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琉璃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2
转发:0
评论:0
词语释义琉璃是外来语,传自西域,源于巴利文的Veluriyam。也有民间传说称琉璃一词源自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与西施的故事。琉璃被誉为佛家七宝之一(金、银、琉璃、颇梨,车渠,赤珠,玛瑙),也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一(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但到了明代,天然琉璃已基本消失,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由于琉璃的玻璃质表面,因此,有观点认为历史上的琉璃就是玻璃。但美国汉学家贝特霍尔德·劳费尔认为,在中国古代琉璃绝不可能指玻璃,琉璃是宝石,不是玻璃,“连儿童都会区分宝石珠和玻璃珠”。而中国古代人造琉璃的表面釉质部分的主要成分却是铅钡玻璃,因此不适合用于制作饮食器皿,一般常用于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各种色彩的琉璃瓦常用于建筑材料中,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现代中式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一般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的屋顶和影壁。而真实的宝...

词语释义

琉璃 是外来语,传自西域,源于巴利文的 Veluriyam 。 也有民间传说称琉璃一词源自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

琉璃被誉为佛家七宝之一(金、银、 琉璃 、颇梨,车渠,赤珠,玛瑙),也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一(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但到了明代,天然琉璃已基本消失,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由于琉璃的玻璃质表面,因此,有观点认为历史上的琉璃就是玻璃。但美国汉学家贝特霍尔德·劳费尔认为,在中国古代琉璃绝不可能指玻璃,琉璃是宝石,不是玻璃,“连儿童都会区分宝石珠和玻璃珠”。

而中国古代人造琉璃的表面釉质部分的主要成分却是铅钡玻璃,因此不适合用于制作饮食器皿,一般常用于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各种色彩的琉璃瓦常用于建筑材料中,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现代中式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一般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的屋顶和影壁。而真实的宝石琉璃是佛家七宝之一,自古以来,琉璃被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神话色彩,随着近现代脱蜡铸造法的复兴,琉璃工艺品开始日益流行。

历史

琉璃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青铜冶炼技术和瓷器烧制技术已经出现,春秋时期由于是冶金技术的发展为琉璃烧制工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当时的鼓风炉的温度已可达1200度,而古琉璃的烧制温度约为1050度。

战国时代(公元前403-221)的出土文物中,陆陆续续有玻璃制品出现。从早期出土的遗物中,发现了一些像玻璃珠和类似翡翠和玉的玻璃制品,它们不透明或半透明。其成分主要以二氧化硅、氧化铅和氧化钡为主,这些就是早期的铅钡玻璃。之后的考古发掘中,又陆续发现一些玻璃容器。虽然这些被发现的玻璃制品中,有些是来自罗马和近东地区,但绝大部分已被证实是在中国本土制造的。

制造人造瑠璃的技术,是通过有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大月氏商人传入中国的。《魏书·西戎传》:“大月氏国世祖时其国商人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瑠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美于西方来者。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瑠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战国晚期,生产玻璃的各种工艺,温度、原料、配方日趋成熟,战国至西汉时期的玻璃生产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玻璃珠,中国琉璃进入了广阔繁荣的时期。服饰品出现耳珰、环、佩、簪等等。容器,礼器,葬器多样。尤其是琉璃壁的出现,证明汉朝已经可以制作较大的玻璃器。战国晚期是琉璃壁流行的高峰期,西汉时期开始衰落,至东汉终于绝迹。

1968年,中国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汉代中山靖王墓里,出土了两只琉璃耳杯。经科学检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脱腊铸造的高铅玻璃,距今至少2100年。根据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的技术人员推测,战国到两汉之间的琉璃中的氧化钡可能是作为一种特殊配方故意引入的,这样做为了让琉璃显得更加浑浊,从而模仿玉的外观。

吹制琉璃,是在唐代之前,由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被很多富豪显贵人家作为收藏。1985年,在唐朝接近锡兰的昆泉寺的遗迹处,曾经发现过二个绿色的小玻璃瓶。

宋代以后各朝,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作坊。明清时期,玻璃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颜神镇(今博山县)、广州和北京。

北宋官方建筑标准《营造法式》中官方名称是瑠璃瓦,是用黄丹、洛石和铜末制造的 。

清代自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场,清代的玻璃艺术发明和发展了“套料”的工艺,在玻璃上热贴彩色玻璃、冷却后画样,雕琢图案,制成多彩而精美的复色玻璃,当时的玻璃烧制技术,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等,都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

