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萧岩寿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5
转发:0
评论:0
参考资料《辽史》卷99列传第29

参考资料

《辽史》卷99 列传第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萧岩
家族有子萧瑶,字达文,大业十一年以皇后萧氏堂弟的身份,诏除荆州曲江县令,因父仇称病辞不就,后为唐朝沧州景城县令,贞观十二年八月十四日(638年9月26日)卒。萧瑶夫人杜氏,祖杜庆,梁直阁将军,父杜宠,隋同昌郡怙夷县长。萧瑶子萧休明。另一子萧瑊生萧嗣宗,萧嗣宗生萧茂本,萧茂本生萧愉、萧澄之、萧隐之、萧温艺、萧温恭、萧献之、萧混之。萧愉女萧博。第十三子萧胜,字玄寂,梁封宜阳侯,仕隋为散骑郎,在唐为轻车都尉、蜀王西阁祭酒。参考文献《资治通鉴》,隋纪《周书》,萧察传
· 萧山仙岩楼氏源流
西汉时建余暨县。三国时吴大帝黄武元年(222)改余暨县为永兴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并永兴入会稽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复置永兴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始改永兴为萧山。1987年11月撤县设市为萧山市(县级市)。2000年改置为杭州巿萧山区。萧山境内楼姓为仙岩楼氏。萧山仙岩楼氏源于义乌楼氏,属西派楼蕃之后。楼蕃十七世孙楼盛是第一个迁居萧山的楼姓人氏。唐武后光宅元年(684),楼盛携妻骆氏从义乌避难萧山长山镇镇守使钱献吉家。楼盛登唐神龙丙午(706)科进士,为绍兴郡学教授。楼盛与骆氏生子楼濡,入赘钱献吉家而世居。传六世,居198年。楼濡六世孙楼晋(853一923),字彦孚,娶舅表妹、钱铭之女。因钱铭为钱镠堂兄,楼晋为钱镠侄女婿。与钱镠虽有辈分之差,但两人年龄相仿,自幼为莫逆之交。楼晋一生追随钱镠,参与抗击黄巢、镇压王绪、歼击刘汉宏、平定董昌等几乎全部军事活动,拜为右将军。唐僖宗中...
· 萧文寿生平简介,萧文寿为什么当上太后儿子是谁?
兴宁元年(363年)四月初二日(一作三月十七日),郡功曹刘翘的妻子赵安宗(追谥孝穆皇后)生下儿子刘裕,当日赵安宗因分娩得病,死于丹徒官舍,年仅二十一岁。赵安宗死后,萧文寿嫁给刘翘做他的继室妻子,承担起抚养刘裕的责任,后来萧文寿为刘翘生下二子:长沙景王刘道怜和临川烈武王刘道规。不幸的是刘翘在小儿子刘道规出生没多久便去世了。萧文寿只好带着三个孩子凄凉度日。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为了抚养孩子,白天带着刘裕种田砍柴,晚上织屡。勉强度日。而刘裕也非常孝敬继母萧文寿,刘裕因此被世人称颂。尊为太后刘裕长大后投入军中当兵。义熙元年(405年),刘裕率军平定桓玄之乱,掌握东晋实权。被任命为相国,封为宋王。萧文寿被封为太妃。义熙七年(4011年),萧文寿因儿子刘裕的缘故,被封为豫章公太夫人。刘裕被晋封为宋王时,又加封萧文寿太妃的称号。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受禅登基,建立南朝宋政权,是为宋武帝。当时宋武帝在外...
· 江苏省-常州-武进萧岩
萧岩是南梁帝萧琮的叔父,587年八月,隋帝杨坚征召后南梁帝萧琮至长安朝见。萧琮叔父萧岩率众投奔陈帝国。被陈后主封为陈东扬州刺史,杨坚下令废除后南梁帝国,南梁帝国结束(502-587)。陈吴州刺史萧瓛能得物情,陈亡,吴人推萧瓛为主,右卫大将军武川宇文述帅行军总管元契、张默言等讨之。落丛公燕荣以舟师自东海至。陈永新侯陈君范自晋陵奔萧瓛,并军拒述。述军且至,萧瓛立栅于晋陵城东,留兵拒述,遣其将王褒守吴州,自义兴入太湖,欲掩述后。述进破其栅,回兵击萧瓛,大破之;又遣兵别道袭吴州,王褒衣道士服弃城走。萧瓛以馀众保包山,燕荣击破之。萧瓛将左右数人匿民家,为人所执。述进至奉公埭,陈东扬州刺史萧岩以会稽降,与萧瓛皆送长安,斩之。
· 萧山名门望族之岩门高氏
岩门高氏—钱塘名世岩门高氏一族出于大宋高翥(1170-1241)。高翥,字九万,号菊磵。宋理宗时进士,为人不羁、浪迹江湖。他是一位诗人,曾作《信天巢》《烂涧集》,特别是《千家诗》曾在全国发行。自他率族在白虎山定居,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高氏宗祠始建于白虎山山北平地上,清顺治庚寅年(1650)正月初一落成。2010年12月18日,高家祠堂举行了三修宗祠竣工落成典礼,近三百年的高氏宗祠“重归”故里。宗祠东南角有一座圣旨碑亭,建于道光四年(1824),是目前南阳街道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