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洪拳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54
转发:0
评论:0
简介洪家拳属南拳拳种之一,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传甚广,为该地“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界公认为南拳中之精华。该套拳术气势刚猛、劲道十足而又十分实用,因此作为南拳代表;目前国标武术的“南拳套路”中大部分之架势拳路就来自洪拳。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南派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硬打直上、劲透过身。洪拳并有老洪拳与南派(新)洪拳之分。鸦片战争后,广州一带之洪门组织三合会称此地之拳术为“洪拳”,共尊南少林寺(位于福建莆田)为祖庙;而当时(1840-1850年间)主持的五个武术社团则为少林五老。洪拳内外五要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说:“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且“多短拳”,手法有拳、掌、爪、钩、指以及各种肘法、桥法等。其中桥法是南拳特有的手法...

简介

洪家拳属南拳拳种之一,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传甚广,为该地“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界公认为南拳中之精华。该套拳术气势刚猛、劲道十足而又十分实用,因此作为南拳代表;目前国标武术的“南拳套路”中大部分之架势拳路就来自洪拳。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南派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硬打直上、劲透过身。

洪拳并有老洪拳与南派(新)洪拳之分。鸦片战争后,广州一带之洪门组织三合会称此地之拳术为“洪拳”,共尊南少林寺(位于福建莆田)为祖庙;而当时(1840-1850年间)主持的五个武术社团则为少林五老。

洪拳内外五要

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说:“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且“多短拳”,手法有拳、掌、爪、钩、指以及各种肘法、桥法等。其中桥法是南拳特有的手法,亦即直臂或屈臂形成“桥”形,进行圈、盘、切等手法。

动作紧凑,劲力刚健。发动有三种形式:一为快速有力,如“弓步双冲拳”;二为短劲发力,手臂保持一定弯曲,用劲短促,挥动幅度小,如钩撞拳等;三为匀速用力,在臂部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慢而匀地用力推出,如单双推掌、碟手推等。

步法稳固,重心较低,强调桩步为基本功。拳谚说:“未学功夫,先学扎马”。扎马即桩功,练好扎马才能“稳如铁塔坐如山”。

快慢相间,长短并用,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快时迅速清晰,慢时沉稳有力。

身法要做到吞吐浮沉,窜蹦门转,腰腿身手要贯串一致。做到手起肩随,腰催周身,完整一气。

气沉丹田,发声吐气。常配合发力发出喊声。这有助于使动作饱满刚健,突出其刚烈风格。

要求出手居中,注意门户,反应敏捷。拳谚说:“触即变,发如箭”。

洪拳“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所以练习者肌肉发达,筋骨强壮,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可显著提高。洪拳强调蓄劲闭气与发劲开声交替作用,要求动作用腹式呼吸,因此对增强心血管、消化和呼吸系统机能、促进新陈代谢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洪拳十二桥

一般洪拳十二桥手乃指“十二诀”:刚、柔、逼、直、分、定、寸、提、流、运、制、订;而“十二桥手法”则为:穿、沉、分、架、摸、推、寻、磨、挂、撞、锁、劈。十二桥手诀是十二种心法,以刚为天、柔为地,配合其馀十种建立起洪拳的整体劲道要领;十二桥手法则是十二种桥手用法,讲求桥来桥上过、无桥自造桥。故二者一为心法,讲究体会;一是手法、主在应用。

十二桥马: 洪拳十二桥马是指十二步法,这十二种步法为:四平马、子午马、伏虎马、麒麟马、吊马、独鹤马、中字马、三角马、败马、二字钳羊马、跳马、丁字马。

老洪拳

又有南北地域之分。洪拳由元、明间陕西地方之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

南方洪拳以五形拳闻名,北方洪拳则以十(二)形拳(亦称心意六合拳)传出。

五形拳

五形拳先在广东流行,以刘家拳和李家拳最先传出。南(老)洪拳以五形拳(一个套路)开始,可以用龙、蛇、虎、豹、鹤五种不同形态演练。后来衍生成单形拳套:如龙拳、虎拳、蛇拳与鹤拳等;或双形拳套:如虎鹤双形拳及蛇鹤双形拳等。其特点为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声助威。北派加上熊、猿(猴)、鹞、鸡、鹰、燕、马等拳势,以四平大马、跳跃腾娜、闪展灵活、拳势威猛、大开大合。

