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基督教救赎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244
转发:0
评论:0
历史背景早期教会并没有发展“不成熟”的救赎理论。教父时期对神学的贡献主要是在于──“基督论”及“三位一体”的教义。早期的救赎论点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成熟的救赎教义是始于坎特布里的安瑟伦,直至17世纪新教正统主义时期才算是真正发展。救赎基础救赎的基础有三项:上帝爱的具体彰显。上帝借着救赎,在世代与永恒间显明祂的恩典。上帝要“被拣选之人”以善行回应祂的拣选。救赎定义从人的角度看赎罪:有与上帝“和好”的意思,也有“被救赎”的观念。“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八34)”,人因为罪而与上帝隔离,生命被罪恶捆绑,罪使人成为被奴役者,而救赎者则是要废除奴役,使人得释放。从宗教的角度看赎罪:上帝是救赎者,在旧约出埃及记中,上帝将祂的子民从为奴之地领出来,新约则预表耶稣基督要将人为从罪恶释放出来。圣经中的救赎《以弗所书》第3章第9-11节:‘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上帝里的奥秘,是如何安排的,为要借着...

历史背景

早期教会并没有发展“不成熟”的救赎理论。教父时期对神学的贡献主要是在于──“基督论”及“三位一体”的教义。早期的救赎论点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成熟的救赎教义是始于坎特布里的安瑟伦,直至17世纪新教正统主义时期才算是真正发展。

救赎基础

救赎的基础有三项 :

上帝爱的具体彰显。

上帝借着救赎,在世代与永恒间显明祂的恩典。

上帝要“被拣选之人”以善行回应祂的拣选。

救赎定义

从人的角度看赎罪:有与上帝“和好”的意思,也有“被救赎”的观念。“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约八34)”,人因为罪而与上帝隔离,生命被罪恶捆绑,罪使人成为被奴役者,而救赎者则是要废除奴役,使人得释放。从宗教的角度看赎罪:上帝是救赎者,在旧约出埃及记中,上帝将祂的子民从为奴之地领出来,新约则预表耶稣基督要将人为从罪恶释放出来。

圣经中的救赎

《以弗所书》第3章第9-11节:‘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上帝里的奥秘,是如何安排的,为要借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这是照上帝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 主耶稣完成救赎工作的方式就是舍了自己的生命,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此人是借由耶稣基督的救赎而从罪的压制中得释放、蒙赦免;所以保罗才会说:救赎既是在基督里以信心获得,就不再需要借着“守律法”来换取了。

俄利根:赎价型救赎论

最早期的救赎观,Aulén称之为“古典的”救赎观,经常被理解为“赎价型救赎论”。自从其名著出版后,也被称之为“基督得胜论”。这理论认为亚当夏娃在堕落时,使人类接受了魔鬼的辖制;而上帝为了赎回人类,差基督作“赎价”或“诱饵”;而魔鬼不知道基督不会永久死亡,于是杀害了基督;当基督复活时魔鬼就失去了对人类的控制权了。

Aulén认为,“基督得胜论”Christus Victor是初代教会的主流观念,也是教会历史头一千年的主流观念,几乎每一位教父都支持它——包括爱任纽Irenaeus、俄利根Origen of Alexandria、和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这仅仅是其中几位。

Aulén认为神学家们误解了早期教父的观念,误会了他们的救赎观是一种“赎价理论”Ransom Theory。教父说的“赎价”的原意,并不是说要给魔鬼赎价;教父乃是说人类从罪、从死亡、从魔鬼的辖制中得释放。正如“基督得胜论”所顾名思义的,“赎价”ransom不是指一种交易,而是把人类从罪的奴役中解救或释放出来。(但安塞伦把它误解成是给魔鬼赎价了)。

这部分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的Christus Victor。完整翻译见下面的外部链接。

安瑟伦:补偿型救赎论

第二种救赎观是“拉丁的”观念、或称为“客观成就的objective”理论。是11世纪的西方大主教安塞伦创立的。它通常被理解为“补偿型救赎论”。它是安塞伦创立的,其中基督代替人类受苦,满足上帝被亏缺的荣耀。后来更正教由此发展出“代罚救赎论”penal substitution——其中基督代替人类被惩罚,满足上帝公义的要求,于是上帝可以合法的饶恕人。有些人试图证明“代罚救赎论”源于早期教父,如犹士丁Justin Martyr 公元100-165、优西比乌Eusebius of Caesarea 公元275-339 和希波的奥古斯丁。

教义历史专家都认为,初代教会里并不存在“补偿型救赎论”或“代罚救赎论”;初代教会里只能找到另外两大类的救赎观念。罗马天主教的神学拐点是在第5世纪,但11世纪前绝不存在“补偿型救赎”的理论;16世纪前也绝不存在“代罚救赎论”。

