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可观测宇宙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6
转发:0
评论:0
宇宙和可观测宇宙宇宙中的部分区域由于过于遥远,以至于从大爆炸以来发出的光线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到达地球。因此这一部分的区域在可观测宇宙之外。到了未来,从遥远星系发出的光线获得了更多的光行时间,所以目前宇宙中更多的区域将成为可观测宇宙的一部分。但是根据哈勃定律,宇宙中足够遥远的区域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膨胀,远离地球而去,而相对地,邻近的物体间则不能以超光速运动。假设暗能量维持不变,宇宙继续加速膨胀,那么处在未来视界以外的天体在无限未来的任意一个时间点都永远无法进入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因为从那些天体发出的光永远无法到达我们。假设宇宙将一直持续膨胀下去,未来视界的同移距离经计算为190亿秒差距(620亿光年)。这意味着在理论上我们在未来无限时间内可观测的星系数量是当前可观测星系的数量乘以系数2.36。艺术家对可观测宇宙的对数尺度构想,以太阳为中心,朝外是太阳系内行星和外行星,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南门二,猎...

宇宙和可观测宇宙

宇宙中的部分区域由于过于遥远,以至于从大爆炸以来发出的光线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到达地球。因此这一部分的区域在可观测宇宙之外。到了未来,从遥远星系发出的光线获得了更多的光行时间,所以目前宇宙中更多的区域将成为可观测宇宙的一部分。但是根据哈勃定律,宇宙中足够遥远的区域以超过光速的速度膨胀,远离地球而去,而相对地,邻近的物体间则不能以超光速运动。假设暗能量维持不变,宇宙继续加速膨胀,那么处在未来视界以外的天体在无限未来的任意一个时间点都永远无法进入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因为从那些天体发出的光永远无法到达我们。假设宇宙将一直持续膨胀下去,未来视界的同移距离经计算为190亿秒差距(620亿光年)。这意味着在理论上我们在未来无限时间内可观测的星系数量是当前可观测星系的数量乘以系数2.36。

可观测宇宙

  艺术家对可观测宇宙的对数尺度构想,以太阳为中心,朝外是太阳系内行星和外行星,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南门二,猎户臂,银河系,仙女座星系,邻近星系,宇宙纤维状结构,宇宙微波辐射以及处在边缘的不可见的大爆炸等离子体。

虽然原则上到了未来更多的星系将变得可观测,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星系会因宇宙的不断膨胀而具有极高的红移值,它们将渐渐地从视线中消失,最终变成不可观测。 另一个微妙之处是在一个给定的同移距离上,如果我们可以收到从一个星系在其过去历史中的任意年龄段发出的信号,那么该星系可以被定义为位于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内(比如该星系在大爆炸5亿年后发出的信号),但是因为宇宙膨胀,可能在该星系往后的年龄段上从同一星系发出的信号在无限未来的任意一个时间点都永远不会到达我们(例如在大爆炸100亿年后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该星系是什么样子的), 即便它仍然在相同的同移距离上(同移距离和固有距离不同,同移距离排除了宇宙膨胀因素的影响,因而不随时间变动)。这个事实可被用于定义一种距离随时间改变的事件视界。例如,当前到该事件视界的距离大约是160亿光年,意味着从当前发生的并且距离我们不超过160亿光年的事件发出的信号在将来最终将到达我们。但是如果事件发生在160亿光年以外,我们永远也接收不到信号。

不论是通俗的还是专业的研究文章都会使用“宇宙”一词指代“可观测宇宙”,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任何与我们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但至今没有发现指出“可观测宇宙”等同于整个宇宙。根据宇宙暴胀理论,如果暴胀起于大爆炸后10 秒,那么似乎能有理地假设成目前宇宙的大小约等于光速乘以它的年龄,这样就意味着整个宇宙的大小至少比可观测宇宙大3x10 倍。 有些更低的估计声称整个宇宙比可观测宇宙大250倍。

如果宇宙是有限的,宇宙也可能比可观测宇宙小。在这个情况下,观测者认为距离很远的天体,其实只是一个较近的天体发出的光环绕著宇宙移动而产生的复制影像。但这个理论很难被验证,因为天体的不同影像可能处于不同的时代,外貌因而大不相同。

大小

可观测宇宙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月球背后一小块区域深空图(其中最古老星光几乎等同宇宙的年龄)