佛掌(罗汉短打)

对拆,盘桥。

花洪拳

另一枝由梁二娣传入佛山而至顺德。顺德一支可以追溯至黎三兴,当时称为花洪拳,后称少林花拳。二战后,黎三兴的外孙陈家廉正式定名为永春拳(有别于永春白鹤拳)。

花洪拳极有可能由从东莞之莫家拳衍演出来,其拳套有串花拳、箭拳、黑虎拳、豹拳、人字桩、钓鱼及盘龙棍。

{文中所指花洪拳是由东莞之莫家拳演出来,对不起了,说中只是一半吧,另一半是洪拳亦有一位早期后五虎时期,知名一代洪拳宗师黄飞鸿交过手的一位不知名老教一传入惠阳、惠州至东莞一带,他的名字,吴狱庭先生}

顺德传统洪拳

顺德洪拳是一支在顺德地区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洪家拳流派。由蔡景盛为主要发扬,其相传有序:黄麒英—黄飞鸿—林世荣—吴少泉—黄达生—蔡景盛以及众弟子。蔡景盛亦曾师承蔡炳明(蔡景盛父亲)、何东成、岑成、蔡氏宗亲等学习传统特色套路。顺德洪拳传统套路有伏虎分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抛土拳、单弓伏虎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三展铁线拳,虎形拳,豹形拳等。传统木桩锻炼以三星桩,伏虎桩为主。传统器械包括;单刀、双刀、蝴蝶刀、棍、枪、大钯、春秋大刀、朴刀等一系列洪拳的长短单双器械传统套路和狮艺。顺德洪拳以较丰富的技击手法而突出。

洪家拳

1854年后,由于佛山琼花会馆被李文茂反清事件牵连,而被完全烧毁,此后洪拳在广州演变成洪家拳。清末年间,在广州佛山一带出现了一本有关洪拳与(南)少林五老的小说,相信是洪家拳后人传出之万年青。

相关人物

黄坤(1840年代?,洪门人士?)

为客家人,先后在潮阳、东莞设场,授徒多人,其后在佛山祖庙授拳。据说黄坤因在佛山伤人致死而潜逃广州,两年后再往广西,从此未闻其踪迹;他传下罗汉拳、梅花手、十四蹂、五行拳、伏虎拳等福建传统武术。

陆亚采、黄泰 (ca. 1782年 - 1867年)、黄麒英(1810年-1886年)

陆阿采(陆亚采)年老时在广东海幢寺将洪拳传予黄泰、黄泰传黄麒英(街头卖艺人),时值佛山洪门起义时期。黄麒英传子黄飞鸿:五形拳、工字伏虎拳、十形拳、虎鹤双形拳、五郎八卦棍、梅花枪、子母刀等。陆阿采的师父是传说中的少林五老至善和尚,现实中的反清洪门子弟。

梁坤(铁桥三)、林福成

铁桥三在家排名第三,原名为梁坤(1813年-1886年),广东南海县人,享年七十有三。年轻时在佛山广东一带街头买武,且桥手功夫独到,故人称“铁桥三”。成名后广州河南富商蔡赞、富家子弟伍熙官曾先后聘至家中教习,后育善堂中医施雨良及孙指添、区珠、林福成等人亦拜入为门下,传下铁线拳,后来林福成传铁线拳予黄飞鸿。开始有传说称洪(家)拳创始人是洪熙官。

黄飞鸿

主条目:-黄飞鸿(1847年-1924年)

