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分水岭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96
转发:0
评论:0
术语解释大分水岭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山脉,而是一个由山脉,高原,丘陵共同组成的古老而复杂的地貌总称。这一地理形态实质上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大分水岭就因此而得名。历史形成过程大分水岭形成于距今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由当时澳大利亚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所发生的挤压、碰撞致使这一区域的地面隆起而形成。数百万年的侵蚀作用,将这一带许多高大的山脉变成了一个个岛屿,也使得原本生活在这里的许多物种彼此被隔离开来,这种“隔离”意味物种的进化变得独立,导致许多物种出现了奇特的变化。人文历史在白人到达澳洲大陆之前,大分水岭地区曾存在着许多澳大利亚土著部落,证据就是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人类活动过的痕迹,如绘有装饰图案的洞穴和贯通于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古便道。从1788年开始,陆续有欧洲移民到达澳洲,大分水岭崎岖的地形就成为了他们深入澳大利亚的一大障碍。直到1813年,一条通往内陆的捷径终于被发现,人们首次到达...

术语解释

大分水岭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山脉,而是一个由山脉,高原,丘陵共同组成的古老而复杂的地貌总称。这一地理形态实质上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大分水岭就因此而得名。

历史

形成过程

大分水岭形成于距今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由当时澳大利亚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所发生的挤压、碰撞致使这一区域的地面隆起而形成。数百万年的侵蚀作用,将这一带许多高大的山脉变成了一个个岛屿,也使得原本生活在这里的许多物种彼此被隔离开来,这种“隔离”意味物种的进化变得独立,导致许多物种出现了奇特的变化。

人文历史

在白人到达澳洲大陆之前,大分水岭地区曾存在着许多澳大利亚土著部落,证据就是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人类活动过的痕迹,如绘有装饰图案的洞穴和贯通于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古便道。

从1788年开始,陆续有欧洲移民到达澳洲,大分水岭崎岖的地形就成为了他们深入澳大利亚的一大障碍。直到1813年,一条通往内陆的捷径终于被发现,人们首次到达了现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并开始在当地发展农业生产。随着更多更便捷的路线被发现,大分水岭逐渐失去了其“天然屏障”的作用,白人从此开始主宰澳大利亚。

周边气候

大分水岭山脉东坡为迎风坡,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暖湿空气影响,气候湿润,降水丰富;西坡则为背风坡,气候干旱。它是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其北部处于热带气候区,中部处于副热带气候区,南部地处温带气候区。大分水岭独特的构造使其像一座天然屏障,挡住了太平洋吹来的暖湿空气,使山地东西两坡的降水量差别很大,生长的植物也迥然不同。

资源利用

大分水岭一带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当地政府在这里建造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诸如Upper Nepean Scheme、Warragamba Dam等。在大雪山水利工程的施工范围内共有16座大小水坝,7所水利发电厂,开创了人类变荒漠为绿洲的奇迹。

大分水岭南段的蓝山是一处著名的观光胜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过分水岭》原文翻译赏析
《过分水岭》原文翻译赏析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作者: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译文: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注释:⑴分水岭:一般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这里是指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它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⑵岭头:山头。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⑶潺湲(chányuán):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赏析: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温庭筠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诗中所写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
· 黄河文化—黄河长江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是蒙古语,意为富饶青黑色的山,位于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崃山,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山的北麓是黄河的发源地约古宗列曲,山的南麓是长江北源所在。巴颜喀拉山横亘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自西向东绵延近千里,宽100~15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北坡平缓,南坡幽深,多峡谷。山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少数藏民在此从事畜牧。巴颜喀拉山虽然群山起伏,雄岭连绵,但因地域辽阔,并不显得多么险峻,而展现出圆浑粗犷的气势。有的山峰远看像山,近看像川,山岭之间宛如平原一般广袤平坦,使人全无置身高山之感觉。山下广阔的草原,降水量充沛,水草丰美,牛羊肥壮,野生动物出没其间,雪豹、野驴、野牦牛竞相驰骋,有“牦牛之乡”的美称。
· 刘氏九千守军击溃王莽百万大军成中国历史分水岭
王莽新朝执政的后期,各地的起义和造反已经没法控制了,搞得朝廷四处救火。其中有两支军队,今天的我们如雷贯耳,那就是赤眉与绿林。南阳郡有一个叫刘縯的,据说是刘氏皇族的后裔,他也拉起了一支队伍舂陵兵,自号“柱天都部”。舂陵兵和绿林军合作,与王匡、王凤等人在淯水边拥立了舂陵宗室刘玄为帝,年号为更始,世称更始帝。这下,把皇帝王莽给气疯了。他调大司空王邑带关中精锐10万余人立即东进,与大司徒王寻的洛阳精锐20万人,在洛阳会合,准备去攻打这个新的“伪帝”。可惜,一路吃败仗。南阳郡周围各县都已被绿林军相继拿下,刘縯也把宛城围得死死的。他的弟弟、偏将军刘秀连拔鄢陵、定陵等地。汉军迅速发展到10余万人,除了南阳郡的首府宛城之外,其余都在汉军掌握之中。王莽迅即派王寻、王邑的百万援军前往宛城。当然,大军大约43万人,再加上后勤,才勉强凑了百万之数。后来的结果,是刘秀的九千昆阳守军打败了他的百万大军!王莽估计想破脑...
· 为什么说“徐州相王”才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史学界一般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即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前为春秋,之后为战国。从严格意义上讲,春秋战国都是属于东周时期。可能是觉得东周这个名字不够霸气,不够阐述那个伟大的时代,所以后人习惯用春秋战国代替东周。那么春秋战国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呢?“春秋”一词取自鲁国史书《春秋》,“战国”一词取自汉代《战国策》。由于《春秋》一书只写到三家分晋之前,后世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又从三家分晋开始。所以史学界一般三家分晋是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实用‘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是不准确的。分析这个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历史分水岭”这个词。所谓“历史分水岭”,就是一段历史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发生质变的一个事件。如:“蒸汽机的发明”是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分水岭事件;“洋务运动”为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水岭事件;改革开放是新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变化的分水岭事件;等等...
· 汉朝文化:隶书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文化。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且最早开始在京师长安设太学,并且开始儒学中的经学,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汉明帝时期,佛教东渡首次来到中国,在洛阳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教经典是在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张道陵创立道教也是影响中国的大事。五德学说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第一个年号。汉初根据五德终始说,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