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咸驩县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1
转发:0
评论:0
沿革周时越常氏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开九真郡,县七:胥浦县、居风县、都庞县、余发县、咸驩县、无切县、无编县。吴置九德郡,统县八:九德县、咸驩县、南陵县、阳遂县、扶苓县、曲胥县、浦阳县、都洨县。宋九德郡,统县十一:浦阳县、九德县、咸驩县、都汱县、西安县、南陵县、越常县、宋泰县、宋昌县、希平县。南齐九德郡,领县七:九德县、咸驩县、浦阳县、南陵县、都洨县、越常县、西安县梁置德州。隋开皇十八年改曰驩州,日南郡,统县八:九德县、咸驩县、浦阳县、越常县、金宁县、交谷县、安远县、光安县唐武德五年,于咸驩县置驩州,领安人县、扶演县、相景县、西源县四县,治安人县。贞观九年改为演州。十三年省相景县入扶演县。十六年废演州。其所管四县,废入咸驩县。后改为怀驩县

沿革

周时越常氏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开九真郡,县七:胥浦县、居风县、都庞县、余发县、咸驩县、无切县、无编县。

吴置九德郡,统县八:九德县、咸驩县、南陵县、阳遂县、扶苓县、曲胥县、浦阳县、都洨县。

宋九德郡,统县十一:浦阳县、九德县、咸驩县、都汱县、西安县、南陵县、越常县、宋泰县、宋昌县、希平县。

南齐九德郡,领县七:九德县、咸驩县、浦阳县、南陵县、都洨县、越常县、西安县

梁置德州。

隋开皇十八年改曰驩州,日南郡,统县八:九德县、咸驩县、浦阳县、越常县、金宁县、交谷县、安远县、光安县

唐武德五年,于咸驩县置驩州,领安人县、扶演县、相景县、西源县四县,治安人县。贞观九年改为演州。十三年省相景县入扶演县。十六年废演州。其所管四县,废入咸驩县。后改为怀驩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咸阳县
· 咸宁县
历史沿革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避宋太祖、宋太宗父亲赵弘殷永安陵讳,改永安县为咸宁县。1958年10月,蒲圻、咸宁第一次合县为蒲圻县,属湖北省孝感专区。1959年3月分开。1960年5月,蒲圻、咸宁第二次合县为咸宁县,属湖北省武汉市。1961年12月分开。1962-1965年属湖北省孝感专区。1983年撤销,置县级咸宁市。
· 陕西-咸阳-旬邑县范育
范育(生卒年不详),字巽之,北宋时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县)人,范祥子。举进士,为泾阳县(今陕西泾阳县)令。因养亲而归乡,从理学家张载学。经人举荐,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神宗召对,他请用《大学》诚意、正心以治天下国家,并荐举张载等人。西夏犯环庆路,诏育视察西北边防。回朝后上言:“宝元、康定年间,我军与西夏三战而败,皆失于不能知己知彼,轻举妄动。”又奉命使河东,曾就韩绛筑啰兀二砦事纵论连年战争使人民生活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他建议“愿贷被劾官吏,其刍粮在道者随所至受之,使已困之民咸蒙德泽”。【注:《宋史·范祥传》】神宗纳其言。后坐劾李定被贬知韩城县。宋与西夏划定边界,诏范育前往鄜延参与划界。久之,知河中府,加直集贤院,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元祐初,召为太常少卿,改光禄卿、枢密都承旨。受大臣刘光世弹劾,出知熙河。时朝议放弃质孤、胜如(在今甘肃)两堡,范育极力反对,他说:“熙河以兰州为要塞,此...
· 陕西-咸阳-泾阳县吉翰
吉翰(372~431年),字休文,南朝宋时镇将。冯翊池阳(故治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人。东晋安帝末年,吉翰在长沙景王刘道怜帐下任参军。义熙五年(409)春,刘裕率军北征南燕慕容超,吉翰随刘道怜军攻陷广固(故城在今山东益都县西北),以功赐爵建城县五等男,转任从事中郎。他在刘道怜部下为将十余年,清谨刚正,甚得刘裕赏识。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取代东晋司马氏政权,创立刘宋王朝,建元“永初”。刘道怜位居太尉。永初三年(422)吉翰任太尉府司马。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元年(424),吉翰以龙骧将军、西戎校尉出任梁、南秦二州刺史,都督二州诸军事。三年(426),改督益、宁二州和梁州的巴西、梓潼、宕渠、南汉中以及秦州的安固、怀宁共二州六郡诸军事、益州刺史,驻守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在益州甚有政绩,得到舆论称赞。六年(429),他因年老多病,回朝任彭城王刘义康司徒府司马,加授辅国将军。七年,又以假节监徐兖二州和
· 陕西-咸阳-彬县李育
李育(生卒年不详),字元春,扶风漆县(今陕西彬县)人,东汉初期著名经学家。李育青年时期入太学,博通群书,善于钻研和思考,专攻《公羊春秋》,有很深的造诣,在太学中颇为知名。当时京兆、扶风两郡争相召请他做官,因时值乱世,他不愿意步入仕途,每次到任不久便称病而去。李育隐居于杜陵,一面收徒教书,一面开始研究古文经学。他读《左传》,爱其文采,但认为作者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编纂《春秋》的含义,而陈元、范升等人就《左传》的争论,又多是引用图谶之说,不得要旨,毫无说服力。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写出了⊙左氏义》,共讨论了41个问题。后来著名经学家何休与其师羊弼的《公羊墨守》、《左传膏肓》、《谷梁废疾》三书,就是在⊙左氏义》的基础上写成的。永平初年,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辅政,广招天下贤才俊士。班固向刘苍推荐李育,称其才能学识“虽前世名儒,国家所器,韦(贤)、平(当)、孔(光)、翟(方进),无以加焉,宜令考绩,以参万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