只有一位著名的教义历史学家J.N.D. Kelly,认为初代教会曾有过某种“代罚救赎观念”。但这位J.N.D. Kelly的论证方法,已被拆穿是学术舞弊了;J.N.D. Kelly是把近代的观念强塞进教父的词语中,造成教父有代罚观念的假象。

这部分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的Christus Victor。完整翻译见下面的外部链接。

亚伯拉德:品德感染论

第三种是“主观成就的subjective”理论。它通常被理解为“品德感染论”Moral Influence view——其中基督的受难是一个典范的举动,感染相信的人。这种观念常被错误的追溯为Abelard的原创。实际上Abelard是重申了奥古斯丁的看法,而奥古斯丁则是阐述了他那个年代的一种教义。

这部分翻译自英文维基百科的Christus Victor。完整翻译见下面的外部链接。

12世纪的亚伯拉德公然表示不同意罗马天主教的“赎罪理论”以及安瑟伦的“补赎说”。亚伯拉德他高举上帝的爱,而不强调上帝的荣誉或愤怒。他认为人类需要的是一个新的“行为动机”,对于上帝与人类的复和反倒不是那么在意,亚伯拉德主张上帝早已接纳了人类,人类只是需要有可遵行的榜样而已,因此人类并不需要“赎罪”。亚伯拉德所提出的赎罪观点被称为“道德影响说”。 在他所著的《罗马书注释》一书中,亚伯拉德认为基督之死最主要的后果便是彰显上帝对人类的爱。亚伯拉德一方面强调基督的代死是显出上帝的爱,另一面他又轻视罪的破坏性,认为人类的行为之所以会有善恶的分别,乃是在于人自己内在的动机,而与人性本善或本恶的特质无关。人因为看见那挂在十字架上受难、流血的基督,而被基督的大爱所感动,心中涌起万分感恩;于是从原本惧怕、远离上帝,再次回到上帝面前,并且有分于基督的生命不再活在罪恶之中。人类借着“回应基督之爱”的行动得以与基督结合,并且因祂的受苦而获益,将基督的完满道德作为生活的准则。

加尔文:预定论

对俄利根的批判

‘付赎价给撒但’的理论与圣经的教导并不符合。

与上帝公义的本性不符:俄利根的论点似乎是一场最强壮、最狡猾者就占上风的竞赛。上帝的公义是彰显在每一个层面上,特别是在祂救赎人类的计划中,上帝以公义、大能的行动来救赎人类,并不需要用其他“手段”来施行祂的拯救。

人虽犯罪,但并不代表撒但有权控制人类:撒但乃是借着罪与死来控制奴役人,并不表明它因此而取得“合法地位”来控制人。

人因为犯罪而亏缺了上帝的荣耀,因此人需承担罪的刑罚──死亡。基督用祂生命所付的赎价,将人类从律法的咒诅中赎出来。无罪的基督为罪人死,使上帝的公义能得以维持并成全救赎的行动;这是上帝公义原则的因应之道,绝不是以强欺弱的戏码。

Aulén认为,“基督得胜论”(Christus Victor)是初代教会的主流观念,也是教会历史头一千年的主流观念,几乎每一位教父都支持它——包括爱任纽(Irenaeus)、俄利根(Origen of Alexandria)、和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这仅仅是其中几位。

对安瑟伦的批判

“补赎论”的说法太过客观:整个过程都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在内。人类在这“救赎交易”的过程中,仿佛是上帝手中的棋子一般。

太过注重司法与律法化:强调上帝的荣耀,将上帝描绘为封建国王,耶稣基督为慈爱朋友,为人类偿付罪债。

忽略了圣灵的角色。

安瑟伦的补赎说受到许多的讨论,尽管它有些争议点,但对于天主教和更正教的整体冲击力却是重大无比,此观点受到多数神学家的接纳。

对亚伯拉德的批判

虽然亚伯拉德强调上帝的爱是成就救赎的源头,然而他的理论却抛弃了上帝的公义以及赎罪之真正含意。亚伯拉德的救赎观完全没有“法律行为”的意义。根据亚伯拉德的说法,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时,发生改变的是罪人受到基督之爱的影响,在纯粹道德中并没有提到“死在罪恶与过犯之中”的人类要如何真正的悔改。因此有些批判者将之谑称为“主观理论”。单以上帝爱的属性涵盖整个救赎过程,又以人的主观来解释基督之死,将基督的死与其他历史上英雄烈士的感人事迹相提并论,容易陷入异端的模糊界线中。

参考文献

来源

Gustaf Aulén. 《历史性信仰:基督得胜论 Christus Victor》. 1931.

Paul Inns. 《慕迪神学手册》. 1994.

吴罗瑜 编著. 《救赎,救恩》(《圣经神学辞典光碟版》). 1999.

