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云石的散曲与其自由人格
贯云石 (1286—1324) , 本名小云石海崖, 自号酸斋, 又号芦花道人, 族人。诗、文、曲、书法无不精通, 尤其散曲成就颇高。吴梅认为“元人乐府, 盛称关、马、郑、白, 其次为酸、甜乐府, 而乔梦符、张小山、杨西庵辈, 亦戛戛独造, 洵文学界之奇观也” 。
由此可知, 贯云石的散曲成就仅次于元曲四大家。《全元散曲》存其散曲作品有小令七十九首, 套数十套。《太和正音谱》评价“贯酸斋之词, 如天马脱羁” , 这种“天马脱羁”的散曲风格对我们理解他的自由人格至关重要。梁归智先生曾认为“元曲所表现的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 可用一句话概括:浪子风流、隐士情调和斗士精神融汇而成的反抗意识”, 田同旭教授认可梁先生的观点。其中“浪子风流、隐士情调”为我们认识贯云石的自由人格提供了理论支持。
我国历代文人的最高理想就是自由人格, 人格自由应是知识分子的第一要义。纵观贯云石的散曲, 他的自由人格主要体现在无遮拦的男女情爱和无牢骚的隐逸情怀上。男女情爱是历代文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元散曲》中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超过三成。而贯云石八十九首散曲 (小令和套数) 中, 写男女情爱的近四十首。之所以说贯云石笔下描写的是无遮拦的男女情爱, 是因为他写的男女情爱大胆、热烈、憨直, 没有汉人羞羞答答的半遮半掩。
贯云石
相偎相抱正情浓, 争忍西东?相逢争似不相逢!愁添重, 我则怕画楼空。〈么〉垂杨渡口人相送, 拜深深暗祝东风:“他去的高挂起帆, 则愿休吹动。”刚留一宿, 天意肯相容?———[正宫·小梁州]
此小令以女子口吻叙说与男友的一夕相聚。“相偎相抱正情浓, 争忍西东?”“刚留一宿, 天意肯相容?”相聚时什么都可以不顾, 恨相聚时短, 就对天发问, 抒写的男女之情可谓热烈狂放至极。如果汉乐府民歌《上邪》是一首指天为誓、大胆泼辣的情歌的话, 那么这首小令则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宣誓男女爱之真切。
若还与他相见时, 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 不是无才思, 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双调·清江引]
此小令也写男女之情, 最后一句用夸张手法, 抒发女子对男子的相思, 既爽直又真情, 颇有民歌情致。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 偎着抱着月枕双歌, 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 情未足夜如梭, 天哪, 更闰一更儿妨甚么!———[中吕·红绣鞋]
此小令在元散曲写男女情爱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从“挨着靠着”、“偎着抱着”、“听着数着愁着怕着”这八个“着”可看出, 这对男女不是已婚夫妇, 也不是经常相会的恋人, 所以相见才如此急切、热烈、大胆。“四更过情未足”, 更加重了他们的恋恋不舍心态, 不愿分离, 但又“夜如梭”, 只能寄希望苍天能“更闰一更儿妨甚么!”历法中有闰年闰月, 唯独没有闰更, 然而, 这对恋人却寄托闰更, 准确刻画了他们深陷情网, 智为情迷, 憨态可掬的情态。与南北朝民歌“愿得连冥不复曙, 一年都一晓”有异曲同工之妙。
贯云石
元散曲中写男女之情的作品甚多, 贯云石无视封建传统道德的大胆、爽直、泼辣风格别具一格。他不像关汉卿写男女相见“跪在床前忙要亲……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仙吕·一半儿·题情》) 那种羞涩, 更不似乔吉“相思瘦因人间阻, 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 花瓣题诗句, 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双调·清江引·有感》) 那种婉约, 贯云石的自由人格也由此彰显出来。
元代文坛, 归隐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题材。贯云石以外, 元好问、杜仁杰、白朴、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重要作家都写有这类题材的作品。元朝人分成四等, 即: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族在元代属于色目人。贯云石出身西域贵族, 属色目世臣, 就其地位而言, 他的归隐与大多数元代被迫归隐者不同, 更多的是一种体现人格自由的主动选择。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 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双调·清江引]三首其一
此小令只有短短五句, 前四句道出辞官归隐的自由, 豁达爽快。最后一句尤其显示出作者当年驰骋疆场的威猛神态, 活脱脱勾勒出气吞山河的英雄本色。曲子虽短, 但意象宏大, 曲情豪迈。
