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谦 铁冠道人
一.《明史·乐志》记载
铁冠道人
《明史·乐志》中记载有一位名叫冷谦的协律郎,是位隐居吴山的道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任人唯贤, 为求知音律者不拘一格录用人才,冷谦就是其中一位。同样据《明史·乐志》记载,朱元璋命冷谦担任协律郎一职,主要工作是创作并整理宫廷演出乐章,引导乐生练习,还需考订郊庙雅乐,校订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宫廷仪礼中的重要乐器,编订乐舞。据说冷谦在元代末年就已近百岁,然而其虽年事已高,但仍能够胜任这诸多工作,从中不仅能看出他对音乐的熟悉度和精通度相当 之高,而且也说明协律郎一职在制作和考订明代宫廷音乐的诸多环节中是不可缺少的。
神乐观归太常寺管辖,主要掌管祭祀天地、社稷乐舞等事项。“观”(念去声),一意是指道教的庙宇,另外,据《明史·职官志》记载,主要掌管道教事务的道录司下设有神乐观提点一人,知观二人,且明太祖时就有选取道童充任乐舞生的惯例,神乐观又同时隶属于太常寺这一掌教礼乐的宫廷音乐机构,可见道教元素在明初时的宫廷音乐中十分盛行。然而《明史·乐志》中关于神乐观的记载只有为数不多的材料,如:“殿中韶乐乃属之教坊司,三年一祭,乃委之神乐观乐舞生,亵神明,伤大体。”
从材料中可见,神乐观虽隶属太常寺,但尚未有足够的资格参与到殿中韶乐中,可见其地位不高。教坊,作为历史沿革中的重要宫廷音乐机构,自唐高祖时就有设置,至明代设立有教坊司,主要掌管宴会大乐、乐舞承应等事宜,同太常寺一样,隶属礼部的管辖。据《明史·职官志》和《明会典》记载,教坊下设置有奉鸾一人,左、右韶舞各一人,左、右司乐各一人,协同官十五人,皆由乐户充任。另据《明史·乐志》记载,教坊司下属还表格明代宫廷音乐中重大祭典活动所用乐章名称设有大使、副使、和声郎等,都由乐工场合或典礼担任,为管理具体对象迎神奠玉帛进俎奉牲初的乐官。
二.乐
冷谦
大明王朝开国前三年,古琴古瑟家龙阳道长冷谦完成了大明雅乐与燕乐的修定“四是在洪武十五年重订了燕乐中的“宴享九奏”与迎膳、进膳曲【水龙吟】等,而洪武十六年木得恰好从丽江进京献马,他一定会在欢迎他的国宴上听到【水龙吟】、【上清歌】、【太清歌】、【清江引】等道乐化的燕乐曲,而这种道乐化,却是宋元时江南文人稚集型丝竹“细乐”的衍化。以上四件事,除雅乐外,宋元南方丝竹“细乐”引入大明燕乐及“弦索官腔”戏曲音乐的迹象是凿凿可见的。 中国正史向来忽视俗乐的记载,燕乐恰好属于俗乐系统。因此公元1252年忽必烈在丽江白沙宫将“细乐伙后称“白沙细乐”的乐器与乐师赠给土司阿宗阿良一事虽出于民间传说,正史并未记载,但丽江今存南宋末年所制的火不(色.古笃)三架及留传着一种特殊乐器毛笔形“细管”(波波),却证明这种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因为除了丽江外,云南别的地方没有火不思这种乐器。
冷谦 山水图
七百四十二年前(1252),“革囊渡江”的忽必烈尚能在战争时期多所不便的情况不出于礼貌与尊敬将“细乐”乐器及随军“战俘乐师”赠给丽江土司,则六百一十一年前(1383)木得到了南京,成了皇帝的上宾,朱元璋非常尊敬这位七十二岁的纳西老人,因此赠给他大明燕乐(细乐)乐器、乐谱乃至乐工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加之协律郎冷谦是一位古琴、古瑟家,又是道士,因此丽江洞经音乐迄今保持“细乐”特色,且曾长期使用古琴、古瑟,并十分重视明初迎膳、进膳的【水龙吟】诸曲。凡此,皆与木得老人的南京之行有直接关系。 丽江洞经乐队中的古乐器 丽江洞经乐队过去曾长期使用五十弦器、十三弦筝、七弦琴。近代以来这三件乐器虽已淘汰,但可证明这个乐队已有六百年以上的历史了。丽江土司木得以古稀之年南京献马,朱元璋的礼待,古瑟、古琴家—大道士协律郎冷谦的相助,是丽江洞经乐队拥有琴、瑟、筝的缘由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