当代琉璃艺术发展

清代以后,由于清朝官办作坊的衰落,琉璃艺术也随之一蹶不振,脱蜡铸造法也随之失传。1987年之后,以琉璃工房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开始复兴脱蜡铸造法,凭借脱蜡铸造的物料流动和水晶透光和折光的特点,结合琉璃所具有的中国元素创造了很多精美的琉璃艺术品,推动了琉璃艺术品的商业化和琉璃制作技法的发展。发展出了以慈风阁,琉璃工房,千玉琉璃,琉园,夏氏琉璃为代表的一批华人琉璃艺术品牌。

制作

琉璃的脱蜡铸造

琉璃建筑构件及琉璃瓦的制作

琉璃胎的主要成分是陶土,其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和少量的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锰。经过11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后涂上釉料,然后再进行800度至900度的低温烧制。琉璃胎材料以安徽当涂白土山生产的白土质量最好,烧成后呈白色。

琉璃釉料分为三部分,即氧化剂、着色剂和石英。氧化剂为黄丹(氧化铅)和火硝(硝酸钾)。着色剂包括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钴、二氧化锰等金属氧化物,按照各种着色剂不同的比例搭配,调制出黄、蓝、绿、白、孔雀蓝、茄皮紫等颜色。

用途

琉璃可以烧制瓦、砖、盆、缸等成品,同时还用于建筑构件。

建筑所用的琉璃构件包括琉璃瓦、正脊、鸱吻、脊兽、雕花琉璃砖(琉璃影壁用)、琉璃砖等。宋朝时已经在宫殿上使用黄绿色琉璃瓦。元朝宫殿则用黄、绿、蓝、红、粉、白、黑、紫等多色琉璃瓦和琉璃构件。明清两代宫殿、陵寝和皇家寺庙多用黄色琉璃,园林建筑杂用蓝、绿、黑等色的琉璃。亲王宫殿、园寝多用绿色琉璃。大量使用琉璃的建筑除了殿宇建筑的屋面构件外,还包括琉璃照壁、琉璃塔、琉璃牌坊。明朝南京大报恩寺塔全部用琉璃盖成。