布袍草履耐风寒, 茅舍疏斋三两间, 荣华富贵皆虚幻。觑功名如等闲, 任逍遥绿水青山。寻几个知心伴, 酿村醪饮数碗, 直吃的老瓦盆干。———[双调·水仙子]“田家”四首其一
此小令是作者咏田家生活四首中的一首。作品通过“布袍草履”、“茅舍疏斋”、“绿水青山”、“知心伴”、“村醪”、“老瓦盆”, 抒写出归隐后虽生活条件艰苦, 但陶然自乐之情溢于言表。尽管贫穷, 但依然鄙视荣华富贵和功名, 尽显豁达、憨直的性情。
懒云窝, 阳台谁与送巫蛾?蟾光一任来穿破, 遁迹由他。蔽一天星斗多, 分半榻蒲团坐, 尽万里鹏程挫。向烟霞笑傲, 任世事蹉跎。———[双调·殿前欢]十首其一
贯云石散曲中写隐逸闲情的有二十余首, 表现出反对压抑个性、扭曲人性、否定官场名利的叛逆心声。贯云石没有汉族文人笔下常见的人生如梦、怀才不遇的牢骚。他不像白朴隐逸“诗书丛里且淹留, 闲袖手, 贫煞也风流” (《中吕·阳春曲·知几》) 的清高, 不像马致远隐逸“看密匝匝蚁排兵, 乱纷纷蜂酿蜜, 争攘攘蝇逐血” (《双调·夜行船·秋思》) 的愤世, 不像张养浩隐逸“弄世界机关识破, 叩天门意气消磨” (《中吕·红绣鞋》) 的消沉, 更不像邓玉宾隐逸“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 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 (《正宫叨·叨令·道情》) 的颓废。贯云石是身心俱隐, 而且享受归隐, 所以读贯云石这些作品, 感受着一种人格自由, 读这些作品也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若欲遗世而独立云”的隐士形象。
贯云石
贯云石散曲中写景状物的也有二十余首, 虽是写景状物, 但字里行间无不透漏出作者的闲情逸致, 其中尤以写西湖游赏的套数[中吕·粉蝶儿]成就最高。在这首散曲中, 作者抓住西湖特有的自然景色“烟雾”、“金波”、“沙鸥”、“杨柳”、“芙蕖”、“翠障”、“怪石”等, 描摹出一幅西湖美景;又抓住“亭台”、“画阁”、“采莲人”、“采莲歌”、“急管繁弦”、“娇滴滴粉黛”等人文景观和生活场景, 刻画出一个“锦绣窝”, 让人流连忘返, 乐不思蜀。
同时, 作者不忘寓情于景, 抒发闲情逸致。“缘何?乐事赏心多。诗朋酒侣吟哦。花浓酒艳。破除万事无过, 嬉游玩赏, 对清风明月安然坐。任春夏秋月冬天, 适兴四时皆可”、“阴晴昼永皆行乐, 古往今来题咏多, 雪月风花事事可”, 贯云石这首散曲抒情沁人心脾, 写景在人耳目, 可谓情景交融。淡泊名利, 豁达爽快, 飘然出世的自由人格也跃然纸上。吴梅称此曲“最为脍炙人口”。
贯云石在一生的最后十年, 主要隐居在杭州, 他对第二故乡杭州的山水有很深厚的情感。他有一组散曲来写西湖风光, 风格清爽、豪迈, 对我们认识他的人格自由很有帮助。
为什么贯云石的散曲中能揭示出他的自由人格?大体归结为三点:
一
是民族文化的影响。作为游牧民族一支, 弓马生活的方式和尚武精神形成了特有的草原文化。无拘无束、变动不居的生活方式养成了游牧民族追求自由、好动不羁的粗犷性格。据《元史》记载, 贯云石“年十二三, 臂力绝人, 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 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 越二跨三, 运槊生风……或挽射生, 逐猛兽, 上下峻阪如飞”。不以科举来取人, 靠的是娴熟马技和孔武精神。他们不需要“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只要男女相爱就可以结合。特有的民族文化对贯云石的自由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二
是民族气质的影响。贯云石是族人, 据《元史》记载, 其带兵时“稍暇, 辄投壶雅歌, 意所畅适, 不为形迹所拘”。由此可见其不愿受约束的豪爽个性。即使他归隐到江南, 路过梁山泊, 见有渔夫织芦花为被, 当场赋诗来换取, “芦花被诗”被当时传为美谈。晚年, “视死生若昼夜, 绝不入念虑” , 更显示他淡然豁达的性格。民族气质、民族性格形成于民族成员长期的共同生活, 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凝聚力和社会遗传功能。特有的民族气质是贯云石自由人格的基础。
三
是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据《元史》记载, 贯云石出生在贵族家庭, 袭父职, 做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有一天, 贯云石对他弟弟忽都海崖说“吾生宦情素薄, 顾祖父之爵不敢不袭, 今已数年也, 愿以让弟, 弟幸勿辞”, 说罢当即把官印交与弟弟 。随后, 从当时大儒姚燧学习汉学, 姚燧甚是赏识他的才华。元仁宗时, 贯云石再被授予官职, 做翰林大学士、中奉大夫。贯云石之可贵处正在于在取得元仁宗的亲近之后, 仍能毅然遵从追求个性自由之天性的需要, 离开了官场, 隐居钱塘, 卖药为生。贯云石辞世时年方三十九岁。他的辞官表现出他反对压抑个性、扭曲人性、否定官场名利的叛逆心声。贯云石的人生经历, 为其自由人格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