从地球的任何方向到可观测宇宙的边缘大概是140亿秒差距(460亿光年),因此可观测宇宙是一个直径为290亿秒差距(930亿光年) (93 Gly或8.8 × 10 米)的球体。 假定宇宙空间在大致上是平坦的,可观测宇宙的容量相当于 1.3 × 10 Gpc ( 4.1 × 10 Gly 或者 3.5 × 10 立方米 )的同移体积。

以上数字为现在的距离(参见宇宙年表),而不是发光时点的距离。例如我们现在所见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起源于再复合时期,即大约发生在大爆炸38万年之后。 产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绝大多数物质在其间凝聚成了星系,经计算这些星系离我们大约有460亿光年之遥。

根据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如果我们接收到红移值为 z 的光线,那么最初发光时点的宇宙标度因子为 :

a ( t ) = 1 1 + z {\displaystyle \!a(t)={\frac {1}{1+z}}} .

WMAP九年数据结果结合其他测量值显示复合的红移值为 z = 1,091.64 ± 0.47 ,这意味着再复合时期的宇宙标度因子为 ⁄ 1092.64 。所以如果释放出最古老的CMBR光子的物质现在的距离是460亿光年,那么最初在光子退藕的再复合时期,该物质的距离仅为4,200万光年。

对可观测宇宙大小的误解

可观测宇宙

  这是对可观测宇宙大小最普遍的误解之一。尽管宇宙年龄是138亿岁,但因为宇宙膨胀,到可观测宇宙的边缘并不是138亿光年。图为位于纽约市罗斯地球与太空中心的一块牌匾。

关于可观测宇宙的大小,许多二手资料发布了一些不正确的数字,以下举例。

大尺度结构

红移巡天和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特别是21公分线)绘图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宇宙结构性质和内容的信息。宇宙结构的组成像是分成了不同的等级,规模最大的包括超星系团以及大尺度纤维状结构。比纤维状结构更大的连续结构似乎就没有了,这种现象被称为伟大的终结( End of Greatness )。

普通物质的质量

已知宇宙的质量常被表述为10 吨或者10 公斤。 这里的质量指的是包括星际物质和星系际介质在内的普通物质的质量,但是它不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假设宇宙是有限的,宇宙中普通物质的质量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计算得出:根据临界密度的估计、根据恒星数量推断以及根据稳态宇宙估计:

根据临界密度的估计

临界密度是宇宙在持续膨胀和收缩中维持平直状态的能量密度。 从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显示了宇宙的空间曲率非常接近于零,在目前的宇宙模型下意味着密度参数值一定非常接近某个临界密度值。在这种条件下,临界密度 ρ ρ --> c {\displaystyle \rho _{c}} 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ρ ρ --> c = 3 H 0 2 8 π π --> G {\displaystyle \rho _{c}={\frac {3H_{0}^{2}}{8\pi G}}}

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从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空间望远镜观测结果来看: H 0 {\displaystyle H_{0}} 是67.15公里/秒/百万秒差距。这给出了临界密度 0.85 × 10 公斤/米 (大约5氢原子/立方米)。它包括了四类重要的能量/质量:普通物质(4.8%)、中微子(0.1%)、冷暗物质(26.8%)和暗能量(68.3%)。 既然宇宙已经膨胀了138亿年,目前同移距离(半径)大约是460亿光年。因此,宇宙体积( ⁄ 3 πr )等于 3.58 × 10 米 ,普通物质的质量等于( 4.08 × 10 公斤/米 )乘以体积( 3.58 × 10 米 )或等于 1.46 × 10 公斤 。

根据恒星数量推断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让我们确切知道宇宙中恒星的数目,但文献中给出的恒星数目常介于10 到10 之间。 其中一种验证方法是估计宇宙的星系的数量再乘以一个普通星系内的恒星数目。一个合理的估计是宇宙中有1,000亿个普通的星系而每一个普通的星系有1,000亿颗恒星。这样可算出宇宙中共有10 颗恒星。下一步我们需要算出恒星平均的质量,可以根据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算出。在银河系中73%的恒星属于M型恒星,大约只有太阳质量的30%。从每个恒星光谱类型的恒星数量和质量来考虑,普通恒星质量是太阳质量的51.5%。 太阳的质量是 2 × 10 公斤 ,所以宇宙中普通恒星的质量为10 公斤。因此恒星的总质量等于恒星数目(10 )乘以恒星平均质量(10 公斤) ,得出10 公斤。我们还需要考虑星际物质(ISM)和星系际介质(IGM)的质量。它们在宇宙中所占比重分别为:恒星 = 5.9%,星际物质 (ISM)= 1.7%,以及星系际介质 (IGM)= 92.4%. 这样从恒星质量推断出宇宙的质量:把计算得出的10 公斤恒星总质量除以恒星质量在宇宙所占的比重5.9%。结果是宇宙中普通物质的总质量为 1.7 × 10 公斤 。

