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
文内注释注解1:夏至约公历的6月21日前后。注解2:中国古代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合成的六十甲子排列年、月和日,而庚日就是带庚的日子,庚日共有六个,即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及庚申日。注解3:立秋约公历的8月8日前后。资料引用许名玱(2015)。敦煌汉简2263《永始四年历日》复原试拟
文内注释
注解1:夏至约公历的6月21日前后。
注解2:中国古代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合成的六十甲子排列年、月和日,而庚日就是带庚的日子,庚日共有六个,即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及庚申日。
注解3:立秋约公历的8月8日前后。
资料引用
许名玱(2015)。敦煌汉简2263《永始四年历日》复原试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伏”的由来与习俗
7月19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接下来人们将迎来酷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为30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以后的“三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三伏的由来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并都印在我国的日历上。我国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汉时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
·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又到三伏天夏天已在不知不觉间开启“蒸煮”模式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分还是来了感受了室外的气温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从今天7月12日开始就入伏了,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2017年三伏天时间初伏:2017-07-12至2017-07-21(10天)中伏:2017-07-22至2017-08-10(20天)末伏:2017-08-11至2017-08-20(10天)居内室,推窗,檐角风铃响,凉风至。午阴嘉树清圆,手把扇摇,风吹夏蝉鸣。长夜月白风清,亭柏交翠,树影婆娑,枝叶摇曳,俱是风流。夜静山空,蝉鸣夏凉。卧夏夜中,闻蝉鸣,数流萤,赏清风,听取蛙声,长夏亦短。夏日,赏心。世界本就纷杂,炎夏更嘈嘈,以眼观世,以眼观心。山林之...
· 夏至过后多久入三伏
6月21日已是夏至节气,这时一年最热的三伏天已不远了。你知道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吗?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下面为您介绍2019年三伏天的准确时间,三伏天天气炎热,防暑降温一定要做好哦!夏至后多久入伏?入伏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日子,每年的初伏都不一样,都是是要根据当年的年份决定。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属于初伏,由于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即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都有细微差别。当然,入伏日期一般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然后,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
· 三伏 从哪天开始?
我国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汉时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这种规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伏天之所以酷热,从日地关系上看,自春分日开始到夏天,太阳从直射赤道逐渐变为直射北回归线。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地面接受的太阳热量最多而散热最少。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并不是夏至,而是夏至后的伏天,特别是...
· “热在三伏”是怎么回事(图)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九和三伏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衡量冷暖的传统方法。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并印在我国的日历上。我国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就流行“干支纪日法”,就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相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汉时期盛行“五行生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这样,三伏就有固定日期了。即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伏天之所以酷热,从日地关系上看,自春分日开始到夏天,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