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善光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3
转发:0
评论:0
概要仁王门山门信浓善光寺参拜行列善光寺的山号为定额山。一直以来因为各种佛教派别的影响,所以善光寺古来就有四门四额之称,所谓四门四额分别是指:东门为定额山—善光寺,南门为南命山—无量寿寺,北门为北空山—云上寺,西门为不舍山—净土寺。善光寺并无明显的属于哪个佛教教派,因为善光寺成立之前日本尚无教派的分别。但是也因为历史上多次辗转易主,所以同时也是属于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别格本山,目前寺内住持是由天台宗与净土宗各别掌管。寺中供奉的善光寺阿弥陀三尊是日本文化史上重要的绝对密佛之一,所谓密佛是在其他的佛教国家当中相当罕见的祭拜形式,由于信仰上的理由,密佛是属于非公开的佛像,因各派教义与规定不同,会有一定时间的公开参拜,但是绝对密佛就是指完全不公开的佛像。善光寺七年会有一次公开(因公开当年也算一年所以实际上是六年一期),日本人称之为‘御开账’(ご開帳、ごかいちょう、gokaicyō)的盛大仪式。御开账所公...

概要

善光寺

  仁王门

善光寺

  山门

善光寺

  信浓善光寺参拜行列

善光寺的山号为定额山。一直以来因为各种佛教派别的影响,所以善光寺古来就有四门四额之称,所谓四门四额分别是指:东门为定额山—善光寺,南门为南命山—无量寿寺,北门为北空山—云上寺,西门为不舍山—净土寺。

善光寺并无明显的属于哪个佛教教派,因为善光寺成立之前日本尚无教派的分别。但是也因为历史上多次辗转易主,所以同时也是属于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别格本山,目前寺内住持是由天台宗与净土宗各别掌管。寺中供奉的善光寺阿弥陀三尊是日本文化史上重要的绝对密佛之一,所谓密佛是在其他的佛教国家当中相当罕见的祭拜形式,由于信仰上的理由,密佛是属于非公开的佛像,因各派教义与规定不同,会有一定时间的公开参拜,但是绝对密佛就是指完全不公开的佛像。善光寺七年会有一次公开(因公开当年也算一年所以实际上是六年一期),日本人称之为‘御开账’(ご開帳、ごかいちょう、gokaicyō)的盛大仪式。御开账所公开的阿弥陀三尊并非本尊佛像,而是模拟本尊的佛像,在日本他们称之为御前立(おまえだち、omaedachi),这是恭奉于本尊橱柜(厨子)前方的替代佛像,善光寺的御前立佛像是由镰仓时代一直流传至今,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文化财,放置本尊的橱柜也与善光寺本堂一同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历史

创建于皇极天皇3年(644年)的善光寺,草创期的详细资料完全没有任何史籍文献保留,不过根据发掘出来的史书的内容,以及大正13年(1924年)、昭和27年(1952年)曾经在善光寺境内发现白凤文化(7世纪后半到8世纪初期)的瓦片等建材,推估这座寺庙在当时是个颇具规模的寺庙。

善光寺内主要供俸的密佛“善光寺阿弥陀三尊”是日本钦明天皇时代由百济国圣王所呈献,经过多次迂回转折,后来由推古天皇命令本田(本多)善光供奉于现在的长野县饭田市的坐光寺中,之后又迁移到现在的善光寺。根据传闻,善光寺之名也是因为本田善光的名字而来。本尊迁移之后原本在饭田市供奉的寺庙也改名为“元善光寺”,至今依旧存在。

在中世纪以后,善光寺的信徒越来越多,于镰仓时代时有许多模仿善光寺本尊的佛像出现,纷纷在各地以“善光寺”或是“新善光寺”为名建立庙宇。

日本战国时代善光寺平(长野盆地的古称)是武田信玄与上杉谦信互相竞争的主要战场,寺庙因为饱受战乱的摧残而荒废。在那之后出现许多寺庙宝物各地迁移的传说。有人认为当时善光寺因为战祸而烧毁,武田信玄将其本尊移到甲府,并且于现在的甲府市建立“甲斐善光寺”供奉。另有一说,上杉谦信为了保护善光寺的本尊与宝物,将本尊与宝物供奉在越后国的直江津市(现新潟县上越市北部)的十念寺(现名称改为浜善光寺)。各种传说的说法都不同,而且也没有确定的文献记载。

之后所供奉的本尊佛像曾被织田信长带到岐阜,又被丰臣秀吉带到京都,甚至还被德川家康转移到尾张。经由许多当代权势者的转移,最后终于在庆长2年(1598年)回归信浓,供奉于善光寺。