根据稳态宇宙估计

弗雷德·霍伊尔爵士利用以下公式计算了可观测稳态宇宙的质量:

也可表示为

这里 H =哈勃常数,ρ = 霍伊尔密度值, G =万有引力常数, c =光速。

结果近似于 0.92 × 10 公斤 。所以,假设普通物质,中微子和暗物质占了全部质量/能量的31.7%, 暗能量占了68.3%,稳态宇宙的全部质量/能量计算为:普通物质和暗物质(31.7% 乘以 0.92 × 10 公斤 )加上暗能量(68.3%乘以 0.92 × 10 公斤 乘以增加的容积(39))。结果等于: 2.48 × 10 公斤 。如同临界密度方法,普通物质占了全部质量/能量的4.8%。如果霍伊尔的计算结果乘以这个百分比,普通物质的质量为 1.20 × 10 公斤 。

结果对比

简而言之,三种计算方法得出了相近的结果: 1.46 × 10 公斤 , 1.7 × 10 公斤 以及 1.20 × 10 公斤 。平均值是 1.45 × 10 公斤 。

恒星数量推断法的主要假设是恒星的数量(10 )以及恒星所占的普通物质比重(5.9%)。临界密度估计法的主要假设是宇宙的同移半径(466亿光年)以及普通物质的质量占所有物质质量的比重(4.8%)。霍伊尔稳态宇宙估计法的主要假设是同移距离半径和暗能量所占质量比重(68.3%)。临界密度估计法和霍伊尔稳态估计法还用了哈勃常数(67.15 (公里/秒)/百万秒差距)。

物质成分 — 原子数量

假设普通物质的质量大约是 1.45 × 10 公斤 ,并且假定所有的原子均为氢原子(在现实中氢原子约占了银河系中所有原子质量的74%,参见化学元素丰度), 计算宇宙中原子的总数量并不难。把普通物质的质量除以氢原子的质量( 1.45 × 10 公斤 除以 1.67 × 10 公斤 ,其结果大约是10 个氢原子。生物化学进程可能起源于宇宙早期的适居时期,即大爆炸之后不久,那时的宇宙只有1,000到1,700万岁。 根据泛种论假说,由流星体,小行星和其他太阳系小天体所传播的微生物可能遍布于整个宇宙中。 虽然目前只知道地球上存在生命,但认为外星生命不只看似真实,而且是有可能甚至不可避免的人不在少数。

最遥远的天体

截至2011年1月已知最遥远的天体是UDFj-39546284。2009年研究人员发现了红移值高达8.2的伽马射线暴GRB 090423,推测其是由于恒星的坍缩而引起的,爆发时宇宙年龄只有6亿3,000万岁。 既然该伽马射线暴大约发生在130亿年前, 媒体所广泛报导的距离是130亿光年(或更精确的130亿3,500万光年)。 这仅仅是光行距离(参见宇宙学中的距离测量),并非哈勃定律和定义可观测宇宙大小时所采用的固有距离。红移值8.2所对应的固有距离大约是92亿秒差距, 或300亿光年。另一个最遥远天体记录持有者是在阿贝尔2218星系团位置后方,位于宇宙更深处的一个星系。它的光行距离大约是130亿光年,哈勃望远镜显示其红移值在6.6到7.1之间。凯克望远镜显示了它的红移值大约在7左右,接近上述红移值范围的上限值。 现在地球所见到的来自该星系的光芒大约是在大爆炸7亿5,000万年后发出的。

2016年8月,天文学者新发现,最遥远的天体是GN-z11.它距离地球134亿光年。它的红移是全部已知天体最高的,达到z=11.09。这代表它的年龄为134亿年,代表138亿年前大爆炸以后4亿年该星系就存在了。

视界

基于各种物理局限性和我们能接受宇宙中各类事件信息的程度,宇宙学视界界定了我们的宇宙可观测的界限。其中最知名的是粒子视界,它界定了可视宇宙的精确范围(鉴于有限的宇宙年龄)。其他的宇宙学视界和未来观测范围相关(在距离上大于粒子视界,因为考量到了宇宙膨胀的因素)。

