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
1、唢呐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
唢呐为双簧单管乐器,由哨、气盘(气牌)、芯子(侵子)、杆和碗五部分组成。唢呐的杆多为木制,管身上开有8个音孔(前7后1),管的上端插入芯子,芯子上套有气盘和芦苇做的哨,芯子插入管身的深浅影响到调高。杆的下端装有碗。碗又叫喇叭口,用以扩大音量,并可小幅度地调整音高。
唢呐品种繁多,民间以杆的长短不同,分为5种,即:小唢呐、中唢呐、大唢呐柏木杆海笛。小唢呐,杆长6.5寸-9寸,其中最常用的是7寸杆(又称三岐子)。流行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多用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说唱音乐伴奏。
中唢呐,杆长9.5寸-12寸,其中最常用的是11寸杆(又叫黑杆子)。流行在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介于大唢呐和小唢呐之间,音色较柔和,多用于歌舞伴奏。因流行在南方、小唢呐和中唢呐又被北方人称为“南方唢呐”。
大唢呐,杆长12.5寸-17寸,其中最常用的是15寸杆(又名大杆子)。流行于东北和冀东一带,声音低沉宏大,多用来吹奏大型乐曲。
柏木杆,比15寸的大杆子稍短,流行在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与大唢呐的哨片形状不同。声音清脆明亮,多用来吹奏小调(“吹歌”)和咔戏(模仿戏曲中人声唱腔)。大唢呐和柏木杆因广泛流传于北方各省,又有“北方唢呐”之称。
海笛,杆长不足6寸,声音高亢响亮,音色尖锐,多用于器乐合奏。许日曲的在民间的演奏中,丧事时,多用两支同音高的大唢呐,配以锣鼓或小件打击乐器;婚事时,多以一支中音唢呐或海笛主奏。
此外,我国还有四川苗族流行的大唢呐、用牛角制成喇叭口的彝族唢呐沙喇、外形美观的藏族大唢呐嘉令、朝鲜族唢呐太平箫,等等。
唢呐的演奏技巧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两类,在演奏中常常二者结合运用。其演奏技巧主要有:
(1)弹音。是唢呐吹奏顿音的一种技巧。运用“单舌”、“双舌”(以舌尖弹打哨口一下或两下)及“双吐”奏出。
(2)打花舌。演奏方法及效果与笛同。
(3)箫音。一种特殊的弱奏技巧,用嘴唇夹紧哨面,同时控制气息,发出极小的音量,似箫声。 (4)滑音。运用手指的渐按和渐开,同时配合嘴唇对哨子的控制和气息的强弱而形成。 (5)叠音。又叫指花,在本音的上方音孔用手指快速弹打。与一般颤音效果不完全相同的是,叠音不仅可在上二度打动,也可在本音的上三度、上四度、上五度打动。 (6)打音。在发音孔和其下方的音孔用手指急速打动。 (7)垫音。在吹奏一音时,将第8孔的按指急速地抬起一次,发出类似倚音的效果。
(8)循环换气。通过鼻吸气和嘴吹奏的协调动作,使演奏长时间气息不断,与笛同。除了以上技巧,民间艺人还创造了模仿三弦音(短促而富有弹性的顿音八、鸡啼鸟鸣、人的笑声以及人声歌唱等特殊技巧。
2、代表曲目
唢呐音量洪大,音色高亢明亮。如果用软哨吹奏,音色可柔和些。由于这个特点,唢呐曲多具有明亮、刚劲的风格。著名的唢呐曲目有《百鸟朝风》、《婚礼曲》、《小开门》、《大合套》、《一枝花》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