林世荣

主条目:-林世荣(1861年-1943年)

至善和尚

洪家拳奉尊少林五老至善和尚为祖师爷。

康富程

张克治正式入门弟子,世界散打冠军 1990年中华国术第一届国际锦标赛第二名 1991年西德武术特技表演赛冠军 1997年国际世界杯武术散打冠军

兵器

兵器有棍、刀、剑、枪及铁尺、扇子、拐、雨伞(洪佛追魂伞)、大刀等各种奇门兵器。

套路

洪家著名的套路:

工字伏虎拳:改十八罗汉伏虎拳而成,路线成工字形。为洪家母形拳(初级拳套路),学习扎马,桥手、及内功基础。

铁线拳:铁桥三所传,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铁线拳主练内功,“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实践套路。

虎鹤双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属应用套路。

花拳:少林俗家弟子胡惠乾尤擅花拳,他打机房的故事在南粤流传甚广;洪家拳宗师如陆亚采、黄麒英皆也擅长此拳。花拳是洪拳中少有注重速度的拳法,所谓一发三招,皆以点穴截脉、标指等狠毒招式为主。

五形拳:以龙、虎、豹、蛇、鹤为主,先练小五形,次逐步练习单形,再加以应用。

其他套路:五禽拳(虎、鹤、龙、蛇、猴)。

五郎八卦棍。

指挥刀。

劈挂单刀。

梅花双龙刀。

蝴蝶双刀。

行月双刀。

参见

中国武术门派

中国武术

洪门

南拳

咏春

南少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洪拳之洪熙官
洪熙官,籍贯广东广州,他是少林弟子,也是洪拳的创始者。另有同名电视剧及电影。人物简介据有关资料记载,洪熙官,籍贯广东广州,他是少林弟子,也是洪拳的创始者。广东称得上中国第二武术之乡,出现过无数有名拳师,如蔡九仪,籍贯肇庆,明末清初人,曾随洪承畴部队驻辽东,任军令承宣尉。1642年,洪承畴兵败降清之后,蔡九仪愤然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学少林武功。经过八年的苦苦习练和掌门大师的精心传授,蔡九仪于1650年学成少林武功返回肇庆,并带回了师傅赠予的《少林拳术秘史》一书,便暗中开始收徒,传授少林武功,以图东山再起。自幼习武的洪熙官在亲戚的引荐下与方世玉、方孝玉、方美玉兄弟及梁亚松等人拜蔡九仪为师学习少林武功。后来被称做“少林十虎”。在恩师的教诲熏陶下,天资聪慧的洪熙官不但勤学苦练,还深得师傅至爱传予少林内功心法。短短几年,洪熙官不但领悟了少林功夫的精髓,且功力造诣高深。由于对当朝满人统治汉人极为仇视,...
· 洪氏太极拳
洪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祖国文化遗产,古老拳种之一,它是陈氏历代拳术家继承先辈武术成果,吸收各家精华,发展提炼而成的武术瑰宝。它一向以轻灵自然、松园雄浑、缜密缠绵、刚柔相济的螺旋运动形式和富有实战性的武术技巧而见称。河南温县常阳村自明洪武七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入之始祖陈卜而后名为陈家沟。陈氏世传太极拳,至十四世长兴公以弟子扬露禅授拳北京王府而名扬国内。长兴公之曾孙发科公字福生,一九二八年被邀赴京授徒,震动京师武林。当时北京武术界有名气者如许禹生、李剑华、刘慕三等及著名京剧武生扬小楼皆从之学。前后弟子众多,被尊为“太极一人”,是陈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洪式太极拳创始人洪公均生,系河南禹县人,自幼随父在京。陈发科先生一九三年于京从发科公习拳,随师十五载不辍,身体强健,功底深厚。松圆缠绵、缜密雄浑颇具师风。虽离师索居,然谨记师训,研练不敢稍懈;默识揣摩,亦每有所得。一九五六年春,自济再度赴京...
