乏DNA。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认为它们也许是最早的内共生体,使得细胞能够抵抗地球大气中越来越多的氧气。然而,现在看来它们可能是“从头合成”的,而非具有共生起源。

证据

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古代细菌内共生的证据如下: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这些DNA与细胞核中的很不同,却类似细菌的DNA(环状及其大小)。

线粒体具有和真核宿主细胞不同的遗传密码,这些密码与细菌和古菌中的很类似。

它们被两层或更多的膜所包被,其中最里面一层的成分与细胞中其它膜的都不同,而更接近于原核生物的细胞膜。

新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只能通过类似二分分裂的过程形成。在一些藻类以及眼虫( Euglena )中,可以用药物或长时间缺乏光照来破坏叶绿体而同时不影响细胞。这种情况下,丧失的叶绿体不能够再生。

叶绿体的很多内部结构和生物化学特征,如类囊体的存在和某些叶绿素和蓝细菌很接近。对细菌、叶绿体和真核生物基因组构件的系统发生树同样支持了叶绿体与蓝细菌更接近。

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生学表明了核DNA包含了一些可能来源于叶绿体的基因。

一些核中编码的蛋白被转运到细胞器中,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相对于其它生物来说都小得多。这和内共生物形成后越来越依赖真核生物宿主相一致。

叶绿体存在于很多完全不同的原生生物中,这些生物普遍和不包含叶绿体的原生生物更接近。这表明了,如果叶绿体起源于细胞的一个部分,很难解释他们多次起源而互相又非常接近。

细胞器的大小与细菌相当。

细胞器的核糖体和细菌相似,细菌的核糖体是70S,线粒体的核糖体是55S。

共生体学说

  对比比较叶绿体(左)和蓝细菌(右)显示其相似之处。

多重内共生

参看

地衣

原始生命体

参考文献

Bruce Alberts, Alexander Johnson, Julian Lewis, Martin Raff, Keith Roberts and Peter Walter,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New York, 2002. ISBN 0-8153-3218-1. (General textbook)

Jeffrey L. Blanchard and Michael Lynch (2000), "Organellar genes: why do they end up in the nucleus?", Trends in Genetics , 16 (7), pp. 315-320. (Discusses theories on how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 genes are transferred into the nucleus, and also what steps a gene needs to go through in order to complete this process.)[2]

Paul Jarvis (2001), "Intracellular signalling: The chloroplast talks!", Current Biology , 11 (8), pp. R307-R310. (Recounts evidence that chloroplast-encoded proteins affect transcription of nuclear genes, as opposed to the more well-documented cases of nuclear-encoded proteins that affect mitochondria or chloroplasts.)[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共生
互利共生的例子两条虾虎鱼在枪虾的洞穴外侦测敌人,一只枪虾则正在挖洞小丑鱼(genusAmphiprion,familyPomacentridae)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可以使海葵免于被其他鱼类食用,而海葵有刺细胞的触手,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而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一些寄居蟹会将海葵背于壳上。寄居蟹可利用海葵的有毒触手保护自己,免于被其天敌如章鱼猎食,同时又有伪装作用;海葵即可借着寄居蟹的活动能力改变环境,并摄取浮游生物为食。有时,一只寄居蟹甚至可以背着数只海葵活动。红纹钝塘鳢(Amblyeleotriswheeleri),又叫做威氏钝塘鳢与一尾枪虾。在这张相片中,枪虾正在将碎石从它所挖掘可供它与虾虎鱼栖身的洞穴中推到洞穴外。由于枪虾的视力很差,红纹钝塘鳢便负责担任起警戒的工作,只要一察觉潜在的威胁靠近,红纹钝塘鳢会立即摆动尾鳍通知它的伙伴枪虾尽...
· 互利共生
例子长期共生松树、外生菌根地衣:藻类、真菌豆科植物、根瘤菌Rootnodules(根瘤菌目)清洁虾、海洋生物海葵、小丑鱼人类、肠道益生菌(包括一些大肠杆菌和布拉酵母菌)海葵、寄居蟹白蚁、鞭毛虫珊瑚礁:珊瑚虫、海藻鰕虎鱼、枪虾蚂蚁、蚜虫水牛、牛椋鸟鳄鱼、燕千鸟部分情况的共生蚜虫、蚁灰蝶科幼虫、蚁玫瑰、黄蜂(黄蜂吃玫瑰上的毛虫)僧帽水母、小丑鱼或巴托洛若鲹短期共生绿色开花植物、传粉昆虫人工共生鱼菜共生:鱼、蔬菜内共生内共生是在细胞内部的互利共生,以下有几种最常见的例子:真核生物细胞、线粒体植物或藻类细胞、叶绿体定义所谓“专性互利共生”,即如果共生的双方分开,那么一方或者双方将无法生存;“兼性互利共生”则是共生体之间为机会性共生,换言之,其可能可以不互相依赖而共存。
· 偏利共生
在生态学上的偏利共生在生态学的交互作用中,偏利共生是需要共生者与寄主双方持续及有效地一直发展或维持。这不论是长时间的共生关系或是短时间的;由弱的互动关系至强的,也是需要一直发展或维持,才能达到一个完善的偏利共生。参考文献W.K.CHANS.F.CHUS.W.KONG"NewBiologyamodernapproach1",ISBN962-469-524-5LanceA.Durden(2001)PseudoscorpionsAssociatedWithMammalsinPapuaNewGuinea.Biotropica,Vol.23,No.2,pp.204-206KarelTajovskyetal.(2001)Millipedes(Diplopoda)inbirds’nests.EuropeanJournalofSoilBiology,vol.37,pp.321-323Benzing,D.H...
· 底本学说
底本分类圣经诠释学者分析旧约圣经的内容,认为它们是由不同年代、不同来源的文件,随着历史演进,慢慢被编辑而成。学者根据他们文句的风格不同,将其分析出五个来源:耶和华文献(TheJahwist),简称J典、或耶典,因文集均称呼上帝为耶和华而得名。约成书于前950年前后。伊罗兴文献(TheElohist),简称E典、或伊典,此文献称呼上帝为伊罗兴。约成书于前721年前后。申命记文献(TheDeuteronomist),简称D典、或申典。约成书于前650年前后。祭司文献(PriestlyBook),简称P典、或祭司典。约成书于前538年前后。妥拉编辑者(Torahredactors),约成书于前450年前后。其中,以耶和华文献与伊罗兴文献最早出现,后来又加入申命记文献,被编辑成《摩西五经》。之后,又加入祭司文献,最终则是妥拉编辑者,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旧约圣经。历史
· 孔子学说
孔子是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开创“私学”的第一人。他的弟子有3000多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删《诗》、《书》,编《春秋》,钻研《易》、《乐》、《礼》,集以往文化思想之大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言论和事迹保存在《论语》和先秦其他典籍中。孔子的思想体系以礼为出发点。他认为礼治是社会得以安定的必要保障,唯有实行礼治才能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秩序。他说:“天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