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
解剖构造
肾脏为成对,一般人肾脏的尺寸约是长轴11公分、宽6公分,重约150公克(四两重),尺寸介于长约10至12公分,宽约有5至7公分、厚约2至3公分,位于腰部两侧、靠近背侧的腹腔内,前有腹膜隔开肠胃和胰脏、后腹壁前方,若将肾脏移开,后侧则有腰大肌(psoas major)和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且原来肾脏的位置可见肋下神经(subcostal n.)、髂腹下神经(iliohypogastric n.)及髂鼠蹊神经(ilioinguinal n.)走过,具体的高度约在第十二胸椎至第三腰椎之间,因右肾上方有肝脏,所以右肾较低于左肾,另外左肾比右肾大。
肾脏外型是一内侧面凹下的椭圆形扁豆状器官,如蚕豆般,凹下的位置称为肾门(hilus)由人体腹侧向背侧依序有肾静脉、肾动脉和输尿管主管液体的进出。由于肾脏除了三个主要的管道连接,没有其他的结缔组织固定它在体内的相对位置,因此正常人的肾脏外围充满了许多脂肪减少晃动和撞击的风险,此外,肾脏上方则有具备重要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埋在一团脂肪组织之中。
肾脏本身的构造
肾脏最外层由外而内依序有肾筋膜(renal fascia)、脂肪囊(adipose capsule)和一层透著水亮光泽的肾囊(renal capsule),将切开以后,可见许多三角形的部分,在三度空间中实际上是圆锥状的肾锥体,一般而言,这个部位就是肾脏的髓质,锥体尖端朝向肾脏中央排列约有个
肾皮质:肾柱(renal column)、皮质迷路
肾髓质:肾锥体、肾小盏(calyx)、肾大盏、集尿管、髓质放射部
肾门:肾盂
肾单位:肾小球(鲍氏囊、肾丝球)、肾小管(近曲小管、亨利氏环、远曲小管)
血流供应
肾脏为了能够正确执行过滤血液和平衡体内代谢的运作,也必须消耗能量和氧气,而供给肾脏的血流主要来自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向左右各分一支的肾动脉,肾动脉进入肾门以后会像手掌一样分成五支肾节动脉(segmental a.),延伸至髓质时则成为肾叶间动脉(interlobar a.),并且沿着髓质和皮质的边界以弧形的样式延伸成弓状动脉(arcuate a.),再向肾脏最外圈的皮质区分出许多细小的肾小叶间动脉(interlobular a.)。
神经支配
组织构造
胚胎发育
哺乳动物的肾来自于胚胎中中胚层发育来的后肾。
生理功能
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为以下五点:
分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毒物和药物:肾血流量约占全身血流量的1/4~1/5左右,肾小球滤液每分钟约生成120mL,一天总滤液量约170~180L。滤液经肾小管时,99%被回吸收,故正常人尿量约为1500mL/d。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多肽类物质和少量蛋白质,在近曲小管几乎被全部回收,而肌酐、尿素、尿酸及其他代谢产物,经过选择,或部分吸收,或完全排出。肾小管尚可分泌排出药物及毒物,如酚红、对氨马尿酸、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药物若与蛋白质结合,则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排出。
调节体内水和渗透压:调节人体水及渗透压平衡的部位主要在肾小管。近曲小管为等渗性再吸收,为吸收Na+及分泌H+的重要场所。在近曲小管中,葡萄糖及氨基酸被完全回收,碳酸氢根回收70%~80%,水及钠的回收约65%~70%。滤液进入髓袢后进一步被浓缩,约25%氯化钠和15%水被回吸收。远曲及集合小管不透水,但能吸收部分钠盐,因之液体维持在低渗状态。
调节电解质浓度: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多种电解质,当进入肾小管后,钠、钾、钙、镁、碳酸氢、氯及磷酸离子等大部分被回吸收,按人体的需要,以起到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调节酸碱平衡:人体血浆的酸碱度取决于其H+浓度。正常人动脉血PH为7.35~7.45。生命活动中,随时机体细胞的代谢不断产生酸性或碱性物质,而机体PH始终保持稳定,这主要依靠体内各种缓冲系统和肺、肾的调节来实现。肾脏通过排出酸性物质、回吸收碱性物质的方式来调节人体体内的酸碱平衡,还可通过控制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来维持酸碱平衡。
内分泌功能:可分泌不少激素并销毁许多多肽类激素。肾脏分泌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血管活性激素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类物质,参加肾内外血管舒缩的调节;又能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3及红细胞生成素。总之,肾脏是通过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分泌内分泌激素,以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附加图案
肾后视图
左肾前壁关联图
肾脏的结构
肾脏解剖学
肾横断面
参见
肾脏科
肾单位(又称 肾元 ,由 肾小体 和 肾小管 组成)
肾素
肾结石
肾炎
肾毒性(Nephrotoxicity)
参考文献
生理学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