· 掌洪拳祖师于纯
(于纯,字思敬,掌洪拳法字辈始;山东鄄城富春乡冯屯人氏。据《洪拳宗卷》记载,先师生于公元1758年,卒于公元1822年,享年65岁,善终。先师自幼家贫,常受地痞恶霸欺负,年长16岁时,不甘受辱,入嵩山少林寺学艺,拜寂然为师。曾因清廷扰寺,他两度离开少林,分别还乡4年后,三入少林,学得金三掌、通臂钢拳和月牙铲、刀枪棍棒等器械,尤擅气功、轻功。集诸多拳种之长,创金沙掌,时称“于门拳”。他被奉为中原洪拳之祖。)于纯,清嘉庆、道光年间武林大侠,善轻功,掌洪拳创始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即公元1758年;卒于道光二年、岁次壬午。祖上世代务农,家庭贫寒。其父于会云,原籍濮州南小于庄村(今鄄城县什集乡小于庄村),后北迁六里至冯屯村(今鄄城县富春乡前冯屯村)。于会云三子,长子于朴,次子于纯,三子于厚。支微人单,常受欺凌。锅、碗、瓢、盆、水筲、石磨不断遭人秽污。于纯也多次被其邻张发孔殴伤。为洗雪耻辱...
· 洪熙官简介洪拳创始人洪熙官墓地之谜
洪熙官,清代武术家,因创立洪拳而闻名于世。以洪熙官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有很多网友对洪熙官的身份很感兴趣。在真实历史中,到底有没有洪熙官这号人,是不是像荧幕中刻画的那样武艺高强呢?下文主要介绍了洪熙官的生平及其墓地之谜。洪拳创始人洪熙官简介洪熙官,祖籍广州,出身少林,为洪拳的创始人。自幼练武的洪熙官跟随著名拳师蔡九仪学习少林拳法,后来与方世玉等人并称“少林十虎”。洪熙官聪明好学,几年时间就深得师傅心传,为人正义凛然,对清廷颇为不满。后又随师父来到泉州学习南拳,悟性很高的他将南北少林的功夫融为一体,刚柔相济,为后来创立闻名于世的洪拳打下基础。据《南少林流派拳谱》记载,康熙时期,清廷派兵围剿少林,洪、方等人因寡不敌众潜逃广东。清政府对他们的追杀并没有停止,洪无奈藏身广州大佛寺继续练功。后来吴三桂叛乱,在广东等地发展地下势力,洪熙官借此机会重出江湖,组建地下武装。洪熙官等人遵从恩师反清复明的...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洪拳鼓
“洪拳鼓”仅流传于渭南地区澄城县刘家洼乡,因击鼓动作融会了小洪拳的架式而得名。又因鼓点以[七槌子]为主,故又称“七槌鼓”。建国前,此鼓主要在当地汉武帝庙庙会上表演,作为社祀的一项活动,因而又称为“神社鼓”。洪拳鼓在社火中表演时,由一个鼓手、一个铙手、两个敲大钹和一个绕杆子者,共五人组成一组。一般少则有八组参加,多时可达十二组,同在两个舞红棍者的率领下表演。全队近六十人,规模较大,气氛强烈。舞者身穿传统戏曲中的校尉服,头扎英雄巾,扎大带、戴披肩;鼓手身背靠旗,扮成古代武将模样。全舞包括三个段落、即“摆道鼓”(行进表演),“七槌鼓”(场地表演)和“落场鼓”。“七槌鼓”是全舞的核心舞段,队形变化严谨,动作粗犷质朴,节奏稳重明朗,气氛庄严肃穆,不象一般民间鼓舞所表现的那样热烈、欢快。鼓手将鼓挂于胸前,双手各握鼓槌的中部,槌的两头皆可轮翻击鼓,边击边舞,是表演的主要角色,基本动作有“单槌轮击”、“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