沈介山. 《信徒神学》. 2000.

马有藻. 《基要信仰概论》. 1989.

章力生. 《系统神学──救恩论》,卷陆. 1991.

麦葛福. 《基督教神学手册》. 1998.

麦葛福 编著. 《基督教神学原典精华》. 2003.

奥尔森. 《神学的故事》. 2004.

雷历. 《基础神学》. 1996.

鲍凯索. 《基督教信仰之研究》. 1992.

参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基督教末世论
末世论研读末世的事,在神学上被称为“末世论”(eschatology取自希腊文,字义是“末后”)。而圣经中基督的再临与末世之事被许多当代经学家认为是最重要的教义,教导基督门徒为“末后”争战得胜应做的准备。西雅图大学的神学教授陈佐人博士阐述莫特曼(JürgenMoltmann,1926-)的思想:“我们是活在末世当中以神为中心,这是我们的基础。你有了这个基础,你就可以去面对不同的思想,面对他们的挑战。”在讨论末世论时,一般神学家对此甚为谨慎,因为《圣经》文末记载着:“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避免研究者偏向某一个观点层面。在此提出的有关末世论这一个题目的神学家的论述首推莫特曼(JorgenMoltmann)神学、德国思想家潘宁博(WolfhartPannenberg)及西方基督教思想家史怀哲(AlbertSchweitzer)、库尔曼(Osca...
· 以姓氏做对联,在传承中救赎
很多家族现在已经没有了“传家宝”,但姓氏对联、姓氏书法就可以作为一种“传家宝”而存在。图为张西平书写的姓氏对联。1月23日,“张西平书中华百家姓氏对联展”迎春活动在深圳青藤茶社举行。由书法家、深圳大唐书画院院长张西平用篆体、楷体、行书、隶书和草书写成,遍及任、谢、章、李、薛、吴、舒、吕、赵、黄、徐、胡、郭、张、董等常见姓氏的60副对联,在古色古香的茶馆中展出。各方茶客步入其中,恍若置身古代书庐,品茶之余亦把自己的姓氏与墙上对联“对号入座”,沐浴于某种认祖归宗的认同感中。尽管,背负“姓氏大国”盛名的中国,存史有载的姓氏数目已超越10000个,但“姓氏文化”在当代却并未得到理想的传承。很多人只把姓名当成一种辨识身份的工具,却对自己姓氏的历史、文化和典故一无所知。而在生育数量锐减、跨国婚姻频繁、传统礼节日益简化的当今,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更加濒危,因此,“书写姓氏对联”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姓氏文化的沿...
· 以姓氏做对联,在传承中救赎
很多家族现在已经没有了“传家宝”,但姓氏对联、姓氏书法就可以作为一种“传家宝”而存在。图为张西平书写的姓氏对联。1月23日,“张西平书中华百家姓氏对联展”迎春活动在深圳青藤茶社举行。由书法家、深圳大唐书画院院长张西平用篆体、楷体、行书、隶书和草书写成,遍及任、谢、章、李、薛、吴、舒、吕、赵、黄、徐、胡、郭、张、董等常见姓氏的60副对联,在古色古香的茶馆中展出。各方茶客步入其中,恍若置身古代书庐,品茶之余亦把自己的姓氏与墙上对联“对号入座”,沐浴于某种认祖归宗的认同感中。尽管,背负“姓氏大国”盛名的中国,存史有载的姓氏数目已超越10000个,但“姓氏文化”在当代却并未得到理想的传承。很多人只把姓名当成一种辨识身份的工具,却对自己姓氏的历史、文化和典故一无所知。而在生育数量锐减、跨国婚姻频繁、传统礼节日益简化的当今,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更加濒危,因此,“书写姓氏对联”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姓氏文化的沿...
· 基督教
发展历史创始起源基督宗教认为,这个对独一真神的信仰是从创世之初就有的。神起初创造了人,亚当和夏娃与神有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信仰的最高境界。亚当夏娃所犯的罪的根本就是不信神:神说“知善恶的树所出的,你不可吃,因为你吃它的日子必定死”,但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开了,你们就像神一样知道善恶”。人选择了相信蛇,而不相信神,于是他们犯罪堕落了。后来的人常常悖逆神、忘记神,这个信仰就被遗忘、被扭曲。但神不放弃人,他派自己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来,将信仰的真义完全彰显出来,将此一古老的信仰再次发扬光大。耶稣基督本身是三位一体永恒的神的第二位格,称为圣子,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说他“建立了基督信仰”,最纯粹的意义是指,他从起初创造人开始就在人心里面启示了对神的信仰。如果讲到一个被世人称为“基督宗教”的完整教义和独立组织的建立,这是从圣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传道、受死、复活之后开...
· 基督教
外部链接(斯洛伐克文)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