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
中西医之辨
中医的脏腑,与西医提出的脏腑的生理结构并非相同。“象”指的是五脏六腑发挥功能时所呈现的表象。结合阴阳五行及脏象学说,五脏六腑的机能,可视为一种“表里对立”和“生化克制”的作用,以“脏”为“里”,以“腑”为“表”,并归纳出各个脏腑的表里对立关系;若整合脏腑于阴阳学说,则相对于腑时,脏属阴。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肝、心、脾、肺、肾皆为阴也。”
此外,除了五脏,“心包络”亦为脏,于六腑中的三焦相表里;由于病理变化与心相似,亦常于针灸以外的医术中视为心的外围,故亦归属于心。还有脑、髓、骨、脉、女子胞(),统称为“奇恒之腑”,由于它们功能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形同于腑,其功能又似脏,故取此一统称。
脏腑在生理上的功能特点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如脏有病多见虚证;腑有病多见实证;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每个脏腑各有它的功能活动,并通过经络、营卫、血气等彼此连络及互相协调平衡以维持生命。
阴阳五行下的脏象学说
根据五行学说脏腑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对应五藏,在先秦两汉时代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管子》认为,脾木、肺水、肾金、肝火、心土 。古文经家认为,脾木、肝金、火肺、肾水、土心。今文经家认为,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 。
《黄帝内经》采用今文经家的说法,形成后世中医传统。
五脏
五脏分别与五行对应,即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各脏器又有个号的相生、相克关系,并依次序产生连续的关系:
五脏的相生关系: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五脏的相克关系: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根据阴阳学说,每个脏器又可根据其生理活动,分为阴阳两类状态,且两个状态必须协调,脏器才能正常运作;否则便有可能影响脏器本身的功能,若按上述五行的对应,阴阳失调更会进一步影响其他脏器的正常活动。
功能概述
六腑
六腑对应经络中的阳经,如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等。
注释
^ 《管子》卷14〈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
^ 许慎《五经异议》:“今文尚书,欧阳说:肝,木也;心,火也;脾,土也;肺,金也。古文尚书说,脾,木也;肺,水也;肾,金也;肝,火也;心,土也。”
连结
五运六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