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自我中心主义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7
转发:0
评论:0
自我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自我中心主义提出“我”为世界中心及起源。认为“我”所能感觉到的世界,就由“我”的存在而开始存在。因此自我中心主义在形而上学中的观点基本上跟唯心主义一样,认为世界只是我们的感觉,物质存在以意识为基础。但分别在于,唯心主义注重的是真实和理念的分别,自我中心主义注重“我”。因为世界对于“我”来说只建基于“我”的感觉,因此世界的中心是“我”,世界亦可以被“我”改变,只要“我”改变自己的感觉。所以一切除了“我”的本性和潜意识外,都可以被“我”改变。以自我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定义论由此引伸发展开去。自我中心主义的心理学观点定义自我中心的意义是什么?在发展心理学上关于自我中心的名词有两个,其一是幼时自我中心(egocentrism),其二则是青少年自我中心(selfcentric);然研究者以为,尚有第三种自我中心的型态在青年期之后仍然存在,可能持续至成人期,且...

自我中心主义的形而上学观点

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自我中心主义提出“我”为世界中心及起源。认为“我”所能感觉到的世界,就由“我”的存在而开始存在。因此自我中心主义在形而上学中的观点基本上跟唯心主义一样,认为世界只是我们的感觉,物质存在以意识为基础。但分别在于,唯心主义注重的是真实和理念的分别,自我中心主义注重“我”。因为世界对于“我”来说只建基于“我”的感觉,因此世界的中心是“我”,世界亦可以被“我”改变,只要“我”改变自己的感觉。所以一切除了“我”的本性和潜意识外,都可以被“我”改变。

以自我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定义论由此引伸发展开去。

自我中心主义的心理学观点

定义

自我中心的意义是什么?在发展心理学上关于自我中心的名词有两个,其一是幼时自我中心(egocentrism),其二则是青少年自我中心(self centric);然研究者以为,尚有第三种自我中心的型态在青年期之后仍然存在,可能持续至成人期,且会影响两性在亲密关系中的相处方式。兹将三种自我中心的定义分述如下:

幼时自我中心(egocentrism): 指前运思期的思考特征,婴儿无法以他人的观点来考虑现实的状况。在皮雅杰(1926)著名的三山研究中发现,儿童倾向以“自己眼睛所见到的状况”类推他人所见,于是便推论4-12岁的部分孩童无法区分自己与他人眼睛所见的景象;此研究结果虽被后人反驳有所低估,但此自我中心现象在孩童初期的确是存在着的(Dason,1977)。

青少年自我中心(self centric): 指在发展历程中的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现象,分别是假想的观众(imaginary audience)与个人传奇(personal fable)。前者指的是青少年有时会感觉自己站在舞台上,周围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是舞台下的观众。这些假想的观众(imaginary audience)随时随地都在审查自己、批评自己,因此非常注意服装仪容。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而后者是说,个体会认为自己的经验十分独特,视冒险的事件为上天赋与的考验,而产生一种无懈可击的错觉(如飙车不会有危险、闯红灯、作弊抓到的不会是我等等)。

亲密关系中的自我中心: 系指个体在思考事情的时候,仅顾及到自己的想法和利益,而忽视对方(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可能的不方便、心理上可能的不适感受及物质上实际的损失。这样的情形较常发现在男生身上,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先天(脑侧化)及后天(同理经验、社会价值观)有关。

自我中心与自私

自我中心所涵盖的构念较大,而“自私”的构念通常包含于“自我中心”里。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利益为主;然而,自我中心并不一定涉及与“利益”相关的命题,例如有时候自我中心者伤及的并非对方的利益,而是对方的心理感觉或两人长期的关系。此外,自私者在进行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而自我中心者的意识则不那么明显,换言之,他们有时候知道自己如此行为会伤害别人,有时候却不那么清楚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两者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决定了之后便一意孤行,并且很可能在遭受批评时名正言顺的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没办法。”

自我中心在男女亲密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根据前面所述,男性普遍自我中心的现象可能和先天、后天均有关系。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许多研究已证实男性的脑侧化较女性明显,而男女在处理有关自己与他人的讯息时也会激发不同的脑区(Shaywitz et al,1995),可见男女在生理结构上负责“自己”与“他人”的机制便有些不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与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ing)赋予男性较多成就压力、女性较多关系压力。此外,在亲密关系中面临自己与对方意见不合等问题时,男性较易采用task orientated,女性则较习惯使用relation orientated的沟通处理方式。故研究者依此假设,若依照连结论式(PDP)的观点,我们的认知基模可能受到生理限制及后天经验影响,在面临冲突事件时,虽然男女认知结构中与self, other, relation及task的相关概念都被激发,但是女性在other与relation的路径连结较为紧密,而男生在self与task的激发速度较快,进而造成男性较为自我中心,而女性则因考量对方的感受、不断退让而蒙受其害。男性在面临自己与伴侣想法或行为上的冲突时,通常会视对方为自己的外延工具,所以容易只想到自己,而忽略对方仍为一个“理性的自身”(Kant,1770)。

