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甜味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2
转发:0
评论:0
甜味的物质许多化合物是甜的,在生化物质中简单的碳水化合物都有些甜味,蔗糖是典型的甜味物质,而果糖更甜。许多植物会产生葡萄糖苷(配糖体,glycoside)比糖要甜很多。甜味的产生一般认为产生甜味必须具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甜味物质的化学结构。例如对单糖来说,甜味来源于单糖结构中羟基的数目。只有1个羟基是不甜的,3个以上就略有甜味,羟基愈多则愈甜。葡萄糖、果糖都有5个以上的羟基,但是也有特例。另一个因素是人和动物舌头上的甜味接受器官。人的舌头上密密麻麻地布满50万个味觉细胞,分布在约2平方厘米的舌头上,每10—50个味觉细胞义组成花蕊状的味蕾,味觉感受器就长在味蕾的尖端小孔内。当甜味物质溶在唾液中接触味蕾的感受器时就产生脉冲,由神经传导到大脑,这个过程在1.4毫秒内完成,比视觉还快10倍。大脑得到甜味信号人才能产生甜味的感觉。人和猩猩、猴子、老鼠等动物舌头上有甜味接受器,所以有甜味感觉。而像鲸鱼

甜味的物质

许多化合物是甜的,在生化物质中简单的碳水化合物都有些甜味,蔗糖是典型的甜味物质,而果糖更甜。许多植物会产生葡萄糖苷(配糖体,glycoside)比糖要甜很多。

甜味的产生

一般认为产生甜味必须具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甜味物质的化学结构。例如对单糖来说,甜味来源于单糖结构中羟基的数目。只有1个羟基是不甜的,3个以上就略有甜味,羟基愈多则愈甜。葡萄糖、果糖都有5个以上的羟基,但是也有特例。另一个因素是人和动物舌头上的甜味接受器官。人的舌头上密密地布满50万个味觉细胞,分布在约2平方厘米的舌头上,每10—50个味觉细胞义组成花蕊状的味蕾,味觉感受器就长在味蕾的尖端小孔内。当甜味物质溶在唾液中接触味蕾的感受器时就产生脉冲,由神经传导到大脑,这个过程在1.4毫秒内完成,比视觉还快10倍。大脑得到甜味信号人才能产生甜味的感觉。人和猩猩、猴子、老鼠等动物舌头上有甜味接受器,所以有甜味感觉。而像鲸鱼、鸡、猪等动物的舌尖,没有甜味接受器,所以,即使给它们喂最甜的食物,它们也感觉不到甜味。甜味产生的更深一层原理,人类目前还在探索之中。

参考文献

^John McMurry. Organic Chemistry 4th edition. Brooks/Cole. 1998: 468.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Susan S. Schiffman; Kernon M. Gibes.Synergism among Ternary Mixtures of Fourteen Sweeteners. Chemical Senses. 2000, 25(2): 131–140 [2007-09-02]. ISSN 1464-3553ISSN 1464-35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甜味剂
甜味剂甜度表糖和甜味剂的相对甜度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代糖甜味剂列表天然甜味剂亦有低聚麦芽糖、蔗糖、葡萄糖、乳糖等。人造甜味剂以及糖精钠盐(SaccharinSodium)、醋磺内酯钾(Acesulfamepotassium)等。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甜味剂按照能量高低可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通常所说的无糖的或低糖的甜味饮料中使用的就是非营养型甜味剂,这类甜味剂不提供或很少提供热量,只提供甜味。依照GB276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非营养型甜味剂有:磺胺类(人工合成)二肽类(人工合成)纽甜非糖类(天然提取)蔗糖衍生物(人工合成)人造甜味剂的健康问题统计数据显示,经常食用人造甜味剂的群体,明显的有较高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心血管肿瘤、代谢症候群等疾病风险。不过有些统计则认为,是肥胖人士及患病者才经常食用人造甜味剂(人变...
· 日常小常识-摄入甜味剂应适量
摄入甜味剂应适量现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非糖甜味剂非常普遍。据专家介绍,只要甜味剂的含量不超标,对人体健康都不会有任何影响。不过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一定要购买正规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现在已经发现和使用的非糖甜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合成甜味剂:主要是糖精,属无热量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500倍,但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因此应避免一次大量使用。(二)糖醇甜味剂:主要有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等。木糖醇是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多聚戊糖经水解后的木糖,再加氢还原成木糖醇,可用来代替蔗糖。但近来有研究表明进食过多木糖醇有升高血中甘油三脂的可能性,同时还可引起腹泻,因此不要一次大量服用。山梨醇在很多水果中都存在,甜度仅为蔗糖的一半,热量稍低于葡萄糖。食用后在血液中不会转化为葡萄糖,所以其代谢不受胰岛素支配,是糖尿病并发肝脏病、胆囊炎患者适用的甜味剂。麦芽糖醇甜度和蔗糖接近,摄入后不产生热量,也不会合...
· 日常小常识-安全有益的新型甜味剂
人类对甜味的喜爱是一种本能,因此在饮料中甜味“一统天下”是可以理解的。传统上,饮料中需要添加大约10%的蔗糖才能产生比较满意的甜味。对于那些低成本的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来说,由于蔗糖的添加量大,所以它是饮料配制中最主要的成本因素。如果能够减少蔗糖的用量,而又保持甜味不变,自然是企业所梦寐以求的,因此糖精等合成甜味剂就应运而生了。它成本低廉,很快便风靡了全世界。糖精本身没有营养价值,也不产生热能。而消费者从感情上不愿意接受糖精,认为它是一种“合成”物质,不是食品中的天然成分。美国早已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糖精。按照我国的规定,如果添加了糖精,生产者应当在成分中加以注明,而企业并没有很好地遵守这些规定,更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担心肥胖问题,对饮料中的蔗糖也感到十分不安:喝一大瓶1.15升的可乐,就相当于吃下去120克白糖,相当于吃下去两碗米饭!此外,人们还盼望有不升高血糖的...
· 中国最早尝到甜味儿是什么时候?“糖“在古代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糖现在是我们生活必不可缺的,在各种食物中都含有糖的成分,无论男女老少都爱糖。我们现在获取糖的途径多种多样,那古代是怎么获取糖的呢?糖在古代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跟着小谱来看看吧。我国最早对糖的记载是在西周时期,那时是饴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饴糖也称之为麦芽糖。图源网络据记载,糖应是在商朝西周时期创制,《诗经·大雅》中提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荼和苦苣也像饴糖一样甜。那时糖的产量还是比较低的,所以价格高,一般百姓也无法享用。大家所熟知的蔗糖,应是起源于汉朝。蔗糖的原材料是甘蔗,甘蔗是在东周的时候传入中国的。战国时期,记载了甘蔗的初步加工。《楚辞·招魂》中写道“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指的就是甘蔗,“柘浆”就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因此,战国时期,楚国就已能对甘蔗进行初加工了。图源网络东汉杨孚的《异物志》:“长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