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同轴电缆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1
转发:0
评论:0
历史1880年─奥利弗·黑维塞在英格兰获取同轴电缆的专利权(专利权号码1,407)。1884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在德国获取同轴电缆的专利权。1941年─在美国,AT&T铺设了第一条商用同轴电缆。并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连至威斯康辛州的史第分·普颖特。它所使用的L1系统能容纳一条电视频带或480条电话线路。1956年─全球第一条横渡大西洋的同轴电缆──TAT-1(TransatlanticNo.1)已经铺设好。种类内外导体之间根据绝缘介质不同主要分为:根据外导体形状,同轴电缆又分为:根据外导体材质不同,目前传输电缆主要分铜馈线和铝馈线两大类别。铝电缆因为其相对于国际铜材价格波动巨大而本身价格浮动比较小,因此具有比较好的成本优势。由于铝电缆的内导体仍采用铜作为传播介质,因此其电气性能和铜外导体电缆相当,运营商也慢慢接受这一新馈线种类。端子同轴端子,或称接头。可视为短、刚性电缆,设计上须具...

历史

1880年─奥利弗·黑维塞在英格兰获取同轴电缆的专利权(专利权号码1,407)。

1884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在德国获取同轴电缆的专利权。

1941年─在美国,AT&T铺设了第一条商用同轴电缆。并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连至威斯康辛州的史第分·普颖特。它所使用的L1系统能容纳一条电视频带或480条电话线路。

1956年─全球第一条横渡大西洋的同轴电缆──TAT-1(Transatlantic No. 1)已经铺设好。

种类

内外导体之间根据绝缘介质不同主要分为:

根据外导体形状,同轴电缆又分为:

根据外导体材质不同,目前传输电缆主要分 铜馈线 和 铝馈线 两大类别。铝电缆因为其相对于国际铜材价格波动巨大而本身价格浮动比较小,因此具有比较好的成本优势。由于铝电缆的内导体仍采用铜作为传播介质,因此其电气性能和铜外导体电缆相当,运营商也慢慢接受这一新馈线种类。

端子

同轴端子,或称接头。可视为短、刚性电缆,设计上须具有与电缆相同的标准阻抗,RF信号也不会从接口位置穿透或损失。高品量的电缆往往镀银或镀金,质量较低的也会镀锡。虽然银很容易被氧化,但氧化银也是导电的,因此旧了也不会对效果有太大影响。

应用

短距离的同轴电缆一般也会用于家用影音器材或是业余无线电设备中。此外,也曾经被广泛使用在以太网的连接,直至被双绞线所取代。

长距离的同轴电缆常用作电台或电视台网络中的电视信号线。未来有被其它高科技器材渐渐取代的趋势,如:光纤、 T1 ( 英语 : T-carrier ) / E1 ( 英语 : E-carrier ) 、人造卫星等。但由于同轴电缆相对便宜且早已铺设完成,因而沿用至今。

主要的通信应用: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微波通信系统

短波国防系统

宽带网络

陆地移动无线电系统

主要的通信应用:

隧道及地下室覆盖(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铁)

商用移动通信服务和专用通信服务。例如隧道内FM广播,改善隧道内无法接收无线广播信号的问题

大型建筑物的无线通信覆盖,如机场、园区等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主要应用:

广播电视站点

AM和FM

无线模拟电视和无线数字电视

MDS和MMDS

参考

RF transmission lines and fittings. Military Standardization Handbook MIL-HDBK-216, U.S. Department of Defence, 4 January 1962.[1]

Withdrawal Notice for MIL-HDBK-216 2001

Cables, radio frequency, flexible and rigid. Details Specification MIL-DTL-17H, 19 August 2005 (superseding MIL-C-17G, 9 March 1990).[2]

Radio-frequency cables. International StandardIEC60096.

H. P. Westman et al, (ed), Reference Data for Radio Engineers, Fifth Edition , 1968, Howard W. Sams and Co., no ISBN, Library of Congress Card No. 43-14665

Discussion of using coaxial cable above cutoff, on "Towertalk" mailing lis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