目前,琉璃工艺品种类繁多,一般以摆件,挂坠,手镯,项链,琉璃砖等居多,也有类似琉璃中国博物馆,大量用于外墙装饰的例子。现在很多琉璃工艺品被用做赠礼之用。

参见

琉璃瓦

玻璃

人造水晶

珐琅

参考文献

琉璃历史、文化及工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琉璃宫史
本书的编撰1829年,缅甸贡榜王朝君主巴基道(又译作孟既)下令编撰《琉璃宫史》,以求把史籍的年代更新到最近。巴基道王决定修史的原因,据《琉璃宫史》自身所说,是由于巴基道看到当时的各种缅甸史籍,内容互相矛盾,“众说纷纭其说不一,内容繁杂论点分歧”,乃召集多名僧俗学者到“百宝镶嵌琉璃宫殿”里,下令他们“研究种种典籍史册,考证件件碑铭遗篇”,是为该书的编撰来由。其具体编撰时间,据日本学者研究指出,是始于1829年5月3日(缅历1191年3月1日),而完成时间却没有精确的记载,大约是在1832年。继《琉璃宫史》以后,还续写了雍籍牙建立贡榜王朝以后的历史,是为《贡榜王朝史》,即《琉璃宫史》的续编。编撰《琉璃宫史》的僧俗学者达十三位之多,他们各有分工,情形如下表:本书的取材缅甸佛塔碑铭。碑铭资料是《琉璃宫史》的引用来源之一《琉璃宫史》引用的资料众多,大体而言可分为碑铭、编年史书、文学歌谣,以及其他史籍...
· 琉璃瓦
种类琉璃瓦按形式分为:琉璃筒瓦:用于宫殿高级亭榭。与瓦的主轴垂直的截面,呈半圆弧形,制造时将瓦坯土包围在筒装木模上制成筒状坯,分切两半,入窑烧制而成。琉璃檐口筒瓦:用于屋檐口的琉璃筒瓦,一头呈半圆弧形,在靠近半圆弧的一头,有钉孔,供固定檐口琉璃筒瓦之用;另一头则是有花纹装饰的圆形瓦当。琉璃板瓦:用于中等档次建筑。与主轴垂直的截面呈1/4(宋式)或1/6(清式)圆弧形,将筒状坯分切成四片或六片后烧制成。琉璃片瓦:用于皇家庙宇琉璃檐口板瓦:用于装饰檐口的琉璃板瓦,一头呈1/4圆弧形,靠屋檐的一头则有垂尖式或鱼唇式装饰。琉璃当沟瓦:用于屋顶两坡相交处。琉璃正吻:用于屋顶正脊与垂脊相交处,多为龙头式样。琉璃走兽:铺盖在垂脊下端,有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狻猊、押鱼、斗牛、獬豸、行杂等。规格按清制琉璃瓦原有十样由一至十,但一样、十样不用,只用二样至九样。颜色清代对不同等级的建筑,所用的琉璃瓦有严格...
· 琉璃明王
生平琉璃之父朱蒙原为北扶余人,弃国往南建高句丽。琉璃于东扶余长成后,与其母礼氏一同出逃至高句丽,并被立为太子。当时朱蒙封召西奴为妃,育有两子,分别是温祚和沸流,由于琉璃立为太子,两人地位不保,于是南迁,后来温祚另建了百济王国。公元3年,琉璃将国都从卒本城迁到国内城。朱蒙使用卒本夫余之名沿用了大约半个多世纪后,琉璃明王继续扩张领土,于公元14年西伐居住在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进而袭取了西汉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后,琉璃明王确定将国名改为高句丽,王族以高为氏。有一首诗名为《黄鸟歌》相传是琉璃的继室雉姬与禾姫争宠,雉姬受禾姫之辱忿而出走,琉璃追之不及,有感而发所作,流传至今。其词曰: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不论传说的故事正确与否,以此推论可知东扶余、卒本扶余(即高句丽)和南扶余(即百济)三者系出同源。史书中的争议‘三国史记’:三国史记中记载被贬为下句丽侯的就是琉璃明王,认为被斩的是高句丽...
· 东阿与琉璃井
东阿与琉璃井――出东阿,故谓之阿胶东阿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旧有“通都大邑”之称。两千年前,发明生产出名贵中药阿胶。春秋时置邑,名柯,属卫国。战国改称阿,属齐国。秦时称东阿,属东郡。汉时置县。铜城,位于全县中心,是著名古镇,往返两京驿道上的重要站点。处于古济水流域。黄河自王莽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黄河河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修渠筑堤,使河水从铜城脚下绕过,东北行经利津入海.历魏、晋、隋、唐等朝代.近千年无大改道。因而,铜城地下水源丰富,形成了闻名遐迩的的琉璃井奇观。铜城有七十二面琉璃井,井筒呈琉璃状,井水甘冽,水重特高。夏天临井而饮,清凉透彻,沁人心脾。井底映天,井壁灿烂。冬日俯视,水气弥漫,宛如进入水晶宫殿。岁月更替,使井壁上的琉璃愈积愈厚,奇形怪状,气象万千。铜城琉璃井,乃地下济水一股潜流。济水乃古四渎之一。源于河南济源县王屋山,其故道本过黄...
· 开宝寺琉璃塔
历史沿革如今秀美的铁塔风光开宝寺琉璃塔的位置在北宋仁宗庆历四年之前坐落着灵感木塔,由吴越国名匠喻浩设计建造,说八角形,十三层,高一百二十余米。木塔在982年建成,木塔初成,身倾西北,斜得厉害,世人多有不解,以为是建筑失误。喻浩指出: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不到百年这塔身就正了。庆历四年(1044年),灵感木塔因雷火而焚毁。灵感寺是宋太祖主持建造,当时修建灵感寺塔就花费颇大。仁宗皇帝后来在原址重建灵感塔,为避免雷击火患,改为建造砖塔,皇祐元年(1049年)建成。塔依以年号开宝命名的开宝寺,称“开宝寺塔”。明代随寺名变更而改名“祐国寺塔”。该塔结构坚固,历经6级以上地震38次,黄河水患9次,都没有损伤。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开炮射击,对墙体造成严重损坏,但塔身依然坚固不倒。1956年时修葺,对外开放。建筑特色开宝寺琉璃塔为13层楼阁式塔,高55.8米,八角对称,砖仿木结构。塔身镶嵌红、褐、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