周遭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长野县长野市就是由善光寺的门前町而发展出来的都市。古时候在前往善光寺参拜的道路附近,一直到现在信州大学教育学部附近,整片缓缓倾斜的地方就叫做长野。中世纪末时,这附近的地名称为水内郡长野村,涵盖了善光寺境内也包含门前町,几乎就相当于现在的长野市大字长野的整个区域。长野村在1601年(庆长6年)与周边的箱清水村和七瀬村、平柴村两个村落都是属于善光寺的领域,称为善光寺领。

开账

善光寺

  2003年开账时照片

根据史籍记载,善光寺的绝对密佛除了在飞鸟时代的白雉5年(654年)曾经公开过之后,就再也没有公开过。每七年(实际是六年)的开账仪式所展现出来的都是本尊的前立替身。

每次有开账时期的当年,参拜的人数都会大增,光是在开账期间亲自前往参拜的人数都上达百万人。根据信浓每日新闻社在2003年6月24日报导,以1997年来说,寺方公布的参拜人数达515万人。2003年的开账法事在4月6日到5月31日的56日之间,参拜人数更是破了以往的纪录达到628万人左右。2003年的开账正巧在甲府市的甲斐善光寺、饭田市的元善光寺以及稻泽市的善光寺东海别院等,四家善光寺同时开账而引起话题。

文化遗产

国家指定国宝(指定日期、种类、名称)

国家指定文化财(指定日期、种类、名称)

参考条目

注脚

^山号(假名:さんごう),指日本寺庙名称前所冠的别名,主要是为了不同地方常有相同寺名之区别。根据日本大辞林的说明,山号是取自寺庙所在的山名,但在镰仓时代之后因为制度的改变,一般平地上的寺庙也会冠上山号。

^厨子(假名:ずし),指的是一般日本放置佛像或舍利子的佛具称为厨子,是一种橱柜,同时也可以说是放置食物或书籍附有门与棚的“橱子”;这与中文里一般指厨师为“厨子”,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与网站

(日文)信州善光寺

(日文)善光寺-古寺散策

(日文)善光寺平ライブカメラ

(日文)山号

(日文)善光寺御開帳

(日文)国宝目次

(日文)信州之旅

(日文)长野市官方网站

(日文)善光寺本堂附厨子一基(PDF)

(日文)《善光寺建立の謎 日本文化史の探求》,杉山二郎 著,ISBN 4-7840-7024-9

(日文)《善光寺さん―信仰の「ふるさと」への旅》,信浓毎日新闻社编辑,ISBN 4-7840-984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崇善寺
参考文献
· 溥善寺
历史溥善寺在溥仁寺东北,两寺一墙之隔。故又称溥仁寺为前寺,溥善寺为后寺。两寺同期建成,形制和布局基本相同,只是溥仁寺的后殿为佛楼。溥善寺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溥善寺在清朝咸丰年间便已坍塌、渗漏,十分残破。1937年,该寺仅存钟楼、后照殿及东西配殿,其他殿堂均无存。1950年时,该寺仅存钟楼一座,1964年将早已糟朽的钟楼拆除。溥善寺的全部殿堂至此均无存。建筑溥善寺长129米,宽87米,占地面积11223平方米。采用汉式寺庙布局,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照殿,中轴线两侧有钟楼、鼓楼、配殿、廊房等建筑。东西内、外分设两层围墙,内院前后分为四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门楣上嵌有康熙帝题“溥善寺”石额。山门内东西两侧是两尊护法金刚。山门内左右有幢竿。天王殿:位于山门以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布瓦顶。殿内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佛,两侧为...
· 善通寺
关连项目随心院
· 善化寺
历史善化寺创建于唐开元年间,敕名“开元寺”。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年)遭兵火破坏,金天会至皇统年间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修,敕名“善化寺”。清康熙四十七至五十五年(1708-1716年)又有修缮。2007年3月至11月对三圣殿进行大修。建筑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为普贤阁和文殊阁遗址。其中,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天王殿、三圣殿与普贤阁俱为金代建筑。山门(天王殿)山门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金代山门,殿内有明代塑像四大天王,故也作为天王殿。面阔五间(29.10米),进深二间(11.30米),单檐庑殿顶,中间南北皆设门,殿前后各悬额一方,前为“善化古寺”,后为“威德护世”。三圣殿三圣殿因供奉华严三圣而得名,也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面阔五间(...
· 佛光寺
历史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之大佛光寺(五代时期)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朝时期曾是五台山“十大寺”之一,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大殿即此时在原弥勒大阁遗址上重建。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1937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建筑布局佛光寺位置在一个向西的山坡上,轴线采取东西向,寺院适应着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第一层平台较宽阔,北部有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建造的文殊殿,南侧为明代重建的伽蓝殿;第三层平台以高峻的挡土墙砌成,上建有正殿。山门和影壁文殊殿文殊殿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修,悬山顶。大殿建筑概述大殿,又名东大殿,为佛寺正殿,亦是目前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