自我中心主义的知识论观点

自我中心主义否认知识的真实性,认为“我”才是根本和权威。感觉是思想赋予肉体对世界的联系,而知识就是从感觉获得。也就是说,思想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自我中心主义没有定义感觉的真实性,但主要以泛虚假主义的判断原则为答案。即是“可能是假的,就不可能是真”,于是对感觉持怀疑态度。知识,感觉都是“我”的思想创造出来的,因此知识的基本是“我”,这个观点跟唯我论相同。自我中心主义对知识的定义以“我思故我在”终结。

自我中心主义的伦理学观点

根据自我中心主义的基本原则,“自我中心”,在伦理学方面与个人主义相似,与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更接近。但更重要的区别在于,自我中心主义代表激进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视为虚假的情况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对“我”的思想的约束,而这一切都是可变的。简单来说,自我中心主义主张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没有伦理约束,一切决定根据“我”的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社会主义写实主义
外部链接Marxists.orgSocialistRealismpageSocialistRealismartgalleryVirtualMuseumofPoliticalArt–SocialistRealismSergeiV.Ivanov.TheLeningradSchoolofpainting.Historicaloutline.ResearchGuidetoRussianArt
· 消费主义
定义文化研究观点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以前,“消费”一词并非如今日,具有指涉过度购买行为的意义。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威廉斯(RaymondWilliams)指出,消费(Consume)一词可追溯至14世纪,意同挥霍、用尽;而在16世纪出现的“消费者”(consumer)一词,也有相似的负面意思。然而,到了19世纪中期,“消费者”已转化成中性词,用来指涉相对于“生产者”(producer)的抽象实体。而到了20世纪,这种抽象的用法进入日常的生活领域,成为一种日常用语,且具有支配性的意涵。在“消费者”(consumer)一词出现以前,“顾客”(customer)在字面上,指涉相对于供给一方的需求者,而供需双方的互动是建立在实际的需求上的:“顾客”(customer)的需求是出于自我选择的,而供应商则是满足需求。但在消费主义兴起后,“消费者”取代了“顾客”,成为一种去个体化的抽象形体,其本质是大众,而大...
· 至上主义
概念至上主义是一种强调基本几何形(如圆、方、线条等),并注重使用有限集中颜色的艺术运动。它由马列维奇(KazimirMalevich)在1913年左右在俄罗斯创立。1915年,马列维奇在圣彼得堡展出了36件类似风格的作品,这宣称至上主义运动的肇始。“至上主义(suprematism)”这一概念并非指代任何对具体物品的描绘,而是指“由纯粹的艺术知觉而产生的崇高感。运动的产生在发表于1927年的“至上主义”(这是他《非客观的世界》(TheNon-ObjectiveWorld)一书的第二部分)一文中,马列维奇清晰地阐明了至上主义的概念:“通过至上主义这种艺术,我理解了创造性艺术中,纯粹的感知的重要。对于至上主义艺术家而言,客观世界里视觉中发生的现象,就现象本身而言是毫无意义的。它们之所以重要,在于令人产生的感觉,而不是客观的事物或环境(虽然我们常错以事物或环境为世界命名)。”马列维奇用基本的几何...
· 边际主义
价值理论钻石与水悖论钻石与水悖论指的是这样的事实:水对人的生命很重要,可是水的价格相对来说就很低。钻石对于人的生存是在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价格却很高。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里提到了这个悖论。生产成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建立了生产成本的理论。斯密认为产品的经济价值取决于投入的人工,所以他对钻石昂贵的解释是,生产钻石需要很多劳动力去发现和开采(参看:劳动价值说)。在均衡状态下,价格反映了每单位产品的成本,而且各个部门的收益率一致。一些经济学家至今坚信这个结论,特别是古典经济学家。边际主义的起源来自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他认为土地的价格取决于生产力最低的耕地--边际土地的价格,所以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农作物的需求增加,则土地价格也会上升,因为农民会开辟低生产力的土地。主观价值安·罗伯特·亚克·杜尔哥成功地解决了钻石和水悖论。他注意到价值是主观的--是位于个人心目...
· 超验主义
核心观点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它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万物皆受“超灵”制约,而人类灵魂与“超灵”一致。这种对人之神圣的肯定使超验主义者蔑视外部的权威与传统,依赖自己的直接经验。关于超验主义的重要意义这种超验主义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打破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命定论”等教条的束缚,为热情奔放,抒发个性的美国式文化奠定了基础。超验主义,它让每一个人找到真实的自己,只要你静心地寻找你自己的灵魂。人是自己的主宰。文学作品作为一场融欧洲与美国思想潮流于一体的思想运动,它催生了美国散文一系列经典之作:《自然》(Nature,1836)、《美国学者》(TheAmericanScholar,1837)、《知识的自然历史》(NaturalHistoryofIntellect,1893)、《瓦尔登湖》(Walden,orLifeintheWood...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