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分
历史
ELO等级分制度是基于统计学的一个评估棋手水平的方法。美国国际象棋协会在1960年首先使用这种计分方法。由于它比先前的方法更公平客观,这种方法很快流行开来。1970年国际棋联正式开始使用等级分制度。
Elo模型原先采用正态分布。但是实践显明棋手的表现并非呈正态分布,所以现在的等级分计分系统通常使用的是Logistic distribution。
计分方法
假设棋手A和B的当前等级分分别为RA{\displaystyle R_{A}}和RB{\displaystyle R_{B}},则按Logistic distribution A对B的胜率期望值当为
类似B对A的胜率为
假如一位棋手在比赛中的真实得分SA{\displaystyle S_{A}}(胜=1分,和=0.5分,负=0分)和他的胜率期望值EA{\displaystyle E_{A}}不同,则他的等级分要作相应的调整。具体的数学公式为
公式中RA{\displaystyle R_{A}}和RA′ ′ -->{\displaystyle R_{A}^{\prime }}分别为棋手调整前后的等级分。在大师级比赛中K{\displaystyle K}通常为16。
例如,棋手A等级分为1613,与等级分为1573的棋手B战平。若K取32,则A的胜率期望值为11+10(1573− − -->1613)/400{\displaystyle {\frac {1}{1+10^{(1573-1613)/400}}}},约为0.5573,因而A的新等级分为1613 + 32 · (0.5 − 0.5573) = 1611.166
国际象棋中的等级分
国际象棋中,等级分和棋联称号的大致对应为
2500分以上:国际特级大师
2400-2499分:国际大师
2300-2399分:棋联大师
历史上,只有6位棋手的等级分曾超过2800分。他们是卡斯帕罗夫、克拉姆尼克、托帕洛夫、阿南德、列冯·阿罗尼扬和马格努斯·卡尔森。
参见
中国围棋等级分
en:Glicko rating system
延伸阅览
ELO算法教程 - GameRes游资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