 

可观测宇宙

 太阳系在可观测宇宙的位置。 ( 点击查看图片的其他版本 )

参见

大爆炸

宇宙年表

宇宙暗流

事件视界

哈勃体积

揭示计划

多重宇宙论

数量级 (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天文观测
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天文观测所谓科学的方法包括下列这些步骤:"观察"一种现象,建立一种解释现象的"假说",以逻辑的推导来"预测"后续的结果,"检验"预测的结果,进而"复制"以消除任何的错误。观察的行为会不断的进行上表的前四个步骤,信赖五官的感受:视觉的、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和测量的技术。同时也要了解,在做观测时总是有所局限的。天文观测则以视觉和仪器的能力为主。范例-大霹雳在宇宙论,原始的观察是我们似乎是居住在被半球形的天空覆盖着的一个平坦的地球上。太阳在我们的世界中似乎是在巨大的透明碗中运行者,每天东昇西没。有许多不同的学说在解释我们的世界,最后似乎认为宇宙是稳定的。连爱因斯坦起初都相信这样的宇宙。观察:哈伯的红位移在1920年代,威尔逊山天文台的埃德温·哈勃,观察了一些星系...
· 宇宙
简介宇宙(Universe),泛指物质和时空。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宇宙起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现代天文观测证明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定义习惯上,宇宙定义为“现在存在的一切、过去存在的一切与未来存在的一切。”根据人们目前的理解,宇宙包含三种连续体:时空、能量型态(包含电磁波与物质)以及相关的物理定律。宇宙也包括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历史,甚至部分哲学家与科学家认为还包含数学等所有的思想。词源宇宙的英语“universe”起源于古法语的“univers”,而该词又源自于拉丁语的“universum”。西塞罗与后来的拉丁语作者曾使用过“universum”这个词汇,与现代英语所使用的“universe”意义相同。至于中文“宇宙”的来源,可追溯...
· 宇宙
哲学整合理论古希腊人关于宇宙的概念宇宙学宇宙的年龄和大小宇宙的特性空间时间基本作用力相对论寻求统一宇宙的定义附录引用
· 观测天文学
肉眼在17世纪发明望远镜前,早期的观测天文学只能依赖肉眼以及各种用于测量时间和方向的仪器。第谷有系统的观测行星,他所搜集的资料让开普勒得以建立行星运动的法则。人类非常关心天空,因而在历史上留下许多纪录。古老的巨石阵就是为了观察太阳的运动来测量时间而建立的,星座是由一些恒星在天空中组成的图样,并且与地球上的季节变化连结在一起,也流传下来许多的神话与传说。不使用望远镜,单靠眼睛也能做许多不同的观测,古老的记录记载了一些突然出现在天空中的亮星,被称为超新星,甚至在白天也能看见。也记录了被视为灾难预兆的彗星,还有划过天际的流星。在现代,科学家透过在南极冰原上搜集到的大量陨石,可以研究和测量小行星,甚至火星的表面。望远镜意大利的伽利略是首位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并且记录下所见到的景象的天文学家,此后望远镜大量投入使用辅助肉眼的天文观测上,观测天文学因为望远镜制作技术的改进而飞跃的发展。往后由于物理学与光...
· 伯里中微子观测站
实验动机早于1960年代,就已有实验获得关于太阳中微子抵达地球的测量数据。在SNO实验之前,所有实验都只观测到大约为标准太阳模型所预测的中微子数量的1/3至1/2。这效应被称为太阳中微子问题。几十年来,很多理论被提出来解释这效应。其中一个是中微子振荡假说。1984年,尔湾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赫伯特·陈(英语:HerbertChen)最先指出,重水是制作太阳中微子探测器的优良材料。与其它先前探测器不同,使用重水为材料的探测器能够感受到两种反应,一种会感受到所有风味的中微子,另一种只会感受到电中微子,因此,这探测器可以直接测量中微子振荡。萨德伯里的科瑞顿矿井(英语:CreightonMine)是全世界最深的矿之一,背景辐射非常低,因此很快地就被确认为安置赫伯特·陈所提议的实验的理想地点。同年,SNO团队举行第一次会议。1990年,实验计划正式被批准。在这实验里,当中微子与重水